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過得比別人好就快樂嗎?設立「尊嚴圈」:幸福不再被社會平均值綁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大家對於「應該過的生活」有一個具體的想像嗎?那「普通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平均之上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大家會羨慕誰的生活嗎?有具體的理想生活樣本嗎?那感到羨慕的地方又在哪裡呢?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

社會上可能存在這樣的統計資料,例如,平均結婚年齡是28歲、平均生子年齡是32歲、平均30歲的時候會存到第一桶金、平均40歲的時候會買第一棟房子。
或是存在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例如,30歲就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40歲就應該要在該領域有所成就或是升遷至某等職位。
攝影師:Tima Miroshnichenko,連結:Pexels
如果自己在這些「平均年齡」之前就達到這些目標,可能就會認為自己在平均之上;如果沒有在這些「平均年齡」之前達到這些目標,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這些「平均年齡」之前就達標的人,可能很自然地就覺得自己比一般多數人還優秀,甚至看到其他人還沒達到這樣平均值就認為對方不夠努力或是看輕對方,認為對方「都幾歲了,怎麼還沒有對象!」、「都幾歲了,怎麼還沒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都幾歲了,怎麼還沒買房」等等。
甚至,就連找對象也會很自然地設定這樣的條件,觀察對方的年齡之後設下對方應該要有對應的平均年收或是存款應該要多少的條件,達標的對象才值得結婚,但是很多時候即使對方確實具備這些條件,在真正踏入婚姻之後卻又不開心。
也有一些男性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存款或是沒有房子,根本娶不到老婆,在他們的世界觀中,單純追求精神契合的女性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們為自己的世界設下了許多的限制。(往往擁有這樣的信念的男性就會一直遇到很看重存款、房子、車子的女性)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也有許多信念是「年輕人/學生就該怎樣怎樣」、「人老了就該怎樣怎樣」、「男性/女性就改怎樣怎樣」等等的想法,但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自己把自己框在了特定生活的小圈圈。

為何要追求「平均之上」的生活?

