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本教育」是一場從教育過程找回自己的精神運動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起源與心理學面向:追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人本教育這個教育思潮早期在1970年代於美國興起,最早它是使用「人本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在教育的心理學層面,這種思想強調以往教育過度重視人的「工具性理智」,也就是只重視如何有效地把事情做好,不重視在做事過程人的感受與事物本身的價值及意義。導致人們的感受與情感需求長期被忽視甚至是壓抑。

因此人本教育思想認為應該要重新找回人的「感受」與「情感」的重要性,並且要解放這種長期被壓抑的心理傾向,追求自由而真實的接納每個人。這種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應該要從更高的視角,將人的理智與情感視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且認為教育應該要協助人調和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衝突,達成一個和諧平衡的關係。

對於舊有教育過度推崇「工具理性」的反省

在那時,這種人本教育思想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對於「只追求效益,不追求意義」的「工具理性」,這種思維的批判與反省上。最簡單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每天埋在成堆的測驗卷中,掙扎著記下各種標準答案?當我們不曾感到疑惑,甚至認為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很莫名其妙時,這就代表著工具理性思維已經成為大家看待事情的鐵則了。因為大環境讓我們只想把事情做好,而遺忘了對事物本身的價值提出疑問。

從工業化以來誕生的現代教育體系,一直是採用這種只以「效率」與「效益」作為唯一目標,推崇透過標準化人們的行為與思考,來達成效益最大化的「工具理性」與「功利主義」邏輯。

人本教育思想認為這樣的教育讓人存在的價值徹底被工具化,不僅忽視人們的感受,更蔑視生而為人本應擁有的主體性。因此也使得這樣的教育培養出大批有效率,卻沒有自身主體意識,對自己一無所知,也對自己所處的世界缺發熱情與反思能力的人。

人本是一場人文主義的精神革命

人本教育的理念,與近代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的人文主義思潮有極大關聯。這邊講的「人文主義思潮」最核心的意義是指:當代社會從以傳統宗教權威為中心,轉移到以每個個人為本的精神變遷。(這裡說的威權是任何形式的,例如:神權、君權、國家極權或黨權等)這個理念轉變的過程可以稱為「典範轉移」,也是至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以來,近兩百多年世界民主化浪潮最核心的價值基礎。

raw-image

現今20-21世紀的人文主義,重新反思了在西方,民主思潮取得政治主導權之後,因應工業化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人本精神的重大挑戰,其挑戰的重點,在於:為了追求最大效益,把本該是人類社會主體的「人」,當成創造現實利益的工具,這種價值倒錯的現況。而綜上所述。人本教育的目的,可以說是追求人文主義精神在教育領域中的實踐

人本教育的精神在於重新找回人的主體性

從這個脈絡延伸至今,我們認為人本教育最大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找回人「每個人」的主體性。借用康德的話:「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個「目的」指的就是「主體」,主體意味著它是我們所追尋的所有崇高價值的意義源頭。這個由人類所創造的社會,它的本源意義就是為了所有人的福祉、權益與幸福而存在的。也因此人是主體(所有人都是),而不是工具,不是為了被使用和創造利益而存在的。

這樣的思想其實也就是現今我們所捍衛的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背後的根本邏輯與信念。我們認為這樣的精神不只存在於政治追求之中,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而教育作為文化和社會的鏡子及延伸,學習者中心的教育的追求,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

這篇文原本打算等正在寫的專題寫到一個段落再發,但由於近期我們又開始籌劃活動了,活動主題是「學習者中心的教育與學習樣貌」,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希望能對於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有更深層次的論述,因此提出了對學習者中心教育的幾個主張:人本教育、民主環境與自主學習。這不僅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更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所以我們就決定提前來寫這篇了。人本教育是我個人一直想寫的主題,我認為用它來談「學習者中心」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另外如果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歡迎來參與我們在7/24下午將舉行的活動喔!資訊都在我們的FB粉專與IG帳號上。

