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教學現場|將戶外教學經驗帶回教室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四季兒童教育專刊52期
文/張宛婷
編輯/陳佩勤
戶外教學對孩子的學習很重要,每一次戶外活動的體驗,都能成為開啟學習的新契機。而戶外教學活動後帶回的經驗與資訊,老師除了收集與整理之外,還可以怎麼做?怎麼將這些寶貴的內涵持續延伸到教室裡,以及後續孩子的探究議題之中?
戶外教學後,除了孩子親身的體驗與記憶,教師也可以將途中取得的影片、照片進行整理,並在與孩子團討分享後,進行更進一步的運用與延伸,可分為:情境鷹架、學習區運用、藝術活動引導。

情境鷹架:探究議題無所不在

整理照片

無論是教師、還是孩子在戶外教學途中拍的照片,回到教室都是相當重要的探究資源。首先,班級教師會先依照活動的時間順序整理照片,這些照片選出後,就會依孩子探究的議題,陳列在主題牆或其他學習區。經過篩選後的照片,能幫助孩子更聚焦要討論的議題,在學習區持續發酵,把戶外教學的場域經驗,拉回教室運用。

教室情境規劃

主題開展時,教室規劃了前、中、後期的探究歷程,教師就依著孩子探究的時間軸,將照片、紀錄圖慢慢展示在牆面上,例如:經過地方有哪些?這些地方發現什麼特別的事情?幫助孩子藉由情境的鷹架,可以進行階段性的回顧與統整。
教室的門也是很好運用情境展示區:孩子們記錄有幾個十字路口
根據探究的前、中、後期,逐步「長」出來的情境,其中包含孩子紀錄戶外教學中的看見、相關照片。這樣的呈現方式,讓孩子可以自己回顧走過的地點,累積學習歷程
除了壁面上固定的情境展示,教師也提供了移動式、可供孩子翻閱的展板,方便孩子在學習區活動時,可以隨時翻閱運用。孩子在浸潤式的情境鷹架當中學習,更能扣住探究議題聚焦,發展出更深入、更有意義的方案課程。
教師運用多孔活頁本,將戶外教學途中,孩子感到有興趣、值得探究的照片貼在上面,讓孩子在學習區探究時,可以隨時翻閱討論


學習區運用:看見孩子的思考與學習表徵


孩子在裝扮區利用紙偶扮演社區遛狗的人

教室的情境鷹架,提供並展示孩子在主題中持續探究的表徵經驗,其中學習區的多元活動,對孩子的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同儕相互溝通協商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如何運用戶外教學後的討論,延伸到學習區活動,讓孩子知道有哪些區域可以選擇、專注穩定地操作自己所選擇的學習區活動呢?因此,教師的規劃與巧思就更顯得重要。
接下來,以台中主題中的語文區、積木區、益智區為例,來瞭解戶外教學之後,孩子蒐集的訊息、資料,在學習區是如何運用及延伸呢?

語文區──學習,從分享看見開始

初期,孩子在戶外教學看見的新鮮事,因著孩子個人的舊經驗、關注的焦點,觀察到的事物相當多元,教師在語文區提供了分享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自己紀錄下來的圖像,進行分享。例如:社區中有什麼特別或有趣的地方?社區的人都在做什麼?都能看著紀錄圖進行口語表達。
語文區利用文字、符號、自製地圖、手偶等分享想法
以孩子在探訪社區的路上野狗感到緊張、害怕為例,回到教室後,就在語文區分享自己的各種方法,像是趕快轉彎繞另外一條路、安安靜靜走過去、用跑的衝過去……。孩子在敘事的過程中,回顧探訪經驗,逐步建構詞彙,能聆聽他人的表達、學習說出自己的想法,用語言進行協商或解決合作歷程中衍生的問題。

