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案管理大師 Marty Cagan “ Product Is Hard ”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ProductTank Taipei #19
想必擔任軟體產品經理們,都知道有本人人都推薦的專案管理大師 Marty Cagan 產品書《啟示錄》,很可惜已買不到了,但不用太難過,因為出了更符合現在環境的第二版《矽谷最夯‧產品專案管理全書》(KOBO),因為中文名稱與第一版差太多,一開始我沒意識到是同本書再版。
矽谷最夯‧產品專案管理全書:專案管理大師教你用可實踐的流程打造人人都喜歡的產品
推薦序 從實務分析為何專案管理者要看這本書 夏松明 ...www.books.com.twa
2019年下半年 Marty Cagan 會來台灣演講,雖然沒有現場參與到,但感謝工作人員釋出演講影片,也讓我們一賭大師魅力。

做好產品難,做個好產品經理更難

However I spend a lot of time, we’re talking about product management for one main reason. It’s because there’s plenty of people to talk about design and really a lot of people that talk about engineering but almost nobody talks about the product. And I think that’s a big hole and it’s why well I make no secret of this there. I think the biggest problem in our industry is that we have capable engineers and capable designers but we often don’t have a capable product manager. That’s a big problem in our industry, it’s not because people aren’t smart or anything like that it’s that they haven’t been trained, nobody taught them how to do product
Marty 在剛開始先提出為什麼他要討論產品管理,因為有很多人討論設計、工程,但幾乎沒有人討論產品。而且他覺得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好的設計師、工程師,但往往沒有一個有能力的產品經理,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而是沒有人訓練他如何做好產品。
在這場演講裡, Marty 提出他經常看的問題。

精實與敏捷上的挫折感(Frustration with Lean and Agile)

敏捷與精實的核心原則(The Core Principle of Agile and Lean):
  • 產品發布應該小而頻繁:例如2週發布,而不是4個月才發布
  • 團隊應該被授權和當責
  • 為了創新,要學得快
  • 減少浪費
不了解敏捷開發可以參考入門書《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KOBO)、《Agile 成功法則
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
書名: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原文名稱:SCRUM: The Art of Doing Twice the Work in Half the…www.books.com.twa
Agile 成功法則:敏捷實作者的解決方案
書名:Agile 成功法則:敏捷實作者的解決方案,原文名稱:Real World Agility: Practical Guidance for Agile…www.books.com.twa

Discovery & Delivery

Spotify Agile Coach Henrik Neiberg
  • Build the right product:我們要弄清楚要做什麼產品
  • Build the product right:我們需要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以往 Discovery (探索)都是交給產品經理獨自判斷,接著再 Pass 給 Team 一起 Delivery (交付)。一般人都會認為 Discovery & Delivery 因為目的不同,應該各自分工,但 Marty 提到當團隊一起進行 Discovery,一起進行 Delivery 才會持續讓產品進化。
他也提到給團隊目標比給功能(Features)還要來得重要有意義。另外他也講到最重的是在 Discovery 時,我們的解決方案(solutions)是 Prototype 可以用4小時或4天就可以完成且快速進行市場驗證,而不是產品 MVPs ,且必須要有:
  • 有價值的(Valuable) — Something that our customers will choose to use
  • 可用性(Usable) — Easy to figure out how to use
  • 可行性(Feasible) — Buildable using the technology stack and skills we have
  • 可行的(Viable) — Workable for our stakeholders within our budget, legal, ethical, and repetitional constraints
然後試圖創造出我們計畫好的產品時, Delivery 則需要建立在:
  • 可靠的(Reliable)
  • 可伸縮的(Scalable)
  • 高性能(Performant)
  • 可維護性(Maintainable)

功能團隊與產品團隊(Feature team vs. Product team)

產品團隊(Product Team)是把一群專業技能和職責不同的人匯集在一起,但 Marty 提到組建這樣的跨職能產品團隊並不難,但難的是大多數團隊都沒有達到他所描述的三個目標:
  • 讓團隊擁有產品主導權(Ownship)
  • 捨棄掉80–90%創意
  • 重視目標而不是產品路線圖

