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思維增長日記07|創造使用者會想起來的峰終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零、前言

《思維增長日記》是自己額外想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導致最近的腦袋有點卡住,吸收了用不上,不吸收又有點焦慮,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可能是趨勢詞彙、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
最近在找這系列的主題花了一些時間,一方面是不想單純名詞解釋,另一方面也希望這個主題跟自己有關,且在生活或工作是用得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高大尚的名詞。

一、什麼是「峰終體驗」?

在《得到》產品思維 20 講,聽到服務藍圖的概念,後來梁寧老師提到「峰終定律」這個詞,意思是體驗過程能被記住的只有峰值及終值
讓我想到另一個概念「顧客旅程地圖」(CJM, Customer Journey Maps),透過時間軸將顧客經歷刻度化的方法,如下圖:
「峰終體驗」的「」就像是在這個「顧客旅程地圖」中的上下高峰,比較像是一段過程,而「」則是結束時的最後體驗,離開後還能回味無窮,峰終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極負面的。

二、日常生活的峰終經驗

以下舉生活中逛街,或參與活動的例子。

(一)逛 IKEA、夜市

相信大家都有逛 IKEA 的經驗,逛的過程很漫長,但可能最後的冰淇淋可以抵銷前面的過程,「想吃冰淇淋或 IEKA 餐廳」就是「峰」,而吃到「餐廳內的小龍蝦」可能就是「終」。
夜市則是在逛的過程會邊走邊尋覓,最後找到好吃的店家,或是贏到遊戲獎品,就算是整場體驗的「終」。

(二)舉辦營隊

一般大學營隊都會有營火晚會,或是燭光談心時間,商業競賽也會有最後的成果發表、業師講評,通常都會將整個活動推到「峰」,而「終」則會因為不同主持人或業師講評內容有所差異。

(三)講座工作坊

過往辦活動也有類似的峰終值,例如在講座完會有小組討論,有些是很扎實的內容或是在最後的合照、講師學員交流,都能創造峰終的體驗。

三、如何創造峰終體驗

我觀察過往參加活動的峰終經驗,發現有兩個點是幾乎會重複的元素-思考力高,互動性強

(一)思考力高

意思是這個體驗需要參加者擠出腦力思考,例如營隊的談話、競賽的簡報製作,必須「讓參加者花一段時間進行高強度的腦力激盪」,不能單純地聽講或跟隨式的遊戲。

(二)互動性強

意思是夥伴的重要性,觀察下來,大部分會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一群人一起創造了某個成就」,例如完成某個活動、成果發表、表演一場秀等,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革命情感」讓峰終值達到最高,當然如果活動是失敗的也會讓峰值達到負面的最高點。

四、如何確認有無峰終體驗

(一)假設自己是參加者

每個舉辦方都希望參加者帶著滿滿回憶離開,但有時候以自己的角度看實在很不準,因此過往設計活動我都會思考,假設我就是那個參加者,看完講師名單、流程、課程內容,真的會有興趣嗎?(是否達到高峰)或是真的會帶走有印象的內容嗎?(是否留下終值)
如果沒有,那身為參加者的我會希望多什麼內容?

(二)來自朋友的建議

把活動內容傳給朋友看,詢問他們看完流程後印象深刻的橋段是什麼?最喜歡什麼環節?
如果朋友都不喜歡,怎麼確定陌生人會喜歡?