積木區──孩子建構自己的發現

街道上高高低低的建築、形形色色的商店,都成了孩子在戶外教學過程中,可以帶回教室討論延伸的議題。但是,要如何讓別人知道我們的「發現」?孩子參考了自己的紀錄圖、拍攝的街景照片,運用各種形狀的積木、加入複合式媒材,重現他們觀察街道時,發現的特色街景。教師在規劃積木區動線時,考量到在台中主題探究歷程中,孩子會有多次出訪的機會,於是將積木區設置在可以持續保留延伸的空間,讓孩子能看見自己或同儕,在不同階段的觀察與發現。
從部分到整體、從發現到聚焦,都能從孩子在積木區的建構中,觀察到孩子對社區、街道的理解,在台中主題的階段性表徵


益智區──走一步「算」一步

包括左右方位辨識、走了多久時間?遇到幾個十字路口?都是孩子在路程中想要記錄下來的問題
在探究初期,孩子先從學校周邊為主,小腳丫開始出發探險去!但是,出發總要有個方向,要往哪邊走?要走多久?會遇到幾個十字路口?都是孩子要費盡心思討論規劃的,過程中可能會走錯路、轉錯彎,甚至錯過搭公車的時間。光是一段小小的路程,孩子可能就會遇到許多困難及挑戰,這個時候,需要精準的計算時間、辨識左右方位的問題,就會再帶到益智區解決。
戶外教學的紀錄圖是相當重要的線索,提供孩子回到教室之後,反覆思考探究的議題。也能看出孩子對街道方位的概念
孩子的圖像紀錄,發展出來的「大富翁遊台中」,就能讓孩子透過討論協商遊戲規則,設計出趣味橫生的關卡,讓每次戶外教學的成為孩子的動力,期待遇到有趣特別的事情,融入在遊戲當中。左右方位的辨識,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左邊出發還是右邊出發?你的左邊是我的右邊嗎?藉由益智區的方位板,讓孩子運用自製的小人偶,在以線條模擬街道的板子上試走看看,下次戶外教學時,就能實際比對運用,持續進行驗證。
藉由益智區的方位板與小人偶,模擬在街道行走的狀況
馬路上遇到哪些有趣好玩的事?看到野狗要跑一圈、馬路正在施工要繞道而行、遇到阿嬤去買菜要大聲打招呼……。孩子戶外教學遇到的新鮮事,全都成了孩子設計大富翁遊戲的題材,更能幫助孩子擴展規則遊戲的能力


藝術活動:階段性的學習統整與表徵


孩子以硬筆線畫,描繪出戶外教學所觀察到的城市線條
只要是孩子在方案探究歷程中發生的大小事,都是駐校藝術老師感到興趣的引導題材。藉由班級會議,班級教師會將孩子在戶外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事、學習區正在探索的議題,整理歸納後與藝術老師分享。接著,藝術老師會依孩子現階段的能力,延伸戶外教學後的議題進行引導。透過多次探索過程,鼓勵孩子以敏銳的感官經驗,察覺生活周遭事物的美,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像。因此,在不同階段,提供孩子適切的藝術媒介,從平面的線畫、水彩運用,再到立體的複合式媒材建構表徵,每個環節都能貼近孩子的探究,累積美感經驗,統整孩子的學習。
透過拼貼技巧,呈現形形色色的城市風貌
戶外教學的共同經驗、共同記憶,成為藝術集創時的默契
課程接近尾聲,累積每個階段孩子的創作經驗、對媒材的運用及掌握,表徵出對城市的觀察與喜愛


