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逝世時是謚是諡?】

2020/08/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雄某前議長過世了,媒體忽然莫名其妙冒出「追謚」與「追諡」榮譽議長兩種寫法。先不說前議長那樣過世榮譽不榮譽,又不論「榮譽議長」四字算不算諡號。今天先來問問,有的新聞寫「追謚」,有些新聞寫成「追諡」。一個益(水皿),一個兮皿,到底哪個對呢?
  大家(邦君們)可能會說:「查《說文》!查《說文》!」好的,就讓我們翻開《說文解字》!
  「謚,笑皃(貌)。从言益聲。」
  「諡,行之迹也。从言、兮、皿。」
  這樣看來,「行之迹也」意思就是一生種種所作所為,很合乎謚號的意思啊?那應該要寫成「追諡」囉?恰好相反,這裡就別相信五經無雙許慎哥,也不是只有我們小邦周不信,清朝就有人不信許慎這說法。
  
  仔細想想,从言+兮+皿是個什麼鬼東西?「言、兮、皿」,除了「皿」之外,另外兩個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意義,這三個構件要會成一個意思,有可能嗎?
  而這又怎能跟追述亡者行跡搭上關係呢?要說形聲的話,那麼,依《說文解字》的規則,應該要寫成「从A,B聲」這樣的形式,就像「从言益聲」一樣。畢竟「六書」就是許慎發明的理論,他自己就會在行文中遵守這套理論。(這裡的「从」是《說文解字》術語,表示某字「从」(由)何構成,此處並非簡化字。)
想當繁體字警察先要學好文字學喔!
  在清朝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乾脆直接消滅本不該存在的「諡」字,還很殘暴地說:「(諡字是)淺人妄改也!」由於「諡」字出現在南唐徐鉉的《說文》本子中,段玉裁還說:「現在我們知道徐鉉的書不能顛倒天下是非黑白公道!......今天把諡改成謚,可說是烏雲消散了,青天就有了!」
青天就有啦!
  因為「益」跟「兮皿」有點像,在很早的時候「益」就被寫成了「兮皿」,這可能緣於古人筆誤。雖然「諡」的誕生緣於書寫變形之誤,但它竟然回頭奪取了母體「謚」的字義,不得不讚美「諡」是真的強!
  隨著青銅器出土,這個觀點也獲得了印證。
班簋,這種四珥懸空簋流行在西周中期前段。我個人認為這種將把手下的「珥」拉長並取代器足的設計很奇葩。可能因為太奇葩,西周中期後段,這種款式就消失了。把碗的把手垂飾拉長,碗底的圈足不就沒用了?西周貴族想法真的很奇特。
  在西周青銅器「班簋」中就記載器主「班」給他的父親「益曰大政」,其實就是「謚曰大政」,很明顯,「謚」本來就是「益」字的衍生物,跟「兮」本義無關。意思是在某人一生所作所為之上,增「益」一個名符其實的稱號,這才是「謚」的本義。
益曰大政,銘文很殘,沒辦法。
  所以結論就是:「謚」才是合乎理據的漢字,「諡」可能只是古人將錯就錯的奇葩產物。
後記:當然也不排除是改造成形聲字的結果,將「兮」作為聲符,這樣對古人來說比較好記、好念。(因為古今漢語語音變遷,所以兮跟諡現在聲已經不近了。)
【參考資料】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古文字詁林》
李學勤主編:《字源》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
野蠻小邦周之方格子分舵
野蠻小邦周之方格子分舵
野蠻小邦周粉絲頁備份區+便於閱讀、查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