五、總結

我自認過往創造峰終體驗的經驗還不算太多,暫時先點到這邊,本篇主要想記錄「峰終體驗」這個詞,督促自己之後在思考企劃都要注意到參加者體驗,之後如果職場上有機會,也會再把看過、聽過的峰終案例整理成另外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在工作或生活的「覆盤」,指的是回顧當天或上週的各種情境,重新思考如果回到當下,自己會做什麼樣的自我修正,比較多人提倡的是「睡前覆盤」,意思是在睡前思考一整天的工作內容、生活狀態,思考哪邊可以改進,期許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兩個詞是我在《劉潤.商業洞察力》第 26 講聽到的,散點思維是指思考很發散,例如討論過程中突然迸出一句「欸對了這樣能不能?」這種「單點式」、「偶然」、「突發」的思考就叫「散點思維」。公式思維則是透過完整的思考脈絡去推演結論。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悼詞美德出自戴維.布魯克斯的《品格之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特別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人過世後,親朋好友在他的葬禮上,根據對他的印象,會想到、念出的那段詞,例如友善、英勇、誠實、忠實等。另一個對照詞-簡歷美德,意思是履歷中列出的那些豐功偉績。
終局思維是我在《得到》聽到曾鳴教授所提出,意思是面對很多選擇時,從「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以大學生涯為例,如果是大一新生,先思考大四畢業想成為什麼樣的畢業生,再回推現在應該要修哪些課、參與哪些活動;以職涯為例,先思考 50 60 歲想做到哪個職位
在《得到》的一次例會影片,看到羅振宇形容公司最怕一種人-「反饋黑洞」,意思是無論你給他什麼建議或詢問,他都如黑洞一般直接吞下你的想法,但不會吐出任何東西。
現在在工作或生活的「覆盤」,指的是回顧當天或上週的各種情境,重新思考如果回到當下,自己會做什麼樣的自我修正,比較多人提倡的是「睡前覆盤」,意思是在睡前思考一整天的工作內容、生活狀態,思考哪邊可以改進,期許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兩個詞是我在《劉潤.商業洞察力》第 26 講聽到的,散點思維是指思考很發散,例如討論過程中突然迸出一句「欸對了這樣能不能?」這種「單點式」、「偶然」、「突發」的思考就叫「散點思維」。公式思維則是透過完整的思考脈絡去推演結論。
得到 APP 在 2016 年上線,知識經濟的浪潮更加巨大,開始加速台灣的知識傳遞,開始燒起知識焦慮,意思是對於吸收知識產生自我危機感,普遍因為目前知識的碎片化,因此擔心自己學得不完整、落後別人。資訊肥胖症則是過度吸收資訊而未內化,導致許多想法壓在心理產生負擔。
悼詞美德出自戴維.布魯克斯的《品格之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特別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人過世後,親朋好友在他的葬禮上,根據對他的印象,會想到、念出的那段詞,例如友善、英勇、誠實、忠實等。另一個對照詞-簡歷美德,意思是履歷中列出的那些豐功偉績。
終局思維是我在《得到》聽到曾鳴教授所提出,意思是面對很多選擇時,從「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以大學生涯為例,如果是大一新生,先思考大四畢業想成為什麼樣的畢業生,再回推現在應該要修哪些課、參與哪些活動;以職涯為例,先思考 50 60 歲想做到哪個職位
在《得到》的一次例會影片,看到羅振宇形容公司最怕一種人-「反饋黑洞」,意思是無論你給他什麼建議或詢問,他都如黑洞一般直接吞下你的想法,但不會吐出任何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服務業有個廣為人知的心法,叫做「峰終定律」,說的是一段服務消費,不論是吃一頓飯、住飯店或參加一個工作坊,顧客事後回顧通常只會記得兩件事,那就是峰值和終值。所謂峰值,就是整個體驗過程中最高或最低的點,總之就是強度最強的那件事。如果他跟服務生打了一架,那打架這件事應該就永遠不會忘記。也可能是突然得到
Thumbnail
作為碩博士生,面對繁忙的研究與課業壓力,設計一個高效且讓自己滿意的工作流程至關重要。「峰終定律」這個心理學原則,強調我們對一段經歷的記憶主要取決於當中的「高峰時刻」和「結束時的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優化一天的學習與研究體驗。 接下來,我將分享如何利用「峰終定律」來設計出滿足且充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學中的峰終定律(Peak-End Rule),並介紹如何利用該理論設計顧客體驗,讓顧客一再回來。從酒店公關的情感共鳴、女僕咖啡廳的魅力互動,到奢侈品牌的期望與購入體驗,以及小紅書推播的設計,這些都反映出高峰和結尾在顧客記憶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與品牌的情感連結,增強顧客忠誠度。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當我們資源有限,在錯的地方努力只會越做越累。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別人愛我們的點,往往和他們真正愛我們的地方差很多。 在這誤解下狂衝,反而離對方越來越遠。 而這問句就是問出體驗過程中對方覺得很讚的時刻,而我們就可以放大它。
Thumbnail
