感覺到被拒絕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拒絕敏感度(Rejection Sensitivity)一詞為Mehrabian(1970)對其測量個體親和力傾向及拒絕敏感程度的研究中所提出。以依附理論為基點,Downey和Feldman(1996) 對拒絕敏感度做出了一個定義:「在模糊的互動情境中,高拒絕敏感度之個體較容易產生對訊息理解的負面解釋,並較常敏感的感受到他人對其的拒絕,並以過度激發的反應模式做出回應」。並且在Downey的研究中發現對社交排斥敏感的個體,往往會對關係也有焦慮期待、敏銳的感知力並且對於所感知的事情容易有過度激發的反應(Downey, 1996)。馬斯洛(1987)在其需求理論中表述被接受跟避免拒絕被廣泛地認為是人類的核心動機。在Robert(1990)的研究中也表示被拒絕的孩子容易產生低幸福感及不良的人際關係。綜合上述研究,拒絕敏感度高的個體,較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負向的情緒。

”節錄自「王聖華(2022)。知覺伴侶口是心非對親密關係品質的影響 – 以拒絕敏感度為調節變項。」

沒錯,這個是我的碩士論文,

當時從我自己過往的經驗,選了一個研究主題 “拒絕敏感度”也可以叫做 “在人際關係中對於拒絕線索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越容易「發現」對方可能在拒絕你的請求或者關係的連結,也越可能用攻擊的方式來回應被拒絕的可能。

舉個例子來說,小明詢問伴侶你晚上要不要跟我一起吃飯,對方可能想了三秒鐘之後回應小明:好啊。

如果是低拒絕敏感度的小明,可能對這個三秒不會有太大感受,或許會想“啊~對方在想時間可不可以安排” 或者“可能在想要去吃什麼吧”

但如果是高拒絕敏感度的小明,

腦中已經開始閃起警示燈

“她是不是不想要跟我吃飯”

“她為什麼要想這麼久,不想去就直說啊,是在想什麼呢”

“她是不是不喜歡我?”

“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她還是不喜歡我”

很多人會說“哎呀,那有人想這麼多的拉”

但這些自動化的連結在我的研究的5百多位當事人中,其實佔比不少,只是攻擊程度上有所差異而已。

這些大部分是非理性的信念,我們可以做自我覺察,或者透過自我對話來處理自己的心情,當然,這個跟自己的依附型態是有很大的關聯性,所以也可以透過諮商或者催眠來做回顧跟整理。

在伴侶的互動中,如果安全度夠高的話,也可以透過核對來澄清跟分享自己跟對方的心情,增進相互瞭解的程度,也會提高親密關係的品質。


從論文的開始到現在已經八年,陸陸續續地跟著論文的研究,也在一步一步陪著自己重新與自己連結,昨晚與太太的溝通中,勾起了心中的警鈴,

今早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覺得莫名的煩躁,花了點時間沉澱,反思,

感謝太太願意聽我的內在小劇場,以前會悶一個禮拜的事情,今天一個晚上就發現了,有時候會覺得怎麼需要這麼久的時間,然後都還沒好?

但撇除什麼叫好之外,我也回頭看看自己的變化,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篇研究不是曠世巨作#指導教授也說碩士論文不需要驚世#只要做我有興趣而且對我自己有幫助的

ps.如果是真正的拒絕線索,最好是要處理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聖華 小山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2024/03/06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2024/03/06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2023/10/18
「告別心中的那個曾經」 #長文 當你把一個人,放進內心的神壇, 一放幾十年, 時不時的想著對方,想著過往的曾經, 想著種種的好與不好,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我曾經是一個很厭世的人, 2010年,我跟自己說, 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我要盡我所能的玩, 我要證明我自己是值得的
Thumbnail
2023/10/18
「告別心中的那個曾經」 #長文 當你把一個人,放進內心的神壇, 一放幾十年, 時不時的想著對方,想著過往的曾經, 想著種種的好與不好,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我曾經是一個很厭世的人, 2010年,我跟自己說, 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我要盡我所能的玩, 我要證明我自己是值得的
Thumbnail
2022/01/04
聲代表的是人的聲音, 音則是世間萬物其他的聲音, 讓催眠師的聲,陪著你聽自己的音。
2022/01/04
聲代表的是人的聲音, 音則是世間萬物其他的聲音, 讓催眠師的聲,陪著你聽自己的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