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含辛茹苦地靠一己之力,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先生年輕時就花名在外,最後一次回家,竟然是為了親自送交離婚協議書,得不到秀英同意簽字,就兀自離去,路上巧遇小女兒放學,順手給了一塊小軟糖,也從此烙下好爸爸形象,難怪成年後的小女兒餐廳工作再忙,也要撥空去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
在秀英的內心深處,背叛是一回事,她為了悍衛正宮身份,直接拿著菜刀抓姦;但離婚可是直接斷絕兩人僅存的關係,當初出嫁時潑出去的那盆水,已經象徴脫離娘家了,她怎麼樣也要守著這張「身份證」,這是她苦撐起這個破碎家庭的唯一支柱,沒離婚的她才是陳家人,即使丈夫已成了不歸人,但秀英也不在意,她再苦也要死守著這個名份到底。
老一輩的愛是餵飽、穿暖,是勤教嚴管和叨念,怎麼比得上那個偶然出現,還帶著軟糖當伴手禮的缺席爸爸,那個會出現在頒獎典禮,一起共享驕傲與榮譽的爸爸,更何況所有女孩心中都需要一個爸爸的形象,透過他來建構未來伴侶的樣貌,也難怪秀英要怨嘆,自己數十年的辛苦付出,卻也比不上一個不成材、偶爾才出現的丈夫,連往生都挑在自己的生日壽宴當天,這個觸霉頭舉動,注定要為二人的恩怨情愁翻起狂風巨浪,但也好,欠他的也可藉著替他辦後事一筆勾銷,甚至加倍奉還,透過這個過程順便跟女兒們攤牌,把陳年秘密說出來。
片首和片尾都以計程車上的卡拉OK為主要場景,片首和對家族故事懵懂無知的孫女一同搭車,奶奶唱著的孤味是雲淡風輕的口吻,彷彿唱著別人的故事,片尾大方讓出告別式上未亡人的位置,秀英唱的是自己孤苦一生之後的終於放下、放下對先生的恨,也放過自己,從此像閒雲野鶴、逍遙自在,先生同車合唱的想像畫面似乎也象徵兩人正式合解。
要如何描述人的一生,小說家用的是動輒五、六百頁,數十萬字的敍述,靠讀者的想像力來建構故事,電影則只用一至二小時,以具像的人物視角和場景來演譯故事,而歌曲則更精簡,在二至三分鐘內,用跳接方式,先說完故事,再以重覆的副歌,強化堆疊主題,為電影提供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導演的選角非常用心,主角們個個都角色鮮明,配角也恰如其分,不知道是不是我外行,老是覺得場景的轉換有點生硬,時有時無的配樂有點讓人出戲,可能是婦人之仁,我其實滿期待編劇至少可以將一個女兒設計成站在媽媽這邊的,如果是我就會是這樣的角度。
陳淑芳的金馬獎最佳女演員真的是當之無愧,龍紹華也是硬底子演員,病榻臨終那場戲真的可看出老演員的厚實功力,演小孩女的新演員則清新亮眼完全不生澀,脫口而出的白目青少年用語,有時直接道出家庭關係中既疏離又緊繃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