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看見學習歷程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幾天醒來,手機都會跳出郵件提醒,通知我又有學生上傳學習歷程,要到系統認證。因此,一早邊泡杯茶、邊點開學習歷程看一看,成了例行公事。
每每點開學習歷程,都有「哇!原來這位同學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原來他覺得自己這方面收穫最多!」的驚喜感。甚至有同學已經跳脫菜單,自己找出脈絡呈現學習的所得。
過往總覺得,讓學生寫教學回饋,大家人都很好,要不就是無話可說,要不就是寫一些讚美之言,學生很難在給老師的回饋表中,呈現自己學習的歷程及困難,或是對某些內容的感受及想法。
即便上課有一些感動,但很多體悟跟感受是當下的,稍縱即逝,這時,可能需要看到自己當時寫下來的東西、走過的痕跡,才能再度喚起心中的那股悸動。
寒假這幾天,很多學生重新整理了一學期的各種學習單、閱讀單、寫作單、講義等,挑選自己最想分享的主題、內容來製作學習歷程,也可能是這種重新整理、回顧,再寫下自己的省思,才能呈現當時學習時的困難、突破,或是對於這些文章帶給他們的省思。
這幾天從看學生的學習歷程,雖然沒有花俏的排版,僅是很樸實的呈現,但我覺得在省思中所寫下的字字句句,才是最珍貴的部分。從中似乎讓我更了解每位孩子的特質跟學習狀況,我想,學習歷程的意義可能不只是為升學所用,為做而做,而是能讓學生停下來想想,自己在這個階段學到了什麼,也能讓老師停下來思考,接下來要帶學生往哪兒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3會員
72內容數
我常在思考,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或許,透過文本,陪伴學生一起面對青春成長的焦慮,帶學生看見生命的更多可能,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連結,就是教國文最重要的事。 教了幾年發現,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L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到了期末,隨著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截止時間的逼近,似乎又會喚起老師、學生、家長的焦慮。雖然說學習歷程上傳什麼是學生的自由,但是我倒覺得這也是老師檢核自己這學期教學歷程的重要時候。 因為課本是固定的,但國文課總不能每一課都按照題解、作者、課文這樣教,一來這樣會上不完,再者是現在許多新選文的重點都不在文章本
在遇到這一篇文章時,我想讓學生先了解這篇小說裡兩個重要的寫作手法,接著可以嘗試帶學生從平行敘事這樣的對應手法去看文章內、外幾層對應關係。最後,從錢夫人這趟遊園驚夢帶到這篇文章存在於高中課文中的意義。 對於最後文本價值這一部分,我沒能提出自己獨創的想法,反倒是課堂上聽老師說「選擇」這件事而產生了一些思
連續開了四年的高三閱讀國寫選修,自己在課堂上也大致都以讀寫作為核心來設計課程,前前後後嘗試跟摸索了四、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調整,到今年更有系統,也更完整的呈現了閱讀寫作課程的樣子。 但其實從前幾年開始,我在帶自己班上學生閱讀國寫,也同時在高三選修上閱讀國寫,這過程中,內心常有一些困惑。 閱讀寫作之
知性書寫的重點,除了培養學生能有邏輯、清楚的把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寫出來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是讓學生對於各種議題,能有更深刻的、更廣博的思辨能力。 然而,寫作及閱讀方法可以透過步驟化的引導及教學,讓學生方便掌握。但對於思辨力的拓展,可能需要更多的媒材及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到了期末,隨著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截止時間的逼近,似乎又會喚起老師、學生、家長的焦慮。雖然說學習歷程上傳什麼是學生的自由,但是我倒覺得這也是老師檢核自己這學期教學歷程的重要時候。 因為課本是固定的,但國文課總不能每一課都按照題解、作者、課文這樣教,一來這樣會上不完,再者是現在許多新選文的重點都不在文章本
在遇到這一篇文章時,我想讓學生先了解這篇小說裡兩個重要的寫作手法,接著可以嘗試帶學生從平行敘事這樣的對應手法去看文章內、外幾層對應關係。最後,從錢夫人這趟遊園驚夢帶到這篇文章存在於高中課文中的意義。 對於最後文本價值這一部分,我沒能提出自己獨創的想法,反倒是課堂上聽老師說「選擇」這件事而產生了一些思
連續開了四年的高三閱讀國寫選修,自己在課堂上也大致都以讀寫作為核心來設計課程,前前後後嘗試跟摸索了四、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調整,到今年更有系統,也更完整的呈現了閱讀寫作課程的樣子。 但其實從前幾年開始,我在帶自己班上學生閱讀國寫,也同時在高三選修上閱讀國寫,這過程中,內心常有一些困惑。 閱讀寫作之
知性書寫的重點,除了培養學生能有邏輯、清楚的把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寫出來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是讓學生對於各種議題,能有更深刻的、更廣博的思辨能力。 然而,寫作及閱讀方法可以透過步驟化的引導及教學,讓學生方便掌握。但對於思辨力的拓展,可能需要更多的媒材及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以108課程內容的第一年學測,在111年1月22、23日登場,學生三年的學習過程,經常性地受到政策的規定而有所應變,從考試制度的摸索到真正考試,什麼程度是「準備完全」,莫衷一是
Thumbnail
本文介紹倫敦五間具代表性的語言學校,幫助想提升英語能力或體驗英國文化的學生找到最合適的選擇。文章涵蓋學校特色、地理位置及住宿選擇,讓學生依循個人需求決定,既能學習語言,也能探索倫敦的文化魅力,平衡學習與觀光旅遊。
Thumbnail
Elon Musk鼓勵用戶上傳醫學檢查影像給 AI 學習|可口可樂 AI 生成廣告被網友惡搞|美國召集多國專家與官員討論 AI 安全
Thumbnail
學習泰文已經夠有趣了,現在更棒的是,你可以透過 CU-TFL 泰文檢定證明你的實力!CU-TFL(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est of Thai as a Foreign Language)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專為非母語者設計的泰文檢定。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QbrEOynH4送給孩子的禮物,若是一個學習的旅程,那麼孩子可能會記在心裡很久。 有力量的鼓聲,很容易振奮人心。 節奏的律動,更容易牽引能量與動力。 一步一步往前邁進,正如孩子走向的未來,那也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這個階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以108課程內容的第一年學測,在111年1月22、23日登場,學生三年的學習過程,經常性地受到政策的規定而有所應變,從考試制度的摸索到真正考試,什麼程度是「準備完全」,莫衷一是
Thumbnail
本文介紹倫敦五間具代表性的語言學校,幫助想提升英語能力或體驗英國文化的學生找到最合適的選擇。文章涵蓋學校特色、地理位置及住宿選擇,讓學生依循個人需求決定,既能學習語言,也能探索倫敦的文化魅力,平衡學習與觀光旅遊。
Thumbnail
Elon Musk鼓勵用戶上傳醫學檢查影像給 AI 學習|可口可樂 AI 生成廣告被網友惡搞|美國召集多國專家與官員討論 AI 安全
Thumbnail
學習泰文已經夠有趣了,現在更棒的是,你可以透過 CU-TFL 泰文檢定證明你的實力!CU-TFL(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est of Thai as a Foreign Language)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專為非母語者設計的泰文檢定。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QbrEOynH4送給孩子的禮物,若是一個學習的旅程,那麼孩子可能會記在心裡很久。 有力量的鼓聲,很容易振奮人心。 節奏的律動,更容易牽引能量與動力。 一步一步往前邁進,正如孩子走向的未來,那也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這個階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