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到來的行程非常焦慮,我是不是有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明天,要和老闆做新商品提案;週五,要在會議中進行簡報;下禮拜,有一場重要的演講⋯⋯

為重點行程感到焦慮,花非常多時間準備,避免出錯,好像難免,也算是正常反應。

但若是大部分時間都無法專注,每天將力氣花在擔心和倒數日子,甚至做夢都在台上演說而驚醒,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生活作息了呢?

更甚者,對一些日常小事就容易焦慮。下班後預計要看場電影,或是週末和友人相約聚會,都令人侷促不安,明明是減輕壓力的活動,隨著時間逼近卻越發焦躁,怎麼會這樣?

我自己對既定排程的反應激烈,也到了影響生活的程度。

和相隔遙遠的國外友人約定視訊通話,可以從幾天前開始心神不寧,直到約定的當日,什麼事也無法做,一心想著逐漸逼近的時間,一整天卡著一件事做為分隔點,殷殷期盼到了指定的時刻,對方會突然因故取消,若幸運成真,那麽一天終於可以重新開始。

會有這樣的反應,一部分我認為有所謂的承諾恐懼症,另一部分則是身為高敏感族的特質。

承諾恐懼的症狀,讓人直覺想到的應該就是結婚了。或者說,各種「締結契約」的時刻,都讓人因為對未來的未知而感到恐懼。

但其實,很多相似的時刻卻不會讓人有這樣的反應,例如,買房子(給自己),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保障(像是保險),只與自己相關,是會讓這樣的人感到安心的。

但是牽涉到與他人的關係時,往往就會出現明顯的問題。

例如三個月後的演唱會門票,承諾恐懼者可能就很難不多做他想地下訂;甚至前面舉的例子,下班後的電影之約,也可能喚起對關係的不確定,而萌生出來的恐懼。

「三個月後,我怎麼知道和這個人的關係會如何變化?怎麼能現在叫我確定可以和他相約?」下班後買了電影票,表示在七點整有了一個確實不變的行程,但是我在七點以前怎麼能確定不會發生什麼事?我或對方會不會改變心意不想看了?

許多看似「想太多」的行為,若加入了高敏感族的特質,會讓腦內的交戰又更加複雜。

高敏感族的特質之一是行事謹慎,且有責任感。字詞的意義看來正向,但其實若是「過度」,有可能就會釀成災難。行事謹慎意味著會以高標準衡量行為表現,有責任感則是容易因無法滿足他人的期待而容易產生愧疚。

這樣的人,可能會為了「應該」如何,或是為了討好他人,而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例如與人社交。

以高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時,可能會因為期望自己表現出來的是能夠成為一個「善於社交的人」或是「能夠滿足友人傾訴期待的人」等等,無意間形塑一種連自己都不自在的環境,成為將痛苦加諸於自己身上的元兇。

無論是承諾恐懼,或是高敏感族,兩者很大的共通點,來自「過去經驗」。

高敏感族或許曾有在人際社交上不愉快的經驗,或是因不能滿足對方期待而承受「失望」的難受;承諾恐懼者可能曾歷經被拋棄或被背叛的事件,或是自己的需求時常未能被滿足,而自己感受到沈重的失望。

這些狀況的成因都需要經過長期深入的內在探索,但是在情境發生的當下,有兩種方法可以先快速排除腦內的雜音:

1. 正念

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若覺得概念太抽象,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

留意鼻端氣息的進出,或是留意呼吸時小腹的起伏。

氣息進來時,清楚知道它在進來;氣息出去時,清楚知道它正在出去。

時時覺察,若心念跑掉了,觀察它跑去哪裡了,有時候,想對念頭聚焦,它反而會消失不見了。若念頭還在,問一問自己,這些念頭是事實,真的有發生嗎?還是它只是自己內心的想法?再溫柔地把念頭帶回呼吸上。(《正念減壓的訓練》中,有更詳盡的引導)