跟隨班級需求而生的戶外教學

在四季藝術幼兒園,每個班級的戶外教學,都是環扣著班級探究的需求延伸出來的。教師有計畫性地蒐集孩子的分享、對主題的想法、在學習區的操作及發現,連結鄰近的學校的社區資源、安全且容易多次探訪的戶外教學地點,帶著孩子進行田野調查、社區探訪,將學習場域移到戶外。孩子從出發開始,就已經展開學習,他們必須學習保護自己的安全規則、參訪中的禮儀、遇到問題時的溝通協商、蒐集分類相關的訊息……回到教室之後持續解決途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除了不斷累積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能力,也擴展孩子的視野,學習到對周遭環境的人事物,有更多的包容與尊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會員
26內容數
四季藝術創客教育以直接參與幼教與國小教學現場的報導模式,來呈現教學現場的歷程與教學背後的運作系統。期望為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提供各種訊息資源與經驗分享,為幼教美學與藝術教育/兒童美語領域找到值得深入的議題、創新實驗的教學模式等。扮演分享教學成果與傳播開放式幼兒教育理念的角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東京行2]學校不教的東京鐵塔、東照宮、增上寺 |《神劍闖江湖》 作者在這十年之間與佐籐健、有村架純等等重量級演員合作,將動漫改為真人版電影,重新讓劍心迷能目賭劍心的一生。接下來稍微融合《神劍闖江湖》介紹東京鐵塔、增上寺、東照宮在日本的不敗影響力吧!
Thumbnail
avatar
Runningbear
2023-12-26
10大專案管理課程推薦|線上獲取Google、IBM、頂尖大學證書 — ProjectManager我們為你整理了十大Coursera 專案管理課程,讓你掌握豐富的學習資源,如視頻教學、案例研究、實踐演練等,讓你能夠從多個角度深入了解專案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技巧。無論你是想要學習基礎的專案管理技巧還是希望深入研究先進的專案管理理論和實踐,這十大專案管理課程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avatar
ProjectManager
2023-11-15
小劇校|演算法的推薦—小劇場學校前幾天跟小劇場學校有了重逢,在那之前,先來說說相遇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腿腿
2023-11-15
操作教學|Notion & Super — 美化 Notion 頁面並轉變至網站呈現嘿,大家好!想將 Notion 頁面轉化為網站,以提升其可訪問性,從而觸及更廣泛的受眾嗎?除了 Notion 內建的字體、顏色、大小、圖示和語法等功能外,本篇文章將介紹 Super,可以協助轉換 Notion 頁面,讓你的頁面呈現更具美感,提高內容曝光度更高,從而建立更緊密的用戶黏著度。快看下去!
Thumbnail
avatar
窩DEMAA
2023-08-23
《底層邏輯》運用於教學現場之思考在私校工作之後,學校文化上是許多事情都給導師負責,班導師在學校會有許多需要做的事情,剛開始實在很不適應,總有很多瑣事,丟三落四,壓力很大,大約經過兩三年才漸漸適應學校每個時間固定的例行公事,便開始關心如何優化我自己在工作上的流程,達到更有效率的完成各種事。
Thumbnail
avatar
地方老師的雜學社
2023-02-23
[教學現場] 繪本分享:《穿過隧道》安東尼.布朗:《穿過隧道》(台北:遠流,2021)   講到隧道,難免讓人聯想到幽暗、濕冷、無止盡等等,令人感到稍稍恐懼之感,這本《穿過隧道》,則是在故事之中,傳達了手足之情。
Thumbnail
avatar
佩芳
2023-02-15
教學現場|高中教育的意義/目的是⋯⋯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Thumbnail
avatar
一個教師的教育雜記
2022-12-28
文言文教學現場與觀察(下集)先說結論:學不會文言文是「心態」與「經驗」兩種加乘的結果。(前言講很久,結論又跳很快XDD) 走進某實驗教育現場,孩子們聽到要上「文言文」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不會!」「那很難耶!」「我不想上!」「我很笨。」之類的話語令我很驚訝。 再換到喜閱樹一開始的經典閱讀與思辨,孩子們一開始也會立刻說「文言文很
Thumbnail
avatar
Jin-yu
2022-11-11
文言文教學現場與觀察(上集)這幾年會教文言文其實是一場意外,畢竟我接觸的大學與實驗教育,都鮮少有學文言文的人口。只因為有些奇妙的因緣,開始教起了老本行(?)。在大眾的認知裡,文言文主要是應付考試需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文言文的合理性或該不該廢,只是一些教學觀察。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痛苦文言文的學習者,不妨參考看看。 兩年多來的
Thumbnail
avatar
Jin-yu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