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開始練習近藤麻理惠的「心動練習」之後,我漸漸發現自己有開始有能力辨別哪些產品是商業創造出來的需求,哪些是我們真的需要買的東西。我現在幾乎買東西都是「精準購物」,幾乎不會去買一些自己買了卻不會用到的物品,加上自己最近也開始不用肥皂、洗髮精跟洗面乳之後,我發現這世界上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我們不一定需要的。
只要不是在解決需求,在「創造恐懼」的產品,你其實都不需要。而這世界上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產品都是恐懼行銷。我基本上覺得所有需要推銷的產品都是你不需要的,但你可以想要,不要覺得自己一定需要。(以後沒人敢找我業配,雖然我也幾乎不接業配,我真的不是這塊料)
原則一:這個產品在隱性傳達「你自然的狀態是不好看的」
這個原則可以用在大部分的美妝產品上,我個人現在對於化妝這件事的看法,就像是藝術一樣。我們的身體都是自己的畫布,而我們是透過化妝、打扮在表達自我,透過利用不同的顏色、穿著來表達不同的感覺。當我們內在擁有自我表達的藝術性時,就會注重打扮跟自我呈現。並不是一種「必須」的東西,應該是一件好玩、值得享受的事。如果我們看待化妝這件事是「如果我不化妝我就見不了人」那這就會成為負擔而不是為人生加分的事情。
但最近我看到的廣告大概70%以上都是在傳達「你天然的樣子不好看」,藉由這種手法來賺錢。
原則二:如果沒有這個產品,你就會...
我發現很多產品都會這樣,把因果直接暴力連結,讓你以為真的沒有這個產品你就會完蛋。例如調整型內衣,我個人認為就不是真的不穿就會下垂或外擴,我個人認為要讓胸型變好看的唯一方法就只有運動,不是穿內衣。當然如果你想要讓胸部看起來更集中,那是你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有乳溝你會很爽,那這個產品就是你需要的。但是如果你聽別人說,你不穿這個胸部就會怎樣難看,會有副乳...等等這種行銷方式,或是直接告訴你說這個有什麼認證,或是有什麼科學證明,我覺得那些產品你都是不需要的,因為你哪裡會去查證,都馬是他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你就只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要舉其他例子的話,例如淨水器一定要喝怎樣的水才健康等等,一定要補充怎樣的維他命...沒有,這些都是NONESENSE,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是多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跟感受連結,它就會告訴你該吃什麼、該喝什麼東西。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非天然的東西是你一定需要的。
原則三:這個產品的敘述,讓你有種不買會很慘的感覺
這個我覺得在非實體產品上面也會有同樣的現象,像是「課程類別」的產品,如果他的介紹讓你覺得你不能不上這個課,你不上這個課會完蛋,或不跟他學你一定學不會,那可以叫他去吃屎。這個在靈性社群裡面也有一定群體是這樣,抓到你脆弱的點有機可趁。但真正對你有幫助的老師跟課程,絕對不會逼你一定要買課程,他會告訴你有什麼比較花時間或心力的方法,如果他告訴你一定要怎樣才能怎樣的,100%不是為了你的利益著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