2. 以第三者的狀態,將自己抽離

在《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一書中,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方法——將自己想像成牆上的一隻蒼蠅。這隻蒼蠅是一個旁觀者,能夠客觀的審視現場狀況,以自身的智慧協助這個當事人脫離險境。

我們往往在身處其中時難以理智思考,但是對於他人發生的狀況就能給出不錯的建議,這便是讓我們以第三者的立場,給自己諫言的時刻了。

將腦袋裡混雜的聲音梳理乾淨,有時候,問題反而在你不去思考的時候解決了。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沒有那麼多奇蹟發生(笑),可以嘗試看看以下的方法,試著減少每一次新的事件發生時浮現出來的焦慮。

1.打破常規

(1)想法的常規

想法有時候只是一種想法,並不是事實。但是因為家庭、因為童年經驗,被我們自己內化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價值觀,讓我們深信「事情就是這樣」。

但其實是我們的這些想法把自己困住了。

「這段關係一定不會持久。」
「我一定會會被背叛。」
「我不可能獲得快樂,就算現在快樂,一定也有什麼壞事馬上就會發生了。」

曾經的負面經驗,深深植入這些「結果」,就算我們經歷新的事件,還是很快地會讓我們的思緒導向同樣的結果。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對方的行為真的和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一樣嗎?有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試著在清除內心紛雜聲音的以後,靜下心來(甚至可以條列出來)。

或許,這一次真的可以不一樣。不要被自己的心牽引到同樣的慣性裡,錯過了美好的際遇。

(2)標準的常規

我們會在社交上,或是關係裡感到痛苦,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為自己設下了不合理的標準。

與家人共處有一套孝順的尺規,與朋友交際有一套討好對方的準則,與情人交往有一套理想的框架……因為達不到想像中完美的標準,讓自己既不自在,也越來越在處理關係時產生抗拒。

放下給自己過於嚴苛的標準,可以先看看自己如何待人。

多數人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對待他人的寬容放到自己身上,你會發現,如同自己可以容許別人犯的錯誤,自己犯下這些錯誤時,並沒有如此罪不可赦。

更進階的練習則是「拒絕」。

拒絕讓自己不舒適的環境,調整好身心,在不勉強的情況下緩慢出發。

健康的關係,不會因為你自認的完美或不完美,而更加或減少喜歡你。因為「你就是你」而待在身邊的人,才是能走得長久的。

2.接納自己

我們對完美實在有太多的幻想,所以才會為自己設下一道道無法翻越的高牆。

其實只有當我們自己接納自己,接納現在所有的狀態,不再苦苦追求難以到達的「好還要更好」,不再不滿於現況,我們才能真正放下讓自己不快樂的根源,用嶄新的眼光看待一切,重新由內而外肯定自己,那才是最堅定的內在力量。

3.劃清界線

當我們不流於慣性,重新接納自己時,我們更能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更能明白自己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能安然自處,這時候為自己訂下界線,例如,什麼樣的付出是超過自己的負荷,什麼樣給朋友的陪伴是自己能承擔的範圍(也要留下時間好好陪伴自己)。

將「我」的這份說明書寫清楚,不但可以讓別人清楚知道如何和你共處,也能在最適合自己的環境裡發揮最大的能量。

最後,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變的,也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會過去的。感覺快要不行了,就停下來,喘口氣。

