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增長日記09|傻瓜指數越小越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什麼是「傻瓜指數」?

這是邏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在《怎樣成為上進的人》演講提到的概念,指的是「你認為多久之前的自己是傻瓜」,或者說心裡有「那時候的自己怎麼這麼笨」的想法。
如果覺得五年的自己很傻,那傻瓜指數就是五年;如果覺得一個月前的自己很傻,那就是一個月;這個指數越小越好,代表你的自我認知進步愈快。

二、如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傻瓜

但這個指數有個前提:「如何有意識地知道過去的自己是個傻瓜?
這必須回應到之前提到的另一個概念「覆盤」,意思是在每天或某個時間點,做自我的人生檢討與修正,重新思考那段時間,是否有需要自我改進的地方,從這個覆盤結果,才能得知「傻瓜指數」。
因此有些人可能會極短,例如「昨天的 X 決定好像是錯的→傻瓜指數 12 小時」、「上週的 Y 提案好像可以再修正→傻瓜指數 5 天」。

三、假設發現自己的指數太高

如果從長時間來看(例如一年),一年內自我覺察到的傻瓜指數可能有好幾種,可能包含三個月、一個月、一周、昨天、5 小時 等。
大部分人會希望傻瓜指數越低越好,甚至讓它平均維持在低水位,意思是必須時常覺察到自己的「傻」,以下我舉兩種我曾經歷的方式。

(一)改變習慣

  1. 情況:發現自己在工作習慣並沒有長期進步,好像停滯不前。
  2. 改變:更換自己在工作上的使用工具,例如使用專案管理軟體 Trello、或是回歸 Excel。

