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閱讀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喜歡文字,所以每天也會閱讀大量文字,而且早已不限於紙本,網上閱讀反而成為日常,也因此有許多閱讀工具協助我閱讀(閱讀不就是打開就閱讀嗎?竟然還需要工具!對,是需要的,而且十分重要)

新聞

我已經完全不看電視新聞了,所以一定會看報紙新聞,而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對,我都是在網上看新聞的,很多年沒看過實體報紙了。)
各份報章的網上版的收費條件不同,有的完全免費,有的部份收費,有的全部收費。
已經不買實體報紙了,如果還不付款看新聞,感覺像在佔人便宜,而且好的新聞絕對值得支持,天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你不用吃飯,別人也要吃啊),所以千萬別期望甚麼也不用付出就有人將有價值的資訊餵到嘴邊,硬塞給你的免費資訊質素參差,有時價值觀跟我完全相反,也就不看也罷。
任何有價值的文字都值得支持,所以有付款訂閱報刊啊,支持辛勞的新聞工作者。

Feedly

這是我正在使用的RSS聚合器應用程式,就是用來訂閱各RSS資訊,像是一直追蹤的Blog、新聞雜誌、網站資訊等等。
很多年前是使用Google Reader的,後來Google Reader要結束,我還真的很失落,習慣了訂閱資訊,實在不想逐個網站按進去瀏覽啊。後來轉用Feedly,大為愜意,所以當年Feedly開始提供升級收費,為表支持我立即付了99元美金作終身訂閱(使用服務本身是免費的,想要更多服務可升級為Feedly Pro),今年Feedly Pro又再推出Feedly Pro+,提供更多功能,也許我並不真的需要那些更強大的功能,但我還是再付了99元美金升級。
我在Feedly訂閱了400個來源,自行分為各個類別,方便瀏覽不同類型的文章,而Feedly也會不時提供與我訂閱來源相近的RSS,不斷拓闊閱讀視野,也不怕會遺漏有興趣的文章。
例如對某個Blog感興趣,要每天走進去看看對方有沒有更新有夠麻煩的,如果同時對數十個Blog感興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吧。透過Feedly,對方一更新Blog就會在Feedly出現,絕對不會遺漏。
有時訂閱一些雜誌,也實在充滿趣味,也可以訂閱Google的keyword alerts,輸入有興趣的keyword,網絡上出現有關keyword的文章就自動跑進Feedly,有夠方便的。
Feedly還提供twitter feeds,訂閱newsletter等功能,真的看也看不完。
所以,使用Feedly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資訊太多,有時一天下來就有過千篇文章,根本看不完啊,所以除了使用Feedly本身提供的Boards將感興趣的文章儲存下來,同時使用Pocket和Instapaper作稍後閱讀,也會將有珍藏價值的文章直接匯出至Evernote。
我一般使用Feedly的Magazine View,瀏覽各文章的標題,有興趣的才點開來,如果文章太長想稍後才細讀,就會按一下Pocket的標誌,直接將文章傳到Pocket。
不打算點開來的文章全部mark all as read清除,明天又是閱讀的新一天。

Pocket/Instapaper

PocketInstapaper提供十分類似的服務,就是稍後閱讀。
兩者均是免費的,也都提供Premium服務,我沒有升級,免費版本身就已經十分好用。
所謂稍後閱讀服務,就是將感興趣但暫時沒時間看的文章儲存起來,Pocket/Instapaper會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版面,去除所有廣告和不相關的東西,就只是文章的圖片和文字,而且可自訂字型、字體、背景顏色等,讀起來更加稱心。
雖然兩者服務基本一致,但我較常使用的是Pocket,除了因為集中管理之外,主要因為在Feedly看到想稍後閱讀的文章,按一下Pocket的鍵就立即儲存到Pocket,但按下Instapaper之後,還會再彈出另一個視窗確認後才儲存。講求速度的情況下,當然是使用Pocket更方便。
那我甚麼時候會使用Instapaper?就是當有些文章Pocket無法匯入,仍然需要跳到原始網站瀏覽,這時便會將文章傳到Instapaper,雖然我不知道原理是甚麼,但往往Instapaper都可以將文章內容抓進去。
除了在Feedly直接將文章傳到Pocket/Instapaper,有時在網站瀏覽到某一篇文章想稍後閱讀或存下來,也可以利用chrome extension,按一個鍵就將整篇文章傳過去。
存了數百篇文章到Pocket,但其實不太願意在電腦螢幕看長文章,所以為了有效閱讀Pocket文章,又特意買了電子書閱讀器Kobo Libra H2O。
在此之前我已經擁有好幾台電子書閱讀器,也有開放式的閱讀器可以下載Pocket App,但是使用起來就是欠缺爽勁,翻頁好慢,排版也不好看。
Kobo的閱讀器內置Pocket,完全支援Pocket,排版好看,翻頁順暢,一個字:爽。
所以,對於網上資訊,閱讀流程基本上就是:
網頁瀏覽 →Feedly訂閱文章 →Pocket →電子書閱讀器

