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heavenravenofficial,於Instagram分享Mark Bryan的故事,他是一名機器人工程師,完全不在乎外人「眼光」的注目,走進專門為「女性」設計的商店,選購自己喜歡的服飾、飾品。而認真跳選那些定位或是鎖定客戶為女性的商品,然筆者將往下試著分析討論,性別與商品之間的關係,與這個社會理應如何看待這樣現象,於以下分享。
對於高跟鞋的發明曾有一說認為,在十七世紀左右,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是發明高跟鞋的始祖,原因是他的身高不高,基於太陽王等君權神授思想,或許是想比別人高人一等,進而發明增高的鞋類,而在後續許多時期的畫作也可見,這樣的流行文化也被許多貴族、王族開始效仿,蔚為風潮。一直到現代後期,才被視為一種「女性」的鞋類。
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很常將商品的類別,以性別做為二分的依據,特別容易在服飾等產業上。假設你隨意走進任何知名品牌的廣場,不免發現在選購商品的第一要件不是先看價格,而是這是隸屬哪個性別使用。換句話說,我們開始在找適合自己性別定性的商品,而非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商品。
這邊要釐清的是,並非完全抨擊廣告對於該特定客群所故意投放行銷的行為,而是本身商品的定性就不應該用性別做為一開始判斷的條件。舉例而言,性別刻板印象的經典例子即是洗衣機廣告。在廣告當中,大多作為主角的都是女性居多,甚少看見以男性作為洗衣工作的角色。但我們會去批評,為什麼要加深大家對於女性理應承擔家務的潛在價值。但希望大家再換個商品思考看看,假設今天的商品是針對生理女性的需求,例如衛生棉的廣告;亦或是生理男性的需求,例如刮鬍刀(這邊筆者認為舉例不甚貼切,歡迎大家予以建議修正)等等。或許,就不會去評價,這是在家深刻性別上的刻板印象。
來談談上述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事實上所牽涉到的問題,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背後涵攝到家務責任分配問題,而非原先洗衣機產品要表達的訴求,並且仔細去思考洗衣機的需求面,廣告商抑或是製造商應該講求的是洗衣機本身的效能,如更快洗淨衣物、洗脫烘三大合一,而非為了吸引某些「性別」上的客群,而加以推銷。再來談第二個例子,最大的差異在於商品開始針對許多生理上構造需求,為其設定該產品定向,提升消費者願意購買意願。
回過頭我們來談談服飾,你或許會注意到,服飾好像也是針對生理需求做出設計,講求更為適合女性身材樣貌搭配的服飾類別。但事實上並不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裙子。裙子沒有按照生理上需求,但卻依舊被視為女性單品選擇,男性相對較少類似單品,甚至女性被社會要求更多樣化的穿搭,而男性較少選擇。更甚者,女性在更多樣化的選擇下,選擇自己喜愛的服飾類別,如穿上露肚衣物、露肩上衣等,更會被貼上標籤,被許多男性凝視,莫須有被貼上負面評價。
任何服飾還是分大小、版型就好。說實在的,服飾是表現出自己態度的一種,想要如何穿搭都是個人的自由,是自由意志的展現,沒有任何人有基礎去評價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