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裡「缺席」,影響不比出席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不健全的家庭長大,孩子的心裡難免蘊含著一股積累而來的怨氣。

一次衝突中,父親曾說了這麼一段讓我永生難忘的話:「你的這些觀念和想法,會不會只是被外面的同儕朋友影響了。從小,你們的成長,我就不在身邊,是要怎麼對你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又為什麼要為你的這股怨負責?」

原來,一直以來,在自己離婚事件中扮演受害者角色的父親,連帶也認為看著他一路走來的孩子,應該要體諒他在親職角色中的失能。

最近讀了一本書《受害者情結》,第一次認知到我的父母雙方,都讓自己置身悲劇的中心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難怪彼此水火不容,還拖著身邊的家人一起向下沉淪。

在他們的生命裡擔任了多年「拯救者」的角色,我終於發現,即使願意捨命相救,但若不是以他們所期望的方式,就是毫無價值的援助。

過了這麼久,我才深刻了解,就算是神,當祂想救一個生命,但若對方連手都不願意伸出來,那真的是連神都幫不了忙。

像父親這樣,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意識淵遠流長,等同於長期缺乏換位思考的訓練,久了便缺乏覺察力和同理心,心理有某個部分隨著破碎的經驗而缺失了。

此時若居於身邊的親友如我們,沒有清楚劃出界線,很容易被牽動,迷失方向地同時也丟失了我們身而為人的定位和價值。

二十五歲以前,心智還一直像個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被父母拉扯,被爭吵聲夾雜著喘不過氣,也為自己一再產生的分離之心有所愧疚。但是,只要開始擁有覺察,想為自己、為現狀做出改變,永遠不嫌晚。

回歸到自己兒時經驗的慣性重複,無論是自小在學校男性教師中尋找權威角色,還是各個階段中總有的對年長男性的崇拜,無非不是想填補生命的空缺,然當下哪裡會有所覺察呢?總得等到迷霧散去,才看得清晰。

所以我說呀,有時候缺席的影響可不比出席少,應該在位的的人空出了位子,不該出現的人尸位素餐,孩子的心裡會有多錯亂。

不過,不管我們長到了多大歲數才發現,自己仍然尚未脫離當年那個無所施展的孩子,至少至少,我們有所感知了呀,至少至少,我們可以從這裡望向那個不知所措的孩子。只差伸出手給那個孩子一個不計代價的懷抱,一個全然接納的寬容,我們要認清的是,這樣的事情,也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做得到。

在擁有這樣的能力之前,再堅持一下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滿天星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滿天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5
我的媽媽,是個失婚婦女。 在這樣的年代或許不稀奇,但是她自從30年前離婚以後,時間彷彿凍結,直到現在都還未流動。 在我大學的時候她離開了家,我們曾失聯幾年,再次取得聯繫是收到法院傳票。 人生的第一場官司不是車禍,也不是作為證人,而是成為生母的被告。 這樣的負擔成為我每日以淚洗面的主因。
Thumbnail
2022/03/25
我的媽媽,是個失婚婦女。 在這樣的年代或許不稀奇,但是她自從30年前離婚以後,時間彷彿凍結,直到現在都還未流動。 在我大學的時候她離開了家,我們曾失聯幾年,再次取得聯繫是收到法院傳票。 人生的第一場官司不是車禍,也不是作為證人,而是成為生母的被告。 這樣的負擔成為我每日以淚洗面的主因。
Thumbnail
2021/08/09
為重點工作感到焦慮,花非常多時間準備,避免出錯,好像還算是正常反應。 但若是大部分時間都無法專注,每天將力氣花在擔心和倒數日子,甚至做夢都在台上演說而驚醒,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生活作息? 這樣的我,同時有承諾恐懼症與高敏感族特質,腦袋裡的聲音又顯得更雜亂了。 我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Thumbnail
2021/08/09
為重點工作感到焦慮,花非常多時間準備,避免出錯,好像還算是正常反應。 但若是大部分時間都無法專注,每天將力氣花在擔心和倒數日子,甚至做夢都在台上演說而驚醒,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生活作息? 這樣的我,同時有承諾恐懼症與高敏感族特質,腦袋裡的聲音又顯得更雜亂了。 我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Thumbnail
2021/08/02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2021/08/02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什麼是家呢?是我們受傷時感覺可以無條件包容我們的地方,是我知道你會一直都在,你會告訴我「孩子,沒事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支持你,會盡自己所能陪著你」。 但有多少家庭能提供給孩子這種安全感呢?
Thumbnail
最近,我的家庭就像是天翻地覆一般,我的父親創業失敗欠了一堆債務,甚至還突然的失蹤兩天,讓所有人都以為他跑路了,這已經不知道是我家第幾次發生這種父親欠債全家扛的事情了,每次發生就是同樣的惡性循環,不斷在欠錢、還錢當中生活著,就連出社會的我都要被親情綁架,拿出所有存款瞬間一無所有,即便如此,我還是被我父
Thumbnail
最近,我的家庭就像是天翻地覆一般,我的父親創業失敗欠了一堆債務,甚至還突然的失蹤兩天,讓所有人都以為他跑路了,這已經不知道是我家第幾次發生這種父親欠債全家扛的事情了,每次發生就是同樣的惡性循環,不斷在欠錢、還錢當中生活著,就連出社會的我都要被親情綁架,拿出所有存款瞬間一無所有,即便如此,我還是被我父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一個人的業力不單是個人的業力,更是集體的業力,當這世界只要有一個人的創傷未被解決,這個創傷便會像漣漪般地向外擴散傳遞,波及到自身以外的所有生命,我們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者「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只要我們看得到這可恨與可憐,這可恨與可憐就與我們脫不了關係,就也是我們必須清理的業力課題,
Thumbnail
一個人的業力不單是個人的業力,更是集體的業力,當這世界只要有一個人的創傷未被解決,這個創傷便會像漣漪般地向外擴散傳遞,波及到自身以外的所有生命,我們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者「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只要我們看得到這可恨與可憐,這可恨與可憐就與我們脫不了關係,就也是我們必須清理的業力課題,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在 #氣象廳的人們 第13集裡,提到了 「這世上有很多種父親 有的父親認真工作,卻還是因為覺得愧對子女而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父親則是丟下年幼子女,自己一走了之,毫無責任感可言 有的父親則是如此,厚顏無恥又自私自利地對待子女」 或許還有一種父親的存在是 然而,更確切一點說的是 如果,這也是您目前的心境
Thumbnail
在 #氣象廳的人們 第13集裡,提到了 「這世上有很多種父親 有的父親認真工作,卻還是因為覺得愧對子女而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父親則是丟下年幼子女,自己一走了之,毫無責任感可言 有的父親則是如此,厚顏無恥又自私自利地對待子女」 或許還有一種父親的存在是 然而,更確切一點說的是 如果,這也是您目前的心境
Thumbnail
請求協助,是人的自然。 但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讓人對於「請幫忙」有了創傷性的情緒感受,於是會無法信任他人、無法不卑不亢地發出協助的訊號,甚至養成了「凡事自己來」的行事作風,無法健康地與他人合作。
Thumbnail
請求協助,是人的自然。 但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讓人對於「請幫忙」有了創傷性的情緒感受,於是會無法信任他人、無法不卑不亢地發出協助的訊號,甚至養成了「凡事自己來」的行事作風,無法健康地與他人合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