驗證想法與發掘解決方案(Validation ideas vs. Discovering solutions)

團隊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驗證想法,而是持續地找到最佳解法來解決問題,最終有沒有解決用戶問題並產生價值。
什麼才是經營最難的事?:矽谷創投天王告訴你真實的管理智慧
每次翻閱商管或自我成長的書籍,我心裡總會冒出一個聲音:「寫的是很好,但真正困難的地方都沒交代!」訂出遠大目標不難,難的是目標沒達成時,怎麼請員工走人;網羅菁英不難,難的是他們恃才傲物、開出不合理要求時,該怎麼處理;訂出組織架構圖不難,難的是…www.books.com.twa
What You Do Is Who You Are: How to Create Your Business Culture
矽谷創投大師、企業經營奇才、《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教你打造致勝企業文化…www.books.com.twa

規劃 v.s. 原型(Planning v.s. Prototyping)

做產品最困難的一點是「最後產出的解決方案是否能解決用戶問題產生價值」,其實現實上並沒有時間讓團隊真正「想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所以 Marty 建議花很少時間做規劃,可以用幾個小時產出原型設計(Prototyping)進行探索(discovery)去驗證規劃的原型是否可行。
計畫(Planning)是為了交付(Delivery),原型設計(Prototyping)才是為了探索(Discovery)

沒有其他方法的解決方案(Not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or Approaches)

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很快想到一個解法,但問題是若這是唯一想到的解法且原型也沒辦法那麼快驗證價值,那該怎麼辦?
其實 Marty 有講到解決問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且有時候想到的解法只是解決問題本身,不一定解決了用戶的「真問題」,所以要時常察覺我們不是為了實現功能而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有沒有為產品產生價值。
Marty 建議可以用「Opportunity Solution Tree」,一種快速、輕量級的方法,可以藉由他來規劃和思考我們方法。模式讓我想到跟「影響地圖 Impact Mapping」蠻像,我們在做產品規劃時也時常會用到。
怎麼靠影響地圖進行需求分析?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基本上都需要進行需求分析,不同 Case 都有一套協助需求分析的方法,去確定需求的價值、優先等級等,此篇就是介紹其中一種方式。medium.coma

沒有充分考慮道德風險(Not Thinking Enough about Ethical Risks)

當你的目標是黏著度提高,可是目標用戶是青少年時,他一天會花好幾個小時在你的產品上時(例如遊戲、娛樂類),這樣會是個好產品嗎?在道德抉擇裡,我們應該推出這樣的產品嗎?他也提到除非你是一個教育類型的產品。
另外他也提到合法和非法的道德兩難問題,這都是我們需要充分考慮的道德風險,沒有非黑即白的答案,只是我們會為用戶創造出什麼價值。將優化與發掘混淆(Confusing Optimization with Discovery)
為了實驗我們調整的東西是否能做得更好,優化是一種低風險的 A/B test 方法。但 Marty 也強調「在 Discovery 不要只專注於優化,而是要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質化與量化學習(Qualitative vs. Quantitative Learning)

不能只是偏重量化或質化資料,而是兩種並重。資料可以顯示發生了什麼事,但無法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質化技術來說明量化結果。

產品管理能力(Product Management Competence)

這是對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最重要的內容,Marty 提到最重要的4件事情:
  1. 對你的用戶及客戶有深刻了解(Deep Knowledge of your User and Customer):最重要的事情,通常需要花2–3個月時間。
  2. 對你的客戶產生的數據有深刻了解(Deep Knowledge of the Data those Customers Generate):他提到幾個用具,Web analytics tool、Data warehouse tool、Sales analytics tool。
  3. 對你的商業模式有深刻了解(Deep Knowledge of your Business):第二重要的事,例如客戶如何付款、資金來源、成本結構、如何行銷、有什麼法律規範需要注意、跟合作夥伴的關係。
  4. 對你的產業有深刻了解(Deep Knowledge of your Industry):例如競爭對手、主要趨勢(例如 Machine learning 是否跟你的產品有關?),必須關注的是未來發展,而不是現在狀況

