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如何戰勝封建權貴並創造史上最大的「就業分配機」【現代教育的崎嶇路 經濟篇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們於「現代教育的崎嶇路 政治篇」談了統治者怎麼利用義務教育改造人們的世界觀和創造統治神話,以及「國民義務教育」如何跟隨著現代國家的概念,和「國族認同」的建構一同出現。然而只是政治因素還遠遠不足以創造如今我們看見的教育樣貌,必須同時加上工業化以來的經濟體制,以及這個體制龐大的生產需求,才足以造就現在我們看見的學校教育模樣。

在普魯士(德國的前身)實行義務教育後,國民教育仍不是歐洲的常態,直到工業革命使人們受教育的需求大大提高,這個制度隨著現代化才逐漸被普遍使用。19世紀晚期的英國,因為工業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劇變,最終推動了義務教育,歐洲許多國家也在同一時期跟進。義務教育因為在政治與經濟上極重要的功能,就此成為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初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與維護社會穩定運作而設計的制度,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的篩選/分配人力資源,培養出具有良好「生產力」的人才。從這個動機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不少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需求不被重視,還得時時刻刻奮力追趕社會標準化的步伐。

本系列專題希望簡單回顧工業化以來現代社會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來理解現今的教育體制在過去解決了哪些問題?而如今又造成了什麼問題?以及回過頭來我們該如何思考、回應這樣的情況,並以筆者綜合疏離的脈絡、資料以及自身的一些思考,提出一點對這個歷史過程的淺見。

依據這個企圖,我們將拆成三個部分來討論:第一篇主要陳述「義務教育」在過去對打破封建階級,和早期工業經濟發展有什麼正面意義。第二、三篇將探討強勢的資本主義對教育與社會方方面面的深遠影響,以及對這種影響的倫理反思和社會行動。

從訴求徹底消除不平等的「激進左派」,因為共產革命後的恐怖悲劇徹底失敗,到後來夾在舊資本社會的殘酷與新共產世界的恐怖中,二戰後,許多人文思想家如何在這兩大陰霾籠罩交織的困境裡,開展出一條嶄新的道路,重新思考並回應現代世界的文明難題,並以這種省思解構舊教育體制的支配價值觀。接下來就讓我們把目光放到這一切開始的起點_工業化後的英國。

工業化前教會與貴族的教育霸權

在工業革命前,英國與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教育皆屬純民間經營,品質良好的教育機構與資源幾乎全被貴族壟斷,至於給平民的教育往往是教會在進行,與宗教宣傳環環相扣。剩餘少數則是一些富人的良心事業。當時和許多古代封建社會一樣,社會階層非常固化,人們相信人有階級之分是上帝的旨意,因此若一般平民(農民)企圖透過教育翻轉階級,會被認為是不順服上帝的逆天行為

除了違反當時人們的宗教世界觀,以利益結構的角度來看,這樣翻轉階級的企圖也很容易衝擊到社會的既得利益群體,因此被許多上層知識份子與菁英相當忌諱。再加上傳統農業社會的農民,並沒有很大的受教育需求,對當時的人來說,只要善用農耕技術、不發生天災,得以養活全家即可。

因為上述原因,在工業革命之前普遍沒有擴展公眾教育的契機與需求,更不用說是政府強制介入建立國民教育制度。

raw-image

工業化後社會的重新洗牌

然而自18世紀中後期工業革命發生以來,歐美國家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原先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型成工業生產的模式,而因為「圈地運動」導致大量失業的農人紛紛進入了工廠,再加上以往做小型家庭生意的農民,由於無法和大廠房競爭,許多人也因而只好放棄原先的工作加入工廠。在工人階級逐漸上升的同時,工商業也越加發達,漸漸產生了一批在原先富有階級之外的中產階級

這一連串社會劇變徹底打破了舊的封建結構,隨著社會越加複雜化,一方面學習各種多樣知識技能的需求愈加提高,另一方面原先是平民,但因為事業成功而逐漸富有的中產階級,開始用力的衝撞舊社會的權貴,企圖讓特權階級釋放權力

工業化後英國社會重新洗牌,這個過程在經濟上誕生了中產階級與新的富有階層(資本家)在政治上則產生了激進派(當時的脈絡其實就是全面的民主改革派),要求國會全面普選徹底還權於民。而在思想上民主派同時也是自由主義者,與擁護傳統封建價值的「保守主義」是宿敵。

在教育上,自由派內部則分成了兩種主張,一派奉承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認為政府不應強制介入教育,應讓民間自行發展。另一派則以「效益主義」的觀點出發,強調政府的存在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幸福,所以無法讓人民變得更加幸福的政府就沒有執政的正當性,而他們普遍認為普及教育是讓人們得以在現代社會立足,並進一步追求幸福乃至於整體文明進步的必要基礎,因此政府有責任保障所有國民的受教權,也因而支持國民教育制度。

