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當中,長久以來許多人都期待出現像堯舜禹湯一樣英明的聖君,等著被領導,運氣好便能活在盛世當中。這也造成了一個天大的誤會,領導力是天生的,無法透過學習的。
如果領導力是天生的,那麼三國蜀漢後主劉禪有一位領導力滿點的爸爸,還有一國之尊的領導地位,以及滿朝文武,無論是基因或是環境都無可挑剔,但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劉禪做過什麼有領導力的事啊!有人說,那是劉備把他頭腦摔壞了,也有人說,劉禪根本不是劉備親生的。其實,真正的原因出人意料的簡單,因為劉禪「不願意」學習領導力。
領導力從哪裡來?
西方世界從1940年代起,就發現領導力主要是透過行為產生,簡單的說,我們判斷一個老闆是否有領導力,主要是依據他怎麼對待我們。老闆對我們好,我們就覺得他有領導力;對我們壞,就是沒領導力。而長期下來,大多數人的意見,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領導力的好壞。既然領導力的來源是行為,我們就能透過學習這些行為——就好像學游泳、學畫畫一樣——來提升領導力。
而這些行為,像是: 激勵、處理衝突、展現願景、教練指導、關心他人等等,正如同管理學中的六標準差或是平衡計分卡一樣,都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然而我們的社會卻普遍認為,領導力是不能學習的,或是有著「我沒有擔任領導者的資格」這種想法,造成大家都「不願意」學習領導力。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學習領導力,又怎麼能期待在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充滿領導力呢?
由於這股想法,也直接地造成台灣社會年輕的領導人比例非常的低,中大型企業也很少看到50歲以下的領導者。看看其他地方,美國有Facebook的祖克柏格、特斯拉的馬斯克、中國有騰訊的馬化騰、東南亞有Grab的陳炳耀,連馬雲都奉勸台灣企業應信任年輕人,不要七八十歲還在自己搞創新。
績效不好,都是你們的錯
有許多人當上主管之後,向上級抱怨,認為績效做不出來,是因為自己的部屬執行力不足。如果是一樣的部屬,換了新的主管,績效變差,請問是下屬的「執行力」問題嗎?
其實,團隊的執行力等同於主管的領導力。同樣的一批人,換了不同的領導人,整個團隊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績效。IBM在1993年時,鉅額虧損160億美元,找來了曾在美國運通工作的葛斯納空降擔任CEO,2002年葛斯納退休時,IBM獲利80億美元。日本航空JAL在2010年宣告破產,當年虧損1800億日圓,日本政府找來稻盛和夫擔任董事長,在隔年取得了公司史上最高利潤1884日圓。像這樣換了一位領導人,改變了整個團隊的士氣、決心,而得到完全不同結果的故事,也常常就在你我的身邊發生。一個被妥善領導、激發出熱情的團隊,才能展現出最好的「執行力」。
透過學習而來的領導力
Joy是一位績效很好的業務人員,客戶也很信任她。在她懷孕的時候,公司的業務經理突然被檢查出癌症第三期,而就在Joy產假即將結束的前兩個禮拜,業務經理撒手人寰,總經理問Joy願不願意承擔起業務經理的位置。由於業務經理長久以來對她的照顧,以及總經理對她的信任,她決定接下這個擔子。但是,之前的業務經理有著25年的經驗,而Joy只入行十年,許多位業務同仁的年資也都比她深,她其實對帶領這個業務團隊,一點信心也沒有,更別說晚上回到家還要照顧剛出生的女兒。
總經理告訴她:「Joy,從今天開始,你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跑客戶了,你要學會帶人,每個人的績效總和就是你的績效。」總經理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企』這個字的開頭是『人』,也就代表著企業的源頭是人。要真正的關心你帶的人,贏得他們的信任。」
雖然因為業務工作性質的關係,同事們散布在各地其實很少碰面,好在Joy平常就喜歡和其他同事閒話家常,打電話關心同事之餘,也順便問一問其他區域市場的狀況,慢慢地掌握住整個公司的業務情況。在幾次業務會議當中,她也發現到,雖然很多同事比她資深,但是或許是因為負責的區域與產品線的差異,很多狀況Joy反而更有經驗。但她也不直接在會議上否定對方,而是以問問題的方式,讓資深同事一步一步自己發現到,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而在每次會議結束之前,她也都會問同事,有沒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她可以去和工廠協調。
慢慢的,業務部的同事們習慣於依靠她,有什麼事情都找她問、找她幫忙,因為大家都知道,Joy一定會伸出援手,而不會只是每個月快結束,才再問這個月的業績為什麼不好。在原本的業務經理驟逝後幾個月,經理手上的客戶關係無法馬上補上,造成了公司業績下滑。但經過三個月後,在大環境景氣不佳的狀況下,Joy仍然帶領業務團隊,將業績回復到過去的水準。
萬事起頭難
領導力的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要練習,從他人的反應,回過頭來做檢討與改進。在很多時刻,要能夠做出艱難的選擇,贏得別人的信任,最終使他人成為跟隨者。有了跟隨者,才能真正地成為領導者。佛陀說,眾生皆能成佛;我也想告訴你,人人都能成為領導者,只要你願意開始學習,把注意力從「事」慢慢地轉移到「人」上面。如果不知道一開始要領導誰,那就像所有的偉大領導者一樣吧,先從領導自己開始,與自己對話,找到自己的信念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