電子書閱讀器

電子書閱讀器當然是用來看電子書啊。
除了閱讀網上的文章外,當然不能忘了真正的出版物啊。
自從有了電子書閱讀器之後,就開始減少購買紙本書。除了我特別喜歡的作家如伊坂幸太郎、吉本芭娜娜等之外,如果有電子書一定買電子書,沒有電子書而又真的十分感興趣才會買紙本書。
先說說我有多少部電子書閱讀器。
  1. Kindle Paperwhite第二代:第一部電子書,用來買英文書方便但我其少看英文書,中文書少幾乎沒買過,於是就是將一些本身有的電子書檔存進去看。
  2. Readmoo的Mooink(6吋):讀墨擁有最多的繁體書,而且支援一鍵直排,可以安心支持購買正版中文書。
  3. Readmoo的Mooink Plus(7.8吋):同樣是讀墨系統,買7.8吋是因為有實體鍵,翻頁更方便,而且畫面大了,就不用頻繁翻頁,看漫畫也一流,帶出街也不覺重,所以有了7.8吋後就將6吋打入冷宮。
  4. Likebook Mimas (10吋):當時是為了開放式可以下載Hyread App,看圖書館借來的書,但是用下來發現Hyread App不好用,用到火大,直接放棄,很後悔買了這一部。
  5. Hyread Gaze X (10吋):當然是為了借閱圖書館的書啦,用原生系統看圖書館的書,非常流暢好用,而且也是一鍵直排,看中文書有更好體驗。雖然也是開放式可以下載其他app,但不知為何,用Readmoo App看書每一版也有殘影(看圖書館的書並沒有任何殘影),看Pocket App的文章也不好翻頁。所以基本上這一部就是用來借圖書館的書和看PDF,當然10吋看漫畫更讚。
  6. Kobo Libra H2O (7吋):主要是為了看Pocket的文章,試用兩個星期真的很滿意,當然也有買電子書,但Kobo沒有提供一鍵直排,我也懶得轉成偽直排,橫排就橫排吧。
閱讀器就是這些,至於我會光顧哪一個平台買電子書,大概就視乎哪一間的折扣比較便宜吧。之前都是主要光顧Readmoo,但像之前Hyread辦過第二本書0元的活動,我就入手了很多書,剛買了Kobo也趁著周年慶入手了多本書(也找到一些免費的英文小說)。
Readmoo真的很用心經營,也提供許多活動,像是閱讀馬拉松,Facebook社群也溫暖到不得了(小心被推坑)。
有時為了平衡紙本書和電子書,我會看一本紙本書看一本電子書,電子書有自己買的,也可以去圖書館借的。好書太多,怎樣也看不完,但還是經常繼續買買買。
我看書的速度不快,目標是一個月看兩本書。
每天的閱讀量可以很大,還想兼顧寫作,還想觀看電影劇集,噢,當然還有工作,時間真的一下子就過了,每天也覺得時間不夠用呢。
avatar-img
105會員
758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漸漸的,我忘記了我們在一起多少年了。 絕對不是因為健忘,我還是記著這一天,還是堅持著,每年的這一天,寫下一點點心情。 到底多少年了? 明明久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卻又覺得不過是匆匆數年。 時間太虛幻,但情感卻是真實的。 依然像初識那時, 只是帶著更強烈的篤定。 時間流轉, 我們之間依然圍繞著愛。
早前說過要放棄買Kobo的念頭,但我終究還是買了心心念念的Kobo Libra H2O。 8月的時候就決定入手,當時豐澤買機送150港元書券,我覺得是入手的好時機,但到現場沒有白色,回家打算上網訂購,但已經沒有書券贈送。當時發現台灣因為父親節有88折,心想更便宜啊,但是台灣的機都不寄港澳,我又不想
從幼稚園開始,小孩就被教導必須遵守規矩。 發問前要舉手,吃東西前要洗手,進入課室要排隊,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 規矩是死板的,所以才會有“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俗語,亦總有人認為守規矩太死板,靈活變通才是聰明做法。 譬如說,交通燈亮著紅燈但馬路上一輛汽車也沒有,你會堅持等待綠燈亮起還是直接過
幾乎不再寫字 很久沒有認認真真寫字了。 雖然每天都寫作,但都是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真正拿起筆寫起字來,一天下來大概不超過一百個字吧。 本來我的字就寫得不美,越少機會寫字,字寫得越醜。有時候不過是寫一張Memo,一百字不到,我竟然會
如果說《人生複本》是燒腦之作,那麼《記憶的玩物》肯定是比燒腦更燒腦的小說。 《記憶的玩物》是布萊克.克勞奇繼《人生複本》後出版的小說作品,書還未出版便已經被Netflix購下電影和電視的雙版權,可見此書的魅力有多大。
有一種父母,頻繁地提醒子女,“我為你犧牲了XX”。 XX當然可以隨便對號入座,時間啦、青春啦、金錢啦、精力啦,甚至乎是整個人生也無不可。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同,有人對身為家長的種種付出甘之如飴,視為甜蜜的負擔,
漸漸的,我忘記了我們在一起多少年了。 絕對不是因為健忘,我還是記著這一天,還是堅持著,每年的這一天,寫下一點點心情。 到底多少年了? 明明久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卻又覺得不過是匆匆數年。 時間太虛幻,但情感卻是真實的。 依然像初識那時, 只是帶著更強烈的篤定。 時間流轉, 我們之間依然圍繞著愛。
