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之_評論篇18
1. 三類書
讀此文章,讓我懷疑,老舍是否對書很大的感觸,以至要吐槽一番。
文中提到的三類書,分別是:「種類很多,但能和老舍有深入交情的可很少。」、「書與老舍無緣:書上滿是公式,沒有一個『然而』和『所以』」、和「書是名氣挺大,念過的人總不肯說它壞,沒念過的人老怪害羞的說將要念」。
書的種類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決定念什麼的全權;自幼兒我就會逃學,楞挨板子也不肯說我愛《三字經》和《百家姓》。對,《三字經》便可以代表一類——這類書,據我看,頂好在判了無期徒刑後去念,反正活着也沒多大味兒。這類書可真不少,不知道爲什麼;也許是犯無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殺些寫這類書的人。我可是還沒殺過一個,一來是因爲——我才明白過來——寫這樣書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經死了,比如寫《尚書》的那位李二哥。二來是因爲現在還有些人專愛念這類書,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頂好,我看是不管別人;我不愛念的就不動好了。好在,我爸爸沒希望我成個學者。
第二類書也與咱無緣:書上滿是公式,沒有一個「然而」和「所以」。據說,這類書裏藏着打開宇宙祕密的小金鑰匙。我倒久想明白點真理,如地是圓的之類;可是這種書彆扭,它老瞪着我。書不老老實實的當本書,瞪人幹嗎呀?我不能受這個氣!有一回,一位朋友給我一本《相對論原理》,他說:明白這個就什麼都明白了。我下了決心去念這本寶貝書。讀了兩個「配紙」,我遇上了一個公式。我跟它「相對」了兩點多鐘!往後邊一看,公式還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們「相對」下去,它們也許不在乎,我還活着不呢?
這要說到第三類書了。其實這不該算一類;就這麼算吧,順嘴。這類書是這樣的:名氣挺大,念過的人總不肯說它壞,沒念過的人老怪害羞的說將要念。譬如說《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羅馬的悲劇,辛克萊的小說,《大公報》——不知是哪兒出版的一本書——都算在這類裏,這些書我也都拿起來過,隨手便又放下了。這裏還就屬那本《大公報》有點勁。我不害羞,永遠不說將要念。好些書的廣告與威風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認那些廣告作得不錯,誰管它威風不威風呢。
個人認為老舍,作為一介文人,實在太懂「書」了,因此在與「書」相處的過程中便「磨合」了與之最為獨特的相處模式,儘管這些相處模式的確不是很友善的。
或者,正正因為老舍常年在書海浸淫,以至己經「模清」不同種類的書背後的真面目,所謂知己知彼;知己知書。亦正正因為老舍這樣一個名人作家如此暢快地說著三種類別的書,先能讓我們這些所謂「有讀過書」的人一吐心中對讀某些書無處發泄的氣,可謂大快人心也。
2. 五種讀書方法
接著上文的三類書,下文便提到讀書的五種方法。在此不打算提及,因為不是最為重要。最為重要的,如老舍文章所言,是你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以至你所呈現讀書的態度。
以老舍在文中所言自己讀書的態度,一個形容,就是隨心,不拘小節。他喜歡怎樣就怎樣看書和讀書。
我讀書沒系統。藉着什麼,買着什麼,遇着什麼,就讀什麼。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着我。
讀得很快,而不記住。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那句書是怎麼來着?」我永不回答這樣的考問,即使我記得。我又不是印刷機器養的,管你這一套!
因爲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後的幾頁,省事。
以上便是老舍讀書的其中三種方法,是否有點 「違反常理」呢?但管他呢,老舍所謂讀書,不就該如此?讀書,本就是以書迎合人在現實生活的處境,讓人從書學習如何面對生活的道理。那有反過來讓書來迎合人呢?
所以,記著,書是死的,人才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