讓自己放鬆幾秒、幾分鐘,離開這個環境,並不會讓世界毀滅。

靈光乍現之時,你會發現,事情已經變得沒那麼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滿天星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滿天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5
我的媽媽,是個失婚婦女。 在這樣的年代或許不稀奇,但是她自從30年前離婚以後,時間彷彿凍結,直到現在都還未流動。 在我大學的時候她離開了家,我們曾失聯幾年,再次取得聯繫是收到法院傳票。 人生的第一場官司不是車禍,也不是作為證人,而是成為生母的被告。 這樣的負擔成為我每日以淚洗面的主因。
Thumbnail
2022/03/25
我的媽媽,是個失婚婦女。 在這樣的年代或許不稀奇,但是她自從30年前離婚以後,時間彷彿凍結,直到現在都還未流動。 在我大學的時候她離開了家,我們曾失聯幾年,再次取得聯繫是收到法院傳票。 人生的第一場官司不是車禍,也不是作為證人,而是成為生母的被告。 這樣的負擔成為我每日以淚洗面的主因。
Thumbnail
2021/08/02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2021/08/02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2021/05/02
一疊一疊的紙箱進駐走廊深處的那個房間,媽媽已經超過半年沒有回來了。 我們姊妹倆特地請了假,在父親的口令下,將主臥裡所有可見之物囫圇吞棗地塞進紙箱的胃裡。 現在回想起來,那面貼牆的衣櫥不過就兩個人寬,怎麼像是黑洞一樣取之不盡? 啊,是啊,那可是裝進了一個女人從出嫁到生兒育女後所有的人生。
Thumbnail
2021/05/02
一疊一疊的紙箱進駐走廊深處的那個房間,媽媽已經超過半年沒有回來了。 我們姊妹倆特地請了假,在父親的口令下,將主臥裡所有可見之物囫圇吞棗地塞進紙箱的胃裡。 現在回想起來,那面貼牆的衣櫥不過就兩個人寬,怎麼像是黑洞一樣取之不盡? 啊,是啊,那可是裝進了一個女人從出嫁到生兒育女後所有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恰當的見解,容易讓我們抱有不當偏見,而偏見就會帶來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我們拖延著每一件應該做的事! 因此擺脫拖延症的方法,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征服恐懼!!! 本篇是芳療師媽媽的悦讀分享與克服拖延症的香氣解芳~❤️
Thumbnail
不恰當的見解,容易讓我們抱有不當偏見,而偏見就會帶來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我們拖延著每一件應該做的事! 因此擺脫拖延症的方法,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征服恐懼!!! 本篇是芳療師媽媽的悦讀分享與克服拖延症的香氣解芳~❤️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為重點工作感到焦慮,花非常多時間準備,避免出錯,好像還算是正常反應。 但若是大部分時間都無法專注,每天將力氣花在擔心和倒數日子,甚至做夢都在台上演說而驚醒,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生活作息? 這樣的我,同時有承諾恐懼症與高敏感族特質,腦袋裡的聲音又顯得更雜亂了。 我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Thumbnail
為重點工作感到焦慮,花非常多時間準備,避免出錯,好像還算是正常反應。 但若是大部分時間都無法專注,每天將力氣花在擔心和倒數日子,甚至做夢都在台上演說而驚醒,是不是就可能會影響生活作息? 這樣的我,同時有承諾恐懼症與高敏感族特質,腦袋裡的聲音又顯得更雜亂了。 我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Thumbnail
最近疫情嚴峻,你的焦慮不安是否隨即而來,經常造成你的情緒困擾呢? 近七年的諮商實務經驗中,我發現因為焦慮症前來來訪者,越來越多了。 對大學生而言,最常焦慮的就是人際關係與上台報告這兩件事情。害怕在同儕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或被同儕討厭,因此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擔心上台報告變現不好,而翹課或拖延
Thumbnail
最近疫情嚴峻,你的焦慮不安是否隨即而來,經常造成你的情緒困擾呢? 近七年的諮商實務經驗中,我發現因為焦慮症前來來訪者,越來越多了。 對大學生而言,最常焦慮的就是人際關係與上台報告這兩件事情。害怕在同儕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或被同儕討厭,因此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擔心上台報告變現不好,而翹課或拖延
Thumbnail
當我意識到我是高敏人的時候,一時在想的是,除了想辦法「減敏」(不然太累了)之外,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我這些高敏的特質,去發揮它的特長,要用在哪裏呢?需要銷耗這方面的能量啊!
Thumbnail
當我意識到我是高敏人的時候,一時在想的是,除了想辦法「減敏」(不然太累了)之外,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我這些高敏的特質,去發揮它的特長,要用在哪裏呢?需要銷耗這方面的能量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