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蔣渭水標榜的「日華親善的橋樑──台灣人」有感

2023/11/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許多台灣人推崇蔣渭水的抗日精神、組織台灣史上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以及一度主導台灣日治時期工人運動的輝煌事跡,相較之下,蔣渭水生前標榜的「日華親善的橋樑──台灣人」、「台灣人當促進日華親善」諸如此類的言論,為人忽視。回看他當年提出的上述口號及相關言論,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想性格與天真,可惜形勢比人強!中、日兩國各有各的盤算,並不遵照個別台灣人的善意行事,且當時的台灣人在中、日兩國既不被信任,也不具備強大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實力,於是台灣人不但沒有成為促成中、日兩國親善、和諧相處的橋樑,反而在中、日交惡以後,淪為兩方壓迫、歧視、作踐的對象。


台灣人被當時眾多中國人當作是日本鬼子的走狗、隨時準備出賣祖國的漢奸,不予接納;而日本人對於台灣人也普遍不信任,認為台灣人沒有忠誠心,隨時會背叛天皇與日本帝國。得不到兩方的信任,台灣人自然沒有做為橋樑的條件,更別說發揮什麼強大的影響力,去拉近、改善中、日兩國的對立關係。其次,台灣人無論在中國社會還是日本社會,都不具備強大的經濟、文化、政治實力,不像歐美國家的猶太人與南洋各地的華僑華裔能夠影響當地社會,因此在中、日兩個社會幾乎不佔主導地位,只是兩者眾多領域的邊緣族群。連文學與文化領域,台灣人都沒有做出讓日本人、中國人不得不正視的成果,中國與日本境內的作家及其作品卻輕而易舉對台灣人、台灣社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台灣有什麼條件成為二方的橋樑呢?想到這裡,我感覺很悶,但無可奈何。


當時的日本帝國、中華民國除了聘請台灣人作翻譯人員,利用其雙語能力傳達種種展現自身國家利益的言論,並沒有倚重台灣人的知識、國際觀與外交手段──換句話說,兩國政府當年並沒有意思要把台灣人當作橋樑,只是當作廉價的工具在使用,蔣渭水那些日華親善的言論,若不是出乎一廂情願的感性之辭,不然就是過於高估台灣人實力的謬誤之論。其實,就算台灣人當年具備雄厚的實力,足以干涉中、日兩國內政,只要中、日兩方有一方不願親善,決心以「戰爭」作為解決兩國爭端的手段,台灣人再好心,也是枉然。


回看蔣渭水標榜的「日華親善的橋樑──台灣人」諸如此類的言論,好希望一些人不要再用那些外表不同但精神相通的口號去自欺欺人,或是安慰自己,因為冷酷的現況是:兩個大國並不需要一個弱國,或是「國不將國」的殖民地來當什麼橋樑,它們需要的是一場戰場、一場外交談判,或是一個更大型的國際組織來仲裁糾紛。弱國、殖民地沒變成它們的籌碼,已屬萬幸,遑論其他。


107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