指導產品經理(Coaching Product Managers)

Marty 講了蠻狠的話有時候問題不出在產品經理,出在「產品經理的老闆」,指導產品經理是產品經理老闆最重要的職責,「你最弱的產品經理有多強,代表你就有多強」。
授權產品團隊(Empowered Product Teams),簡單三個測試:
  1. 跨職能團隊(Cross-Functions): The team is staffed with competent people with character, covering the necessary range of skills.
  2. 充分授權(Empowered): The team is assigned problems to solve, and they are able to decide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3. 團隊當責(Accountable): The team is accountable for solving the customer or business problem (outcome).

參考資料

產品經理 PM 必讀書單(2019持續更新)
更新時間:2019/09medium.coma
做產品真是哭夭難! — Marty Cagan 演講 70 分鐘中文逐字翻譯 (附贈 YouTube 錄影)
Marty Cagan 是享譽全球的產品大師,【INSPIRED: 產品專案管理全書】的作者。透過 ProductTank Taipei 社群的籌備,Marty Cagan 去年 11…medium.coma
矽谷最夯‧產品專案管理全書:專案管理大師教你用可實踐的流程打造人人都喜歡的產品 (電子書)
推薦序 從實務分析為何專案管理者要看這本書 夏松明 ...www.books.com.twa
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數位專案經理和產品經理的經歷,分享工作經驗、產品思維等內容,以及各大神產品好書重點整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l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基本上都需要進行需求分析,不同 Case 都有一套協助需求分析的方法,去確定需求的價值、優先等級等,此篇就是介紹其中一種方式。 影響地圖是一種思考分析的方法: 透過視覺化方式,建立商業目標與產品功能的關係,以及背後關聯的假設。讓團隊可以在資訊共享的狀況下,讓業務部門和軟體部門一起討
適合讀者:想進入產品經理的專案經理、剛入門到進階的產品經理和產品設計師 整理來自各個大神推薦的 PM 書單, PM 技能又深又廣,再加上各種領域課程無法每場都參與,所以只能選擇用閱讀來補充相關知識。
理想面,產品經理不應該跨過前面流程(產品定位、使用者需求、資源篩選、需求優先順序等)就直接羅列一堆不客觀的功能說明,形成一份不知來源的需求檔案。 雖然需求分析過程主要由產品經理產出,但整個過程不僅涉及對使用者的了解,還包括產品定位、專案資源的考慮,所以在每個階段都需要產品經理和UX設計師*一同配合完
本次是以《別做天兵設計》書籍中的方法來練習,主要會follow書中工具用自己的理解來推測Nike+ Run Club需求分析,由於經驗尚淺且是領域菜鳥,有任何不足或不正確之處,請用力鞭打指教。 互動設計師在拿到需求檔案後,透過思考、設計方法等,把需求轉化為設計方案,再細化成標準的設計原型。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基本上都需要進行需求分析,不同 Case 都有一套協助需求分析的方法,去確定需求的價值、優先等級等,此篇就是介紹其中一種方式。 影響地圖是一種思考分析的方法: 透過視覺化方式,建立商業目標與產品功能的關係,以及背後關聯的假設。讓團隊可以在資訊共享的狀況下,讓業務部門和軟體部門一起討
適合讀者:想進入產品經理的專案經理、剛入門到進階的產品經理和產品設計師 整理來自各個大神推薦的 PM 書單, PM 技能又深又廣,再加上各種領域課程無法每場都參與,所以只能選擇用閱讀來補充相關知識。