因為「懶惰」的原因,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都很習慣做「簡化」!
為什麼要做簡化呢?因為這樣比較輕鬆、省時間,當我們在找對象的時候,與其花一堆時間來認識這個人,還不如先用簡單的標籤過濾掉,例如,這個男生已經35歲了,在公司是一個主管階級,OK,符合標準,這個人已經40歲了還沒買房,先刪除。這個女生35歲還沒結婚,肯定有什麼問題,不OK。
(那為什麼人要省時間?為什麼老是沒時間?這又是一個大議題,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社會大眾的平均值更是更方便的工具,我們只要簡單地一刀把所有人分成優劣兩邊,只要自己是在優秀的這一邊,還有另一半也是在優秀的這一邊,這樣我以後就可以什麼都不用思考了,因為我再怎麼不優秀,還是比一半的人好!
攝影師:Rebrand Cities,連結:Pexels
就算我做了什麼錯誤的決策,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跟我一樣犯錯,那自然也不會錯到哪裡去,大家都去買某個物品的話,那麼那個物品肯定很棒,不會買錯的,不用特地去思考自己的日常行為和需求,不用這麼麻煩,因為大家都幫我做好功課了!
就是有這樣「貪圖輕鬆」的想法!
而這樣的想法在不斷演進之後,最後甚至變成「不在平均之上就不行、不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不行」,因為「不正常」一定會失敗、一定會有危險,最好連想都不要去想!
但是「不正常」真的有那麼危險,那麼可怕嗎?我們在下一個定論之前,還是能透過一些正反事例來分析討論看看,也許先不用把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現縮在很小的範圍之中!
以下分享2個分析角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現象,然後再學習如何透過「建立自己的尊嚴圈」來獲得自己獨一無二的理想生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46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布蘭達&維尼的簡單生活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3.1K會員
660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足夠的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為了讓生活品質提升,幾乎每個人都有「設定目標」的經驗,我們也不例外,甚至還曾經非常喜歡做這件事! 但是,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和成長,現在的我們想法又不同了,我們發現不需要生活目標生活也可以很好,甚至更好!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轉變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心路歷程吧!
學習極簡生活到現在,我們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個「物品」以及我們從事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我們精挑細選而留下來的事物!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們所擁有的10個最棒的寶物!有了這10個寶物,我們敢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我們更幸福!(^ ^) 來看看是哪10個寶物!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一個「理想中的自己」是長什麼樣子的呢?或是認為自己目前是怎麼樣的人?目前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會有什麼不同呢? 維尼問布蘭達:「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你覺得自己是「極簡人」嗎?(Yes) 你覺得自己是「環保人」嗎?(No) 你覺得自己是「瑜珈人」嗎?(Yes)
我們原本都一直待在台北,入住的旅店多集中在台北車站和西門町附近,屬於最熱鬧、交通也最方便的地區,我們的老家在台中,大約1~1.5個月會回台中一次。 最近有一次大概快2個月了都還沒有回台中,結果姨媽就打電話給我們說很想我們,唉呀,竟然讓姨媽那麼思念我們,我們就在隔幾天退房之後,立馬訂高鐵票回家了!
沒想到在共居公寓住滿兩個月之後,我們的生活又有了重大改變,也因為這段新生活的改變,讓我們持有的物品又有了改變! 改變生活往往有機會讓我們變得更好,而這時候更需要更全面地進行物品整理,同時也是一個檢視我們與新生活的關係的大好時機! 為找出「理想生活最佳解」而開啟游牧生活?!
如同整理物品一樣,我們也會不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項目,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對不同工作項目的真實感受為何,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每一項工作帶給我們的感受,我們也能提升「工作生活」的品質! 選擇工作的判斷標準 之前在這篇文章《從物品到行為斷捨離:把「整理」這件事也斷了?!》當中,我們分享了我們將
為了讓生活品質提升,幾乎每個人都有「設定目標」的經驗,我們也不例外,甚至還曾經非常喜歡做這件事! 但是,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和成長,現在的我們想法又不同了,我們發現不需要生活目標生活也可以很好,甚至更好!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轉變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心路歷程吧!
學習極簡生活到現在,我們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個「物品」以及我們從事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我們精挑細選而留下來的事物!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們所擁有的10個最棒的寶物!有了這10個寶物,我們敢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我們更幸福!(^ ^) 來看看是哪10個寶物!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一個「理想中的自己」是長什麼樣子的呢?或是認為自己目前是怎麼樣的人?目前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會有什麼不同呢? 維尼問布蘭達:「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你覺得自己是「極簡人」嗎?(Yes) 你覺得自己是「環保人」嗎?(No) 你覺得自己是「瑜珈人」嗎?(Yes)
我們原本都一直待在台北,入住的旅店多集中在台北車站和西門町附近,屬於最熱鬧、交通也最方便的地區,我們的老家在台中,大約1~1.5個月會回台中一次。 最近有一次大概快2個月了都還沒有回台中,結果姨媽就打電話給我們說很想我們,唉呀,竟然讓姨媽那麼思念我們,我們就在隔幾天退房之後,立馬訂高鐵票回家了!
沒想到在共居公寓住滿兩個月之後,我們的生活又有了重大改變,也因為這段新生活的改變,讓我們持有的物品又有了改變! 改變生活往往有機會讓我們變得更好,而這時候更需要更全面地進行物品整理,同時也是一個檢視我們與新生活的關係的大好時機! 為找出「理想生活最佳解」而開啟游牧生活?!
如同整理物品一樣,我們也會不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項目,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對不同工作項目的真實感受為何,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每一項工作帶給我們的感受,我們也能提升「工作生活」的品質! 選擇工作的判斷標準 之前在這篇文章《從物品到行為斷捨離:把「整理」這件事也斷了?!》當中,我們分享了我們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健康平安來到這個年齡。
Thumbnail
有沒有發覺過了三十歲之後開始收到很多舊同學的結婚請柬?而自己過了三十歲之後就算有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也覺得自己應該結婚?彷佛三十歲是一條結婚的死線。當你過了三十歲,身邊的家人就會不斷的去「關心」你的感情事。我自己當時也有一種趕死線的心態,離婚後才了解到結婚或是人生中的任何事也根本沒有死線這回事。
Thumbnail
在諮詢過程中,經常發現許多個案的焦慮來自無法滿足「社會期待」和「年齡焦慮」。在這個充斥著各種資訊的時代,我們不斷地接收來自各方的資訊,我們多半看到的都是事物的光鮮亮麗一面,這也使我們感到更加焦慮。 達到期待以及目標後,真的就不會焦慮又快樂了嗎?
Thumbnail
關於婚姻是從兩個人走到一家人 不知不覺也到了30歲,好像也是大家口中「適婚的年紀」了,雖然晚婚的人很多,但看到朋友、同學一個一個都結起了婚、生起了小孩,還是逃不過關心與期待。 在我的朋友圈裡面比較特別的是,大家對於婚姻好像都抱持著比較悲觀的想法,尤其是女孩子。 我想是可能一個女孩子轉變成女人,
我是工廠基層作業員,目前在任職的公司年資已邁入第十三年,聽到這樣的年資,很多較年輕的同事會發出哇!的一聲,帶著些許真心加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對我的佩服,通常我會用無奈加自嘲的口氣說:「沒辦法,沒本事也沒勇氣脫離舒適圈。」若此時與我聊天的對象已婚者,他們通常會回:「你一個人飽全家飽,沒什麼煩惱,有什麼關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健康平安來到這個年齡。
Thumbnail
有沒有發覺過了三十歲之後開始收到很多舊同學的結婚請柬?而自己過了三十歲之後就算有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也覺得自己應該結婚?彷佛三十歲是一條結婚的死線。當你過了三十歲,身邊的家人就會不斷的去「關心」你的感情事。我自己當時也有一種趕死線的心態,離婚後才了解到結婚或是人生中的任何事也根本沒有死線這回事。
Thumbnail
在諮詢過程中,經常發現許多個案的焦慮來自無法滿足「社會期待」和「年齡焦慮」。在這個充斥著各種資訊的時代,我們不斷地接收來自各方的資訊,我們多半看到的都是事物的光鮮亮麗一面,這也使我們感到更加焦慮。 達到期待以及目標後,真的就不會焦慮又快樂了嗎?
Thumbnail
關於婚姻是從兩個人走到一家人 不知不覺也到了30歲,好像也是大家口中「適婚的年紀」了,雖然晚婚的人很多,但看到朋友、同學一個一個都結起了婚、生起了小孩,還是逃不過關心與期待。 在我的朋友圈裡面比較特別的是,大家對於婚姻好像都抱持著比較悲觀的想法,尤其是女孩子。 我想是可能一個女孩子轉變成女人,
我是工廠基層作業員,目前在任職的公司年資已邁入第十三年,聽到這樣的年資,很多較年輕的同事會發出哇!的一聲,帶著些許真心加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對我的佩服,通常我會用無奈加自嘲的口氣說:「沒辦法,沒本事也沒勇氣脫離舒適圈。」若此時與我聊天的對象已婚者,他們通常會回:「你一個人飽全家飽,沒什麼煩惱,有什麼關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