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你|Ep1 觀察那個聲音,那個幫你解讀外界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篇自言自語的閱讀心得。
作者:Micheal Singer
英文書名:The untethered soul
這本應該是我2020年覺得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在這個時間點遇到書,是我的榮幸,我覺得他可能就是一直在那裡等我長大到,我能體會的年紀,等我到似乎能跟這本書對話。

我覺得這是一本無法跟別人討論的書,只能以唯心論來思考,當作跟自己的對話。
很多地方我都看得起雞皮疙瘩,那好像是我對自己說的話,但我卻詮釋不出來。

觀察那個聲音,那個幫你解讀外界的聲音

大腦每分鐘的千頭萬緒,有時候真的很受不了自己,但這樣的萬緒好像又證明自己存在在這個世界裡,就是一直跟外界碰撞摩擦,去證明自己存在,說起來存在感對於人類是真的很重要。
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一位室友,碟碟不休,好惡不分明,一下子喜歡一個人一下子又能挑惕他做的小事。其實很多事情你不需要在用腦解讀,你早就看見了,你看到天空很藍,你看見了,但你大腦的聲音還是說了「今天天空很藍」,你讓大腦在幫你工作,讓你覺得你跟這個世界產生合理關係,我們像是數據機一樣解讀的這世界的coding,那個聲音是再現的過程,然後去顯示在螢幕前,讓你知道事情是怎麼樣發生的,那是你的心智聲音。
你的室友就在那裡。你可能很想要內在寧靜,但室友並不合作。它總是對你看見的事情都有話要說:「我喜歡。我不喜歡。這個好。那個不好。」平時你不會察覺,因為你尚未後退,你以為那個聲音就是你自己,如果那是你,你就不會聽見這個聲音。聲音是第三者,你是主體,它是客體。觀察這個人有多愛改變心意,在不同課題上有多麼矛盾。
當你發現了這件事情,並想要追求寧靜,就是我們奔向自由的起點。
試著把內在的聲音外在化,給他一個身體擺在外面,就像世界上的人一樣。
在我觀察這個外在聲音後,我發現,它真的沒什麼標準,善變、多疑、不服輸、愛找理由,很訝異這些聲音的本質,居然存在這麼多防備心。深怕被指責,所以不斷在找浮木找牆靠。它很害怕未來所有的不可靠,所以總是給你最壞的參考,它很害怕世界末日,所以用這種方式,訓練你的危機意識。
但,想有用嗎?它並無法幫助我們。
就算猜到結果,又如何呢?也不會阻止結果不發生。
不用去阻擋它,如果把當下能做的都做完,剩下的結果就是等待。
而且那就會是唯一結果,唯一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在這個唯一你待在著的時空中。
小提示:第一步,觀察那個聲音,把它當作是一個人,你覺得他是怎麼樣的人?把聲音推出去,推到外界,然後看著他。你會被你的室友嚇到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77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這是這本書的第三篇心得,我卻想回過頭討論開始我覺得最不需要交代的,因為我認為討論感受與需求是我當下最有感的話題。 在我練習「說出感受」、「提出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到頭來的源頭最為重要。 複習四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的表達客觀事實。 客觀,是做得到的嗎? 可以。觀察就是,
說完感受後,下一步是理解需要。 你感到滿腹委屈,是因為想要被尊重嗎? 你覺得生悶氣,是因為想被另一半關心嗎? 你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嗎? 你咆哮怒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嗎? 負面能量的提高,伴隨著我們對內在其實有個空間沒被填滿的提醒。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看見一個人進入心流的感覺 就像看見早晨的第一束光 溫暖潔淨明亮 能看得好久 也會嚮往自己擁有那道光 迷戀那種專注到忘記時間的心流感 不會被外物給吸引打擾 從複雜性中得到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來自把事情做完的成就 而是在執行的過程 人是追求複雜性的靈長類 我們喜新厭舊,我們追求刺激,我們性喜挑戰 因為追
網路世代貼標籤成了一種習性 在跟朋友聊天時,我發現一件事情,雖然我們嘴裡偶爾提醒著對方「你幹嘛亂貼標籤」。你有沒有發現事實是,其實我們都在用這貼標籤來定義別人與自己。 我回憶了貼標籤這個詞彙怎麼來的,我的直覺來自Instagram推出Hushtag後,我們快速的為事件分類,讓他人容易理解,照片中的狀
最近剛又長了一歲,來到30+1歲,依然不斷思索“成長”這個詞彙的年紀。就來記錄一下自己持續“長大”秘訣。 記錄自己的轉折與成長是很有趣的。成長的成果不會立刻顯化,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有意識的感受,選擇去記錄每天的狀態會是很好的方式。 大概就是知道植物天天都會長大那麼一點點,但每天跟大腦相處的你,
這是這本書的第三篇心得,我卻想回過頭討論開始我覺得最不需要交代的,因為我認為討論感受與需求是我當下最有感的話題。 在我練習「說出感受」、「提出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到頭來的源頭最為重要。 複習四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的表達客觀事實。 客觀,是做得到的嗎? 可以。觀察就是,