本文作者:曹立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者向前走 的沙龍
58會員
31內容數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2023/05/19
自由、民主與人權,是我們絕不可妥協的基本價值,這已經幾乎成為決大部分台灣人的基本共識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危機急遽升溫,台灣位處西太平洋面對中國的最前緣,再加上特殊的歷史文化因素,使得席捲而來的全球緊張局勢,我們首當其衝。若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捍衛我們的價值與尊嚴,我們是真的有可能失去這一切。但堅強的
Thumbnail
2023/05/19
自由、民主與人權,是我們絕不可妥協的基本價值,這已經幾乎成為決大部分台灣人的基本共識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危機急遽升溫,台灣位處西太平洋面對中國的最前緣,再加上特殊的歷史文化因素,使得席捲而來的全球緊張局勢,我們首當其衝。若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捍衛我們的價值與尊嚴,我們是真的有可能失去這一切。但堅強的
Thumbnail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當在國內的公共平台上討論有關各類政治議題時,總是不時地會跳出一種聲音直指台灣各種社會問題的形成是由於國民的人文素養教育不足所致。
Thumbnail
每當在國內的公共平台上討論有關各類政治議題時,總是不時地會跳出一種聲音直指台灣各種社會問題的形成是由於國民的人文素養教育不足所致。
Thumbnail
就生命哲學和存在主義的觀點而言,現代人的許多生命問題,都源自於我們太想給予生命、給予人的存在明確到毫無空白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導致我們無法回到人最原初經驗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不帶既定目標的感受「我與世界」以及「我與自己」的真實關聯,我能將自己與世界深刻聯繫起來,能將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就生命哲學和存在主義的觀點而言,現代人的許多生命問題,都源自於我們太想給予生命、給予人的存在明確到毫無空白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導致我們無法回到人最原初經驗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不帶既定目標的感受「我與世界」以及「我與自己」的真實關聯,我能將自己與世界深刻聯繫起來,能將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用強制力使人學習的這種教育,其實才是讓學習者自始至終都沒在學習,這種學習更類似標準化的操作訓練,像工人操作機器一樣,不需思考、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要讓自己記住課本知識、學會在考試中怎麼使用就好。 唯有找回人的主體性,讓學習者能自發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使知識回到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才能重拾教育對個
Thumbnail
用強制力使人學習的這種教育,其實才是讓學習者自始至終都沒在學習,這種學習更類似標準化的操作訓練,像工人操作機器一樣,不需思考、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要讓自己記住課本知識、學會在考試中怎麼使用就好。 唯有找回人的主體性,讓學習者能自發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使知識回到真實的生命經驗中,才能重拾教育對個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接續上文解析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
Thumbnail
接續上文解析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內涵、發展及它代表的精神意義,本文將延伸討論在人本思想之上,近年國際興起的一波民主教育思潮。這波思潮背後的基礎正是上篇所談以人為本的精神。這種理念追求人本價值的積極落實,並在人本教育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民主實踐。至於標題會用「民主環境」而非「民主教育」,主要是因為以我們
Thumbnail
人本教育的理念,與近代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的人文主義思潮有極大的關聯。這邊講的「人文主義思潮」最核心的意義是指:當代社會從以權威為中心,轉移到以所有人為本的精神訴求。(這裡說的威權是任何形式的,例如:神權、君權、國家極權或是黨權等)這個過程稱為「典範轉移」,這也是至歐洲啟蒙運動以來,延續至隨後兩百
Thumbnail
人本教育的理念,與近代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的人文主義思潮有極大的關聯。這邊講的「人文主義思潮」最核心的意義是指:當代社會從以權威為中心,轉移到以所有人為本的精神訴求。(這裡說的威權是任何形式的,例如:神權、君權、國家極權或是黨權等)這個過程稱為「典範轉移」,這也是至歐洲啟蒙運動以來,延續至隨後兩百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當理性從「建立共同意義秩序」轉變為邏輯、計算、量化等單一標準,便排除了生而為人的經驗、目的與價值。 2.被現代理性馴化的人,沒有真實的自我。大眾喜歡什麼,他就喜歡什麼;大眾討厭什麼,他就討厭什麼。 3.唯有重新定義人,召回真正的人性,才能對抗主流社會將人視為一種工具、資源與商品的意識形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當理性從「建立共同意義秩序」轉變為邏輯、計算、量化等單一標準,便排除了生而為人的經驗、目的與價值。 2.被現代理性馴化的人,沒有真實的自我。大眾喜歡什麼,他就喜歡什麼;大眾討厭什麼,他就討厭什麼。 3.唯有重新定義人,召回真正的人性,才能對抗主流社會將人視為一種工具、資源與商品的意識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