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穩定好喝的咖啡豆,練就不出穩定好喝的萃取技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們在量測 Espresso 咖啡萃取總量時,基本上是含 Crema 的總容積量(ml),但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流量被引導成使用重量(g)來量測,而原本大家慣用的目測容積(ml)的方式變得好像是“不科學”了,就像碰到假新聞一樣,怎麼原本沒有的事也因此需要出來解釋一番。


認為應該使用重量(g)來量測 Espresso 總萃取量的通常理由有:

一. 使用目測容積會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而產生誤差!!!

這實在一點也沒有說服力,就像我不會說使用秤重會經常忘了歸零來說嘴(雖然我就是常常忘了歸零),有刻度的玻璃量杯要看杯內側而不是外側,誤差微乎其微,不同的視角造成的誤差根本不到 2ml,隨便一個電子秤操作不當的誤差都不僅如此,如果是使用 ITCS 咖啡品鑑杯更好,杯內緣有清楚的 25ml 浮雕線(如下圖),也不會因為不同的身高而產生視角誤差,而且測試好就可直接品鑑,非常好用。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顏金源/史上最佳咖啡品鑑杯/1966290703384846/

二. Crema 的厚度每次都不一樣,只看容量不行,秤重才會準確!!!

Espresso 之所以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層由咖啡豆裡的氣體與膠狀纖維,水與少量油脂經高壓萃取後乳化的乳沫 Crema !!!Crema 的量會因為拼配、烘焙、保存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基本上萃取後在杯中應是呈現穩定狀態的,如果 Crema 萃取後會在您的眼前消泡,那就是不穩定的多餘氣體了,不能稱為定義下的 Crema ,我曾聽聞某咖啡烘焙商指導客戶 “ 先萃取 50ml,然後 Crema 會消下來剛好是 30ml ” ,也是有人這樣教的啊!!!果然喝起來都是滿滿的烘焙氣體味!

問題的癥結是,為什麼您的咖啡豆萃取出來的 Crema 不能穩定,也有因此而宣稱量測 Espresso 咖啡萃取總量不要含 Crema ,只要量下面的咖啡液即可的???,其實,您該解決的是咖啡豆的不穩定狀態,而不是改變量測方式,目測快速直觀有效率,沒有道理大費周章的改用秤重的方式。

許多咖啡館,每天早上開機就要測試 Espresso 流量與流速,才調好怎麼下午又不一樣了,磨豆機調個不停,磨掉的比賣掉的多!然後每一批咖啡豆的味道都不太一樣,咖啡豆烘焙商說咖啡本來就是農產品!浪費掉的咖啡豆都是畫自己的錢,烘焙商又不會補貼給你...,味道不一致可能他還暗示你自己技術不好,咖啡機不好!而且很可能咖啡機與技術都還是他們給的啊!!!

什麼是道地的義大利 ESPRESSO ?新風格 ESPRESSO 如何萃取? 為何萃取時產生孔隙與萃取不足?還在透過萃取率理解感官?需要購買昂貴的特異功能咖啡機嗎?該使用什麼佈粉與填壓技巧...您還糾結在這些枝微末節上嗎?

沒有穩定好喝的咖啡豆,練就不出穩定好喝的萃取技術,先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再說吧!!!。

顏金源.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

ITCS 國際茶咖啡感官研究室 International Tea Coffee Sensory Lab

ITCS 主要進行茶與咖啡等嗜好飲品的感官分析研究,透過在華人地區進行的品鑑會與感官課程,以及與學術單位的研究合作,整合為全新的華人語彙的感官分析系統,提供業界的實務運用。 研究合作請洽:jing1999sh@gmail.com

#ITCE2020國際茶咖啡品鑑大會
#ITCS國際茶咖啡感官研究室
#TBA台灣咖啡師協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顏金源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手沖3大重點與實作,讓大家在家輕鬆手沖,享用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1.挑選自己喜歡風味的咖啡豆 2.注意咖啡的「濃度」 3.注意咖啡的「萃取率」
Thumbnail
今天不講複雜的原理與條件,來玩一下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長期經驗來看,確實可以做出好喝濃縮咖啡的參數。 參數如下: 溫度:90度C 萃取壓力9Bar 時間:25~35S 水粉比2
Thumbnail
今天不講複雜的原理與條件,來玩一下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長期經驗來看,確實可以做出好喝濃縮咖啡的參數。 參數如下: 溫度:90度C 萃取壓力9Bar 時間:25~35S 水粉比2
Thumbnail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Thumbnail
托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與業界專家的長期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咖啡的沖煮並非是一種玄學,而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象。讓我們來放下各種需要「苦練」的動作、手法與流派,使用基本的科學數據,來沖出一杯好咖啡吧。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早晨一杯好的咖啡會影響你一天的心情,但是怎樣才是好喝的咖啡,濃烈、幽香、爽口、苦澀、酸味,每個人的標準就有好幾百種,就比如咖啡萃取程度,想必在手沖愛好者都會好奇,一杯好喝咖啡到底要萃取多少?
Thumbnail
我個人的心得是,多喝多想,不管是喝別人的還是喝自己的,調整上要相信自己的味嗅覺,因為每個人所使用的設備都有所不同,所以千萬不要去抄別人的參數,可以參考,但對咖啡要有自己的喜好及想法。
Thumbnail
我個人的心得是,多喝多想,不管是喝別人的還是喝自己的,調整上要相信自己的味嗅覺,因為每個人所使用的設備都有所不同,所以千萬不要去抄別人的參數,可以參考,但對咖啡要有自己的喜好及想法。
Thumbnail
又要聊一下很科學的事情,那就是咖啡生豆的「水份」跟「密度」,這在烘焙計畫前算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Thumbnail
又要聊一下很科學的事情,那就是咖啡生豆的「水份」跟「密度」,這在烘焙計畫前算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