(二)改變環境

  1. 情況:發現自己在某些產業知識非常不足,前輩怎麼問怎麼倒。
  2. 改變:立刻找相關書籍、聽講座、上網路各種免費課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個是在《得到》商業洞察力聽到的概念,意思是可以讓自己不斷強化的閉環,劉潤老師有提到「增強迴路」在不同產業的名詞不太一樣,例如經濟學家叫「贏者通吃」,金融學家叫「複利效應」,科技公司叫「指數型增長」。
峰終定律意思是體驗過程能被記住的只有峰值及終值。「峰終體驗」的「峰」就像是在這個「顧客旅程地圖」中的上下高峰,比較像是一段過程,而「終」則是結束時的最後體驗,離開後還能回味無窮,峰終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極負面的。
現在在工作或生活的「覆盤」,指的是回顧當天或上週的各種情境,重新思考如果回到當下,自己會做什麼樣的自我修正,比較多人提倡的是「睡前覆盤」,意思是在睡前思考一整天的工作內容、生活狀態,思考哪邊可以改進,期許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兩個詞是我在《劉潤.商業洞察力》第 26 講聽到的,散點思維是指思考很發散,例如討論過程中突然迸出一句「欸對了這樣能不能?」這種「單點式」、「偶然」、「突發」的思考就叫「散點思維」。公式思維則是透過完整的思考脈絡去推演結論。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悼詞美德出自戴維.布魯克斯的《品格之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特別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人過世後,親朋好友在他的葬禮上,根據對他的印象,會想到、念出的那段詞,例如友善、英勇、誠實、忠實等。另一個對照詞-簡歷美德,意思是履歷中列出的那些豐功偉績。
這個是在《得到》商業洞察力聽到的概念,意思是可以讓自己不斷強化的閉環,劉潤老師有提到「增強迴路」在不同產業的名詞不太一樣,例如經濟學家叫「贏者通吃」,金融學家叫「複利效應」,科技公司叫「指數型增長」。
峰終定律意思是體驗過程能被記住的只有峰值及終值。「峰終體驗」的「峰」就像是在這個「顧客旅程地圖」中的上下高峰,比較像是一段過程,而「終」則是結束時的最後體驗,離開後還能回味無窮,峰終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極負面的。
現在在工作或生活的「覆盤」,指的是回顧當天或上週的各種情境,重新思考如果回到當下,自己會做什麼樣的自我修正,比較多人提倡的是「睡前覆盤」,意思是在睡前思考一整天的工作內容、生活狀態,思考哪邊可以改進,期許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兩個詞是我在《劉潤.商業洞察力》第 26 講聽到的,散點思維是指思考很發散,例如討論過程中突然迸出一句「欸對了這樣能不能?」這種「單點式」、「偶然」、「突發」的思考就叫「散點思維」。公式思維則是透過完整的思考脈絡去推演結論。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悼詞美德出自戴維.布魯克斯的《品格之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特別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人過世後,親朋好友在他的葬禮上,根據對他的印象,會想到、念出的那段詞,例如友善、英勇、誠實、忠實等。另一個對照詞-簡歷美德,意思是履歷中列出的那些豐功偉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傻瓜力, 在某部分其實也等於鈍感力, 因為慢而堅持, 也是因為看見自己行動原因的本質, 而不是生活發生什麼事情而改變原先的行為。 在自己的心得, 則是有另一種感受, 因為我很就知道就常常和人說我很笨, 但我這個笨其實不是貶低自己, 只是外界好像都沒了解為何我會如此說,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十年可以做些什麼? 有句話這麼說:「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統計,80% 的新年計畫,到2月14日情人節之前,都會失敗。 這說明:人們常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卻低估了長期的成就。 「趕進度」「跟別人比較」「來自外在或
Thumbnail
太傻天書中講述了時間和思想的關係,提出了只有在當下才能真正掌握時間的觀點。文章通過將時間與思想的關係與感受奇蹟的愛與光相結合,傳遞了對於打破時間束縛和真正瞭解自己的啟示。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如果環顧牌桌四周的所有人,你仍無法分辨誰是傻瓜,那麼,肯定你就是那個傻瓜。萬一發現自己是股市裡,牌桌上的傻瓜,應該學我打麻將時一樣,趕快溜之大吉。每個人都應該誠實面對自己懂或不懂什麼。不懂,就是指數化投資,儘量買下全世界,長期持有,持續買進。幾年之後,你就能輕易贏過大多數的專業人士。
Thumbnail
人生到47-8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算不算晚? 我好好的思考了這個問題。 最近在讀一本書,它說:你需要的宇宙早就幫你預備好了。 回頭看看再看看現在,嗯...我大概就是最最鐵的驗證了。 曾經最害怕一個人,而如今一個人大概是我活到這把歲數,最幸福快樂的時段。 有人說:人們從來都不會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傻瓜力, 在某部分其實也等於鈍感力, 因為慢而堅持, 也是因為看見自己行動原因的本質, 而不是生活發生什麼事情而改變原先的行為。 在自己的心得, 則是有另一種感受, 因為我很就知道就常常和人說我很笨, 但我這個笨其實不是貶低自己, 只是外界好像都沒了解為何我會如此說,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十年可以做些什麼? 有句話這麼說:「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統計,80% 的新年計畫,到2月14日情人節之前,都會失敗。 這說明:人們常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卻低估了長期的成就。 「趕進度」「跟別人比較」「來自外在或
Thumbnail
太傻天書中講述了時間和思想的關係,提出了只有在當下才能真正掌握時間的觀點。文章通過將時間與思想的關係與感受奇蹟的愛與光相結合,傳遞了對於打破時間束縛和真正瞭解自己的啟示。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如果環顧牌桌四周的所有人,你仍無法分辨誰是傻瓜,那麼,肯定你就是那個傻瓜。萬一發現自己是股市裡,牌桌上的傻瓜,應該學我打麻將時一樣,趕快溜之大吉。每個人都應該誠實面對自己懂或不懂什麼。不懂,就是指數化投資,儘量買下全世界,長期持有,持續買進。幾年之後,你就能輕易贏過大多數的專業人士。
Thumbnail
人生到47-8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算不算晚? 我好好的思考了這個問題。 最近在讀一本書,它說:你需要的宇宙早就幫你預備好了。 回頭看看再看看現在,嗯...我大概就是最最鐵的驗證了。 曾經最害怕一個人,而如今一個人大概是我活到這把歲數,最幸福快樂的時段。 有人說:人們從來都不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