在探討《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這本書時,作者金裕鎮指出除了「稀缺」之外,成功的商品還需要具備「趣味」這個重要元素。這也是為何遊戲、賭博、上網等有趣的事物,都能讓人上癮並樂此不疲,原因就是它們帶來「無法預測」的驚喜體驗。 顧客對「有趣的事物」是願意多多付費的,這種快感也應被應用在商品的價格設定上,讓
Thumbnail
在創建客戶旅程地圖的過程中,必須先定義目標受眾的輪廓,再創建包含行銷漏斗5個階段的客戶旅程地圖。每個階段都需釐清客戶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並且企業應該對客戶可能遇到的痛點和機會點有所準備。最後,企業在實際執行自訂的行動方案後,可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衡量各階段成效的指標。
Thumbnail
每個人所在的時區及配速不同,人生終點站卻是相同,以終局視角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希望遇到怎樣的人,就去成為那樣的人?思考終點站的記憶是名聲、財富還是助人恩澤;同時探討外在成就與內在成就的關係,提出實踐內在成就的方法,以及征服與臣服的不同觀點。
Thumbnail
《峰值體驗》是關於使用者體驗分析的入門書,適合商業分析、行銷、使用者體驗研究工作者閱讀。本書強調基礎分析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及使用者訪談可透,過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面向的分析,找出公司問題所在。此外,本書建議找出並改善「MOT」(關鍵時刻),並聚焦資源。
Thumbnail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服務業有個廣為人知的心法,叫做「峰終定律」,說的是一段服務消費,不論是吃一頓飯、住飯店或參加一個工作坊,顧客事後回顧通常只會記得兩件事,那就是峰值和終值。所謂峰值,就是整個體驗過程中最高或最低的點,總之就是強度最強的那件事。如果他跟服務生打了一架,那打架這件事應該就永遠不會忘記。也可能是突然得到
Thumbnail
作為碩博士生,面對繁忙的研究與課業壓力,設計一個高效且讓自己滿意的工作流程至關重要。「峰終定律」這個心理學原則,強調我們對一段經歷的記憶主要取決於當中的「高峰時刻」和「結束時的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優化一天的學習與研究體驗。 接下來,我將分享如何利用「峰終定律」來設計出滿足且充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學中的峰終定律(Peak-End Rule),並介紹如何利用該理論設計顧客體驗,讓顧客一再回來。從酒店公關的情感共鳴、女僕咖啡廳的魅力互動,到奢侈品牌的期望與購入體驗,以及小紅書推播的設計,這些都反映出高峰和結尾在顧客記憶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與品牌的情感連結,增強顧客忠誠度。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當我們資源有限,在錯的地方努力只會越做越累。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別人愛我們的點,往往和他們真正愛我們的地方差很多。 在這誤解下狂衝,反而離對方越來越遠。 而這問句就是問出體驗過程中對方覺得很讚的時刻,而我們就可以放大它。
Thumbnail
在探討《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這本書時,作者金裕鎮指出除了「稀缺」之外,成功的商品還需要具備「趣味」這個重要元素。這也是為何遊戲、賭博、上網等有趣的事物,都能讓人上癮並樂此不疲,原因就是它們帶來「無法預測」的驚喜體驗。 顧客對「有趣的事物」是願意多多付費的,這種快感也應被應用在商品的價格設定上,讓
Thumbnail
在創建客戶旅程地圖的過程中,必須先定義目標受眾的輪廓,再創建包含行銷漏斗5個階段的客戶旅程地圖。每個階段都需釐清客戶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並且企業應該對客戶可能遇到的痛點和機會點有所準備。最後,企業在實際執行自訂的行動方案後,可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衡量各階段成效的指標。
Thumbnail
每個人所在的時區及配速不同,人生終點站卻是相同,以終局視角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希望遇到怎樣的人,就去成為那樣的人?思考終點站的記憶是名聲、財富還是助人恩澤;同時探討外在成就與內在成就的關係,提出實踐內在成就的方法,以及征服與臣服的不同觀點。
Thumbnail
《峰值體驗》是關於使用者體驗分析的入門書,適合商業分析、行銷、使用者體驗研究工作者閱讀。本書強調基礎分析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及使用者訪談可透,過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面向的分析,找出公司問題所在。此外,本書建議找出並改善「MOT」(關鍵時刻),並聚焦資源。
Thumbnail
「到底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這大約是行銷學習社團最常出現的問題,行銷方式百百種,且消費者心理千變萬化,作為行銷人,該怎麼屢戰屢勝呢?如果你也是正在學習中的行銷菜鳥,閱讀《峰值體驗》或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