早前說過要放棄買Kobo的念頭,但我終究還是買了心心念念的Kobo Libra H2O。 8月的時候就決定入手,當時豐澤買機送150港元書券,我覺得是入手的好時機,但到現場沒有白色,回家打算上網訂購,但已經沒有書券贈送。當時發現台灣因為父親節有88折,心想更便宜啊,但是台灣的機都不寄港澳,我又不想
從幼稚園開始,小孩就被教導必須遵守規矩。 發問前要舉手,吃東西前要洗手,進入課室要排隊,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 規矩是死板的,所以才會有“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俗語,亦總有人認為守規矩太死板,靈活變通才是聰明做法。 譬如說,交通燈亮著紅燈但馬路上一輛汽車也沒有,你會堅持等待綠燈亮起還是直接過
幾乎不再寫字 很久沒有認認真真寫字了。 雖然每天都寫作,但都是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真正拿起筆寫起字來,一天下來大概不超過一百個字吧。 本來我的字就寫得不美,越少機會寫字,字寫得越醜。有時候不過是寫一張Memo,一百字不到,我竟然會
如果說《人生複本》是燒腦之作,那麼《記憶的玩物》肯定是比燒腦更燒腦的小說。 《記憶的玩物》是布萊克.克勞奇繼《人生複本》後出版的小說作品,書還未出版便已經被Netflix購下電影和電視的雙版權,可見此書的魅力有多大。
有一種父母,頻繁地提醒子女,“我為你犧牲了XX”。 XX當然可以隨便對號入座,時間啦、青春啦、金錢啦、精力啦,甚至乎是整個人生也無不可。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同,有人對身為家長的種種付出甘之如飴,視為甜蜜的負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我很喜歡讀報紙,特別是假日很悠閒的吃早餐時,一邊讀報紙一邊吃早餐變成是一種假日很重要的儀式。 但是現在...報紙都不報紙了啊!大家紛紛轉到數位媒介去,哪一天會消失也不知道。可是我還是需要從一些比較具公信力而且即時的資訊中獲取我需要的資訊啊!那我,換成那些媒體來蒐集資訊呢? 我換成 goog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這幾天我一直沒有發布新文章,是因為我一直在研究電子報訂閱的事情。其實架設一個網站不難! 佈置好首頁的版面也不難! 對我來說反而是[電子報訂閱]難倒我了。 光是找一個外掛看人家推薦一堆電子報程式,我光選就消耗掉我2天時間了! 總算選好要使用的程式下在完畢,才是接下來困難的地方。 我好死不死選到了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現在有非常多的資訊、金錢流動都透過網路的輸送、傳遞。   我今天做了一個決定。   這次電信資費到期後,我要取消長期的網路吃到飽資費,改用其他限量方案。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Thumbnail
閱讀報紙的起源   小時候家中(代書事務所)訂的是自由時報,報紙與我不過是家中的一處風景;一處掛在報架上的風景。真正與報紙有互動、透過報紙獲得資訊是從國中時期,那時每個班級每天都有三大報(聯合、中時、自由)各一份,不知是報社免費提供(培養閱報人口)還是學校支出。身為班長或副班長的工作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我很喜歡讀報紙,特別是假日很悠閒的吃早餐時,一邊讀報紙一邊吃早餐變成是一種假日很重要的儀式。 但是現在...報紙都不報紙了啊!大家紛紛轉到數位媒介去,哪一天會消失也不知道。可是我還是需要從一些比較具公信力而且即時的資訊中獲取我需要的資訊啊!那我,換成那些媒體來蒐集資訊呢? 我換成 goog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這幾天我一直沒有發布新文章,是因為我一直在研究電子報訂閱的事情。其實架設一個網站不難! 佈置好首頁的版面也不難! 對我來說反而是[電子報訂閱]難倒我了。 光是找一個外掛看人家推薦一堆電子報程式,我光選就消耗掉我2天時間了! 總算選好要使用的程式下在完畢,才是接下來困難的地方。 我好死不死選到了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現在有非常多的資訊、金錢流動都透過網路的輸送、傳遞。   我今天做了一個決定。   這次電信資費到期後,我要取消長期的網路吃到飽資費,改用其他限量方案。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Thumbnail
閱讀報紙的起源   小時候家中(代書事務所)訂的是自由時報,報紙與我不過是家中的一處風景;一處掛在報架上的風景。真正與報紙有互動、透過報紙獲得資訊是從國中時期,那時每個班級每天都有三大報(聯合、中時、自由)各一份,不知是報社免費提供(培養閱報人口)還是學校支出。身為班長或副班長的工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