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哲學普及的「知識詛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數學家不見得特別會教數學、哲學家也不見得特別會教哲學?

這一專業與教學之間的大斷層,廣泛見於各個領域,甚至有人因此主張,理論知能與教學知能應該截然區分開來,因為兩者的核心目標並不一樣。也可以說,理論困難與教學困難很多時候毫無重疊,所以評量標準與訓練步驟自然也該是兩套。

另一種解釋方式,是某些認知心理學家所說的「知識詛咒」,也就是一個人的知識內容越多越豐富,在簡要表達上就越難越受阻。學者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遊戲實驗,來將這種詛咒給具體化,簡單具體到你和朋友馬上就能開始體驗。

首先選定二十五首歌曲,要兩人都熟悉旋律才行;接著演奏者默默選定一首,並用任何東西敲擊出節奏(當然不能故意亂敲),來讓聆聽者猜猜看。根據他們的實際測試,發現了兩種現象:

1.要經過四十次左右的演奏,聆聽者才會猜對一次。(這機率比隨便亂猜還低...)

2.演奏者都覺得要猜中不難,譬如兩三次演奏中會猜對一首。(他們顯然對自家節奏感很有信心)

《行為設計學:讓創意更有黏性》一書的解釋是,由於演奏者事先掌握了主要旋律,並認定這旋律是理所當然,所以他難以想像缺乏旋律的情況、無法摸清聆聽者的心理,因此做出了相當離譜的判斷。

這就是知識詛咒:當你的知識量越多越豐富,同時你也把這些知識給吸收內化成理所當然,從而認定知識的表達與傳遞並不困難。有如邏輯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掛了一學期,但其實全班學生沒人知道B是什麼一樣。

而在我看來,另一點可能更為重要:聆聽者只能靠節奏敲擊聲來試圖還原整個旋律,但不同旋律所簡化出來的節奏敲擊可能相當類似,或說同樣一套節奏敲擊聽來可能同時像好幾首名曲,這才使得他猜對的機率比隨機還低。

亦即從理解者的角度來看,越是簡化或抽象的表述,就越有增補、詮釋與想像的空間(先排除那些根本看不懂的情況)。而這種空間越大,就越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負荷、困難與混淆。

在我教哲學的經驗裡,這一詛咒最常見於自由意志議題。學院中所謂「人們有無自由意志」,是指「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在現實世界是否可能毫無因果影響力」,亦即一切早被某種力量給註定好,人們怎麼想都不會改變。有如已經拍好的電影,再重播幾次都是一樣情節,分秒不差。但一般人在初次看到這名詞時,很容易理解成「人們以為是自由意志的選擇,有沒有可能根本就是被他人所操控?」

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後者原則上肯定人的不同選擇會造成不同結果(前者則懷疑這一點),只是可能無形中被他人所影響或操控。但單靠說明自由意志概念,很容易被詛咒纏身,這時就得先把大魔王決定論說清楚,敵人明確後再去說如何砍爆它。

做個小結。節奏實驗和教學活動並不能完全類比,但若把「知識詛咒」看成是某種教師心態,亦即由於知識豐富而認定表達充分,這無疑是教學現場或多或少會出現的情況。

而其中一種破除詛咒的方式是,把敵論或衝突點給最大程度突顯出來,必要時用上譬喻、視覺化或擬人化,然後再說我們該如何解釋或應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知識的詛咒,或稱為"專家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是指一旦人們理解或掌握了某種知識,就很難回到那種不理解或不知道的狀態,使得難以理解那些還未掌握相同知識的人的視角。這種現象在教育和溝通中尤其明顯,經常讓專家難以有效地傳達他們的知識給初學者。 當我在和孩子溝通時,也常發生…
Thumbnail
知識的詛咒,或稱為"專家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是指一旦人們理解或掌握了某種知識,就很難回到那種不理解或不知道的狀態,使得難以理解那些還未掌握相同知識的人的視角。這種現象在教育和溝通中尤其明顯,經常讓專家難以有效地傳達他們的知識給初學者。 當我在和孩子溝通時,也常發生…
Thumbnail
最近和夥伴錄製podcast的時候聊到,為什麼求學階段數學是必修呢?畢竟我相信多數人在求學階段都曾被數學深深傷害,甚至有了這麼一句話:數學永遠不會欺騙你,因為不會就是不會!看到這句話真的是心有戚戚,數學還真是位真誠的學伴啊!
Thumbnail
最近和夥伴錄製podcast的時候聊到,為什麼求學階段數學是必修呢?畢竟我相信多數人在求學階段都曾被數學深深傷害,甚至有了這麼一句話:數學永遠不會欺騙你,因為不會就是不會!看到這句話真的是心有戚戚,數學還真是位真誠的學伴啊!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從知識詛咒回推審核,確認自己是否專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從知識詛咒回推審核,確認自己是否專業。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這故事在英文網站上有許多人引述,但在台灣似乎很少人知道?要驗證「知識魔咒」,這是經典研究,值得所有喜歡追求知識的讀者花三分鐘看完。這故事是我下個月要在Readmoo出版的電子書裡的重點,先放在這裡讓付費讀者看看。
Thumbnail
這故事在英文網站上有許多人引述,但在台灣似乎很少人知道?要驗證「知識魔咒」,這是經典研究,值得所有喜歡追求知識的讀者花三分鐘看完。這故事是我下個月要在Readmoo出版的電子書裡的重點,先放在這裡讓付費讀者看看。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 我想你學習時,一定聽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然而知識真的是力量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文章,生活卻沒有太大改變,反而越弄越糟糕? 或是在你專研的領域,雖然懂得更多,卻也搞砸許多事。 最近在看人類大命運這本書,提到一個讓我感觸很深很有趣的概念。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 我想你學習時,一定聽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然而知識真的是力量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文章,生活卻沒有太大改變,反而越弄越糟糕? 或是在你專研的領域,雖然懂得更多,卻也搞砸許多事。 最近在看人類大命運這本書,提到一個讓我感觸很深很有趣的概念。
Thumbnail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Thumbnail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