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上映於1990年,描述美國南北戰爭末期,中尉軍官鄧巴與印地安蘇族的故事,這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印第安語言配英文字幕的電影。
本片獲得七座奧斯卡金像獎,票房也大獲成功,還因「文化上、歷史上、美學上」的重要價值,入選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南北戰爭中受到嚴重腿傷的鄧巴中尉為了逃避截肢而企圖自殺,他奮勇騎著馬奔跑在兩軍對持的戰線中間,雙手高舉準備殉道的他不但沒死,反而幸運地在槍林彈雨中逃過一劫,更被視為鼓舞士氣且贏得戰役的英雄。倒地後的鄧巴對著前來營救的將軍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別鋸掉我的腿」。
傷癒之後,他請求的獎賞是退出前線,改戊守西部邊疆。他騎著陪他躲過死劫的戰馬:西斯科,和隨行補給蓬車車夫抵達邊疆營地塞德維克時,卻發現此地早已被棄守,但他仍選擇駐守在營地裡,並著手打理居住環境,車夫則在回程的路上遭殺害,從此天地之大只有他一人過著孤獨且危機四伏的荒野生活。生活百般寂寥,只有一本日記本陪著他度過漫漫長日,甚至跟一隻腳上長著白色毛髮而被他取名為「雙襪」的狼成為朋友,鄧巴中尉的營地離一個蘇族部落區不遠,雙方原本互有敵意,但經過多次的試探,發現彼此都沒有惡意,後來因營救了一位企圖自殘的蘇族女子,他獲取了對方的信任,而發展出珍貴的友誼。
這名看似白人後裔,而且會說簡單英語的蘇族女子,名叫「站立舞拳」(Stands With A Fist),鄧巴中尉發現她其實是被蘇族人收留的白人孤兒,在她的協助翻譯下,鄧巴也學會了蘇族語言,逐漸加深了對蘇族部落的認同與情感,爾後鄧巴與「站立舞拳」也因滋生了情愫而結婚。
隨著鄧巴停留在蘇族部落的時間愈久,鄧巴在服裝上的打扮就愈「蘇族化」,一開始是身著美軍軍官服飾,慢慢地添加蘇族服飾配件,最後全部都是蘇族人的打扮了,外在方面可以說是蘇族改變了鄧巴,但另一方面蘇族也有年輕人受了鄧巴影響,學起了英語,二個文化相互衝擊,也互相欣賞。
在一次外族入侵蘇族,以及捕獵美國野牛時,鄧巴中尉都提供了槍砲彈藥參與其中,他也因此得到了認同,長老給了他印地安名字「與狼共舞」,因為蘇族人的名字都是根據命名當下的情景而設定的,蘇族人第一次發現他時,他正和那隻名叫「雙襪」的狼開心地跳著舞,族人中有個長髮披肩的男子也是因為類似原因,被命名為「空中飄髮」。
蘇族人以狩獵為生,白人卻殘忍地割除毛皮,任由大量野牛屍體腐爛,他們入侵的印地安領土,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處女地,蘇族人先選擇退讓至冬季避寒營地,但鄧巴發現貼身日記本仍留在邊境要塞,於是決定獨自返回找尋時,赫然發現營地已經充滿了駐守軍隊,士兵看到一身印地安服飾的鄧巴,二話不說立即開槍射擊,甚至連他的愛駒也不放過,於是將鄧巴視為叛徒被逮捕並囚禁,此時鄧巴已無法認同白人種族主義至上的理念,一句一句地用著蘇族語言說著:「我是與狼共舞,我跟你沒什麼可說的,我不屑跟你說什麼。」,因為鄧巴已經覺得白人非我族類了,他寜死也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的蘇族朋友冒險在移送的過程將他救出,原希望他回到蘇族之中,但鄧巴中尉為不連累蘇族人,選擇與「站立舞拳」一起離開蘇族。
《與狼共舞》麥可·布萊克電影劇本作品,凱文·柯斯納發現了此劇本的潛力,勸說布萊克將其改編成小說出版,果然最後由Ballantine出版社出版,並贏得了市場上的注目,柯斯納隨後買下電影版權並自導自演這部電影。電影配樂則是由獲獎無數的大師John Barry操刀。
十八年後﹐蘇族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協議﹐放棄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這和「十熊 」長老所言:「 他們不問而取,They take without asking」形成對照。
此電影在1989年11月左右完成,大部份場景都在南達科他州拍攝,某些場景則在懷俄明州拍攝。知名的場景地點有巴德蘭國家公園、黑丘、貝爾富什河、香草溪野地等。片中壯觀的捕捉美國野牛場景,則是在南達科他州皮爾鎮附近的野牛農場拍攝。可能是擔心過度逼真的獵殺野牛場面,引發動物護保護人士的關切,影片中還特別打出「本片遵守最嚴格的美國規定,拍攝期間沒有動物遭虐待或受傷。」
電影上映前正值西部片式微時期,外界並不看好此片的商業價值。但電影上映後廣受好評,累計票房4.2億,並獲得七項奧斯卡獎。
- 最佳影片獎:傑·威爾森、凱文·科斯納
- 最佳導演獎:凱文·科斯納
- 最佳改編劇本獎:麥可·布萊克
- 最佳電影配樂:約翰·巴瑞(John Barry)
- 最佳剪輯獎:尼爾·崔佛斯(Neil Travis)
- 最佳攝影獎:Dean Semler
- 最佳混音獎:Russell Williams II, Jeffrey Perkins, Bill W. Benton, and Gregory H. Watkins
此片同時也獲得該年的金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