理想面,產品經理不應該跨過前面流程(產品定位、使用者需求、資源篩選、需求優先順序等)就直接羅列一堆不客觀的功能說明,形成一份不知來源的需求檔案。 雖然需求分析過程主要由產品經理產出,但整個過程不僅涉及對使用者的了解,還包括產品定位、專案資源的考慮,所以在每個階段都需要產品經理和UX設計師*一同配合完
本次是以《別做天兵設計》書籍中的方法來練習,主要會follow書中工具用自己的理解來推測Nike+ Run Club需求分析,由於經驗尚淺且是領域菜鳥,有任何不足或不正確之處,請用力鞭打指教。 互動設計師在拿到需求檔案後,透過思考、設計方法等,把需求轉化為設計方案,再細化成標準的設計原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GARMIN】VENU 2/2S AMOLED GPS 智慧腕錶 好物分享 一直以來,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你 相信一定懂得運動帶來的好處 從小喜歡活潑亂跳 認為運動就是玩樂
Thumbnail
紀錄片《瞞天過海》紐約史上最大贗品案 「我只要求...請讓我證明這些作品是真的」 紐約著名百年藝廊M.Knoedler & Co的前台柱藝術販子Ann Freedman在鏡頭前所表現的沈穩、緩慢、無辜甚至是對藝術市場的天真熱情,讓我幾乎相信了...
Thumbnail
紀錄電影《瞞天過海:紐約史上最大贗品案》是紐約橫跨多年的連環藝術品詐騙,一個神祕的女人帶了二十世紀大師的畫作拜訪知名紐約藝廊,對於未公開的畫作經理感到興奮迅速的合作並販售這些大師名畫,但在多年之後卻驚爆這些畫作實際上是偽造?一場上流社會經銷商、畫廊、收藏家之間的藝術品真假大戰啷噹上演。
Thumbnail
產品經理的任務相當重大,除了需要有豐富的學養,也得有絕佳的溝通能力。不過,產品經理的養成曠日費時,很難單靠大學教育;所以,如果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產品經理或相關的專業人士,我們需要多看書、進修並充實知識,然後透過大量練習與實作來促進自我成長。
Thumbnail
有些人有這樣的疑問: 「不是說整理物品之後,人生就會開始改變嗎?運勢不是就會變好嗎? 為何我的生活還是過的不順?」 其實,整理物品是整理人生的起始點,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就能讓我們事半功倍! 比起整理人際關係、整理工作生活,整理物品要來得輕鬆多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GARMIN】VENU 2/2S AMOLED GPS 智慧腕錶 好物分享 一直以來,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你 相信一定懂得運動帶來的好處 從小喜歡活潑亂跳 認為運動就是玩樂
Thumbnail
紀錄片《瞞天過海》紐約史上最大贗品案 「我只要求...請讓我證明這些作品是真的」 紐約著名百年藝廊M.Knoedler & Co的前台柱藝術販子Ann Freedman在鏡頭前所表現的沈穩、緩慢、無辜甚至是對藝術市場的天真熱情,讓我幾乎相信了...
Thumbnail
紀錄電影《瞞天過海:紐約史上最大贗品案》是紐約橫跨多年的連環藝術品詐騙,一個神祕的女人帶了二十世紀大師的畫作拜訪知名紐約藝廊,對於未公開的畫作經理感到興奮迅速的合作並販售這些大師名畫,但在多年之後卻驚爆這些畫作實際上是偽造?一場上流社會經銷商、畫廊、收藏家之間的藝術品真假大戰啷噹上演。
Thumbnail
產品經理的任務相當重大,除了需要有豐富的學養,也得有絕佳的溝通能力。不過,產品經理的養成曠日費時,很難單靠大學教育;所以,如果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產品經理或相關的專業人士,我們需要多看書、進修並充實知識,然後透過大量練習與實作來促進自我成長。
Thumbnail
有些人有這樣的疑問: 「不是說整理物品之後,人生就會開始改變嗎?運勢不是就會變好嗎? 為何我的生活還是過的不順?」 其實,整理物品是整理人生的起始點,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就能讓我們事半功倍! 比起整理人際關係、整理工作生活,整理物品要來得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