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依賴躲在信仰裡

2021/0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雖說在與憂鬱症八年抗戰的期間,我挺著腰桿說自己「不靠藥物」,但是事實上,我還是依靠,甚或說「依賴」了外力。
比方說,依賴伴侶這個身份,給自己帶來存在感、陪伴和肯定的假象;還有正面一點的,是依靠創作,以繪畫訴說、表達,並且帶來專注背後的平靜;當然還有宗教信仰,指望著靠未知之力,解釋自己的景況,甚或超脫。
依靠可以是有意識的選擇結果,但依賴就有耽溺之嫌。我想檢視一下,我和依賴之間的關係。我在哪些面向,放棄理智思考,逃避面對自己所做出選擇的責任?
當我依賴,就是我在恐懼。很容易理解的有:依賴藥物,因為恐懼身體的痛苦;依賴關係,因為恐懼獨自面對;依賴金錢,因為恐懼匱乏(金錢真的能反映出廣泛的面向,日後一定也要深入思索一番);依賴占卜,因為恐懼未知...等等。
那依賴宗教信仰、依賴命運呢?多數情況所謂的信仰,其實就是「依賴」吧?透過相信某種力量能為自己帶來些什麼,而產生希望,這個思路的潛意識就是「無望」吧?當我只凝視著過去,計較著命運所造成的既定事實,我就不是在承擔自己對現在的責任,自然也沒有動力創造未來。
「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真正的意思並不僅止於接受事實,而是在真正看到自己的責任及過錯後,諒解自己、接受事實,從而產生勇氣及力量,帶著人生的教訓往前邁進。「學到了一課」,確實會產生動力啊!
當我們停止怪罪命運,自然也停止怪罪所愛之人;當我們原諒自己,自然原諒了所愛之人。大家都在當下竭盡全力了。
再深一層檢討,依賴也來自於「不願意改變」。人很奇妙,會貪戀痛苦。經常聽到人抱怨現況,卻不願真的做出改變。也許是怕未知、怕想像中的困難和痛苦,所以寧可說服自己待在真實的痛苦中。
這時候再回頭來檢視信仰。「信仰」可以解釋為信賴、仰仗;如果我信賴、仰仗的對象,不是某個力量和未知,而是相信自己、指望自己創造改變,那就是不帶依賴心的信念。再把「信仰」作信任、景仰解呢?我們信任、景仰某個典範,所以立志和祂一樣,往祂成就的方向或象徵的精神前進。這比較符合我現在的信仰觀。
    王爻
    王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