說完感受後,下一步是理解需要。 你感到滿腹委屈,是因為想要被尊重嗎? 你覺得生悶氣,是因為想被另一半關心嗎? 你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嗎? 你咆哮怒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嗎? 負面能量的提高,伴隨著我們對內在其實有個空間沒被填滿的提醒。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看見一個人進入心流的感覺 就像看見早晨的第一束光 溫暖潔淨明亮 能看得好久 也會嚮往自己擁有那道光 迷戀那種專注到忘記時間的心流感 不會被外物給吸引打擾 從複雜性中得到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來自把事情做完的成就 而是在執行的過程 人是追求複雜性的靈長類 我們喜新厭舊,我們追求刺激,我們性喜挑戰 因為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聲音(inner sound) 思想擁有一種電磁性的實相,它們還有一種內在聲音的價值。這「內在聲音」就是在你自己頭腦裡你思想的聲音。內在聲音對你身體所造成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外在的聲音。它們影響組成你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內在聲音(*例) 在你發現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你想改變它就不要加強它。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fumi老師:❤️❤️❤️ 🥰🥰🥰聽見內在的聲音跟坊間的主題課程:與高我連結是一樣的,這是通往內在的潛意識的靈性體驗,在進行課程前都會告訴同學:要進入到內在的世界是一種頻率,接近「空」的狀態又像是深入催眠的狀態,如果帶著一份對內在聲音的渴望,渴望能夠聆聽到那份深藏於心底的聲音,大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我、接受自我和成長的書。作者分享了讓生活真實反應自己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在面對挑戰和限制時的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我們都一直住在肉身裡面去感知這個世界 就連車外傳來的一陣喇叭聲都可以激起內心裡千百回的念頭 喇叭聲或許只有八秒 但有誰數過當下心中生起的再消滅的念頭有幾個 XXX再加上憤怒、再加上恐懼、再加上如何做.. 都在那八秒中如同電影般一幕幕上映 但在那八秒的當下 我們的原心是和當下
  一直以來就有很多聲音存在在我的體內,一直到學習身心靈之後才可以勉強區分,哪些是直覺訊息?哪些是小我(小批評家)的聲音?哪些是其他能量體的要透過我傳遞的訊息?對神祕的、形而上的、看不見的存在深信不疑的我,在看了靈性煉金術這本書後,便深深為成為一名傳訊者感到嚮往,宇宙聽見我的回應請問直面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Thumbnail
鷲田清一在《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中嘗試以「聆聽」的角度思考哲學,探討自我和他者之間的照護關係,試圖將哲學放回社會的床邊。 對21世紀的聆聽來說,有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也許在不久的未來,聽者將由AI扮演,照護工作將由機器人接手。屆時我們還能主張,聆聽和關懷,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聲音(inner sound) 思想擁有一種電磁性的實相,它們還有一種內在聲音的價值。這「內在聲音」就是在你自己頭腦裡你思想的聲音。內在聲音對你身體所造成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外在的聲音。它們影響組成你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內在聲音(*例) 在你發現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你想改變它就不要加強它。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fumi老師:❤️❤️❤️ 🥰🥰🥰聽見內在的聲音跟坊間的主題課程:與高我連結是一樣的,這是通往內在的潛意識的靈性體驗,在進行課程前都會告訴同學:要進入到內在的世界是一種頻率,接近「空」的狀態又像是深入催眠的狀態,如果帶著一份對內在聲音的渴望,渴望能夠聆聽到那份深藏於心底的聲音,大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我、接受自我和成長的書。作者分享了讓生活真實反應自己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在面對挑戰和限制時的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我們都一直住在肉身裡面去感知這個世界 就連車外傳來的一陣喇叭聲都可以激起內心裡千百回的念頭 喇叭聲或許只有八秒 但有誰數過當下心中生起的再消滅的念頭有幾個 XXX再加上憤怒、再加上恐懼、再加上如何做.. 都在那八秒中如同電影般一幕幕上映 但在那八秒的當下 我們的原心是和當下
  一直以來就有很多聲音存在在我的體內,一直到學習身心靈之後才可以勉強區分,哪些是直覺訊息?哪些是小我(小批評家)的聲音?哪些是其他能量體的要透過我傳遞的訊息?對神祕的、形而上的、看不見的存在深信不疑的我,在看了靈性煉金術這本書後,便深深為成為一名傳訊者感到嚮往,宇宙聽見我的回應請問直面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Thumbnail
鷲田清一在《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中嘗試以「聆聽」的角度思考哲學,探討自我和他者之間的照護關係,試圖將哲學放回社會的床邊。 對21世紀的聆聽來說,有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也許在不久的未來,聽者將由AI扮演,照護工作將由機器人接手。屆時我們還能主張,聆聽和關懷,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