這個議題在19世紀的英國爭論不休,除了自由主義內部的兩派,還有傳統貴族與底層社會等不同聲音的衝突。也因此,自「西發利亞條約」確立了現代國家,以及工業革命開創現代經濟與技術環境以來,本應是不可逆趨勢的國民義務教育,一直到1870年的英國,第一個「小學教育法案」才正式出現。

(參考論文:1780-1870英國國民教育思想的演變─以約翰‧彌爾為例

raw-image

義務教育是史上最大的「就業分配機」

在小學教育發案立法之後,英國正式步入統一的義務教育制度,而其他歐美國家也在相近的時間點,因工業化的改變推行了這個制度。隨著現代教育制度越加發展成熟,而後也將教育範圍延伸至中學。

義務教育除了對打破「封建階級」有很大影響外,對早期工業社會的經濟發展也有不小幫助。前面提到當工業革命讓社會越加複雜化,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需求也直線提升,而義務教育的出現,加上標準化的學校課程,有助於學生在進入工作環境前學習必要的技能與適應系統化的管理,這對改變當時許多人還是習慣務農生活,因此難以適應工廠工作的現象有極大的效果。

有了統一的教育制度,就等於有了一台能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的機器,在遊戲規則下適應良好、學習績效高的學生就繼續往上讀,如果一路順利進到原先只有權貴能讀的大學,窮人也就有機會翻身了。反之,如果對遊戲規則的適應狀況不好,又沒有好的家庭背景,那這部機器就會叫你儘早進入工廠,成為生產機械下的螺絲釘

講到這,不知道大家是否曾聽過周遭長輩說:「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長大以後就得去工廠當工人」之類的話?事實上像這樣的認知,正反映著傳統社會邁入現代工業化的早期景象。

由於東亞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國家幾乎都是20世紀戰後才開始高速發展工業,而台灣從60年代到80年的經濟起飛,正好是社會最快速工業化的時期,也因此造就了當時的升學環境如同20世紀早期的英國般,人們只有「好好讀書」跟儘早「進入勞動市場」兩個選項。

因工業化而生的教育體系雖然改變了過去的封建階級,也能促進經濟發展,但於此同時在「現代」這個完全不同於傳統社會的新世界中,這樣的教育制度也伴隨著新的龐大而難解的問題。

雖然它打破了傳統貴族的壟斷,但在現代早期這樣的制度也成為維護不平等階級秩序的堡壘除此之外它更是奪走了許多人追求心靈自由的能力,讓無數學生的心靈成為服膺於數字的冰冷機器。下文我們將一一深入討論這些問題。

本文作者:曹立寬

參考資料:

1780-1870英國國民教育思想的演變─以約翰‧彌爾為例(論文)

《一次讀懂哲學經典》:約翰彌爾《論自由》——個人自由與國家秩序之間如何平衡?

推薦閱讀:

「人本教育」是一場從教育過程找回自己的精神運動

從人本思想到民主環境 關於理想的民主教育與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者向前走 的沙龍
58會員
31內容數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Thumbnail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最初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與維護社會穩定運作而設計的制度,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的篩選/分配人力資源,培養出具有良好「生產力」的人才。從這個動機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不少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需求不被重視,還得時時刻刻奮力追趕社會標準化的步伐。
Thumbnail
最初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與維護社會穩定運作而設計的制度,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的篩選/分配人力資源,培養出具有良好「生產力」的人才。從這個動機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不少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僅自身的學習需求不被重視,還得時時刻刻奮力追趕社會標準化的步伐。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理由,教育的理想,有洋洋灑灑五花八門的各種想法,從複雜甚至衝突的視角看待這件事,然而在這紛雜的許多主張之間,有一個問題是無論哪一種論述都無法迴避的核心,也就是「學習者與社會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是其他所有相關問題的根源,而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實際上也反映著當代社會的狀態。  本系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理由,教育的理想,有洋洋灑灑五花八門的各種想法,從複雜甚至衝突的視角看待這件事,然而在這紛雜的許多主張之間,有一個問題是無論哪一種論述都無法迴避的核心,也就是「學習者與社會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是其他所有相關問題的根源,而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實際上也反映著當代社會的狀態。  本系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Thumbnail
《學做工》是本文化和民族誌方法學的里程轉向,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勞工階級問題、現代教育社會民族誌奠基之書,可以說直到現在依然對於勞工探討有很大的貢獻。內容以研究員保羅威利斯以一所全男校的工人階級學子為研究和訪談對象,採取長達多年的觀察與深度訪談和接觸,而完成關於二十世紀英國勞工對於階級和選擇工作的探討
Thumbnail
《學做工》是本文化和民族誌方法學的里程轉向,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勞工階級問題、現代教育社會民族誌奠基之書,可以說直到現在依然對於勞工探討有很大的貢獻。內容以研究員保羅威利斯以一所全男校的工人階級學子為研究和訪談對象,採取長達多年的觀察與深度訪談和接觸,而完成關於二十世紀英國勞工對於階級和選擇工作的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