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讀書心得-我的深度工作經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我無意間的深度工作經驗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

深度工作力有提到開啟深度的儀式:通常會是一個無打擾的地方,還有結束一天的關機儀式,讓腦袋不要被殘留的思考給干擾。以下幾點是我總結與本書相謀合的部分:

1. 固定七點前起床,悠閒的吃早餐開啟愉快的一天。

2. 早上九點到下午五、六點在老師的研究室工作,而我們老師的研究室基本上只有我在用,毫無干擾。

3. 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切割,午飯時間固定會看動畫(銀魂是讓我研究生涯身心平衡的好物)

4. 六點去重訓作為一天工作結束的訊號。


二、遠離社群網站不會讓你邊緣化


自從出社會後也漸漸變為重度的手機使用者,有時回頭想想當初寫論文怎麼很順利很專注,看了這本書之後算是有歸納出一些原因了。大概如本書提到的不被干擾的環境、大動作投入以及安排暫停專注的分心時間…等等概念有關。

現在也慢慢挑選一些網路或社群的服務,不要讓自己的腦袋被制約,像是我早在看這本書之前其實就刪掉過我的facebook APP,複習一下書中提到的2個問題來回答我是否要繼續使用:

1. 過去30天,如果我使用這項服務的話,我的生活會更好嗎?
2. 其他人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答案蠻明確的都是不!

因為我不用臉書那段期間生活沒有變糟,而且有時候在跟朋友聊天時,提到我很久沒用臉書,其實大家也都沒發現。也因此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臉書的APP,雖然偶爾會上臉書,但是已經不像以前會黏在上面。


三、刪掉手遊其實不會讓生活變無聊


除了社群網路之外,其實現在手機遊戲也很容易讓人上癮。尤其是玩一場只需要1~3分鐘的這種,很容易就會時不時拿出手機,花個幾分鐘打個幾場遊戲,時間當然也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為什麼我會這麼了解呢?因為我也曾經因為手遊而流失不少時間!(在這裡也要先佩服一下這些遊戲的UX/UR團隊,對於掌握人性實在很厲害。)

幾個月前,我心血來潮把遊戲給刪掉了,有時無聊的時候打開手機想玩個什麼,會發現沒有東西可以玩,但是過一陣子後其實也就這樣習慣了(當然,打開手機就還是有可能飄去看其他東西)。

一樣可以用前面的兩個問題來評斷要不要玩這款遊戲:

1. 過去30天,如果我使用這項服務(遊戲)的話,我的生活會更好嗎?
2. 其他人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遊戲)嗎?

以遊戲來說,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有可能都是不,所以其實刪掉手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會有人在乎;除非你是遊戲裡面的組織中,非常活躍的人或是領導人,不過我想就算是的話,終究是會有人代替你的位置的。


四、選擇終究要因人而異


(一)工作模式的選擇

有些人在早上的工作效率特別好,有些人只能在晚上工作,每個人喜歡的作業方式本來就會有所不同,書中也只是提供一些大方向,但我想最終要挑選哪一種方式,還是得由自己來決定,甚至會找出書中沒提過的方法也說不定。

(二)網路服務的選擇

就像作者也提到過的一樣,如果你是粉絲頁的小編,社群服務當然是你一定要熟悉的,同理,如果你是行銷人員,也很有機會要了解社群的互動模式,這種時候就不是要一味地遠離這些服務。

(三)遊戲的選擇

同樣地,我認為玩遊戲也不是都不好,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到無法喘口氣的人,而遊戲正好可以為你的生活提供一個緩衝的話,刪掉遊戲可能真的會讓你的生活更糟,除非你找到了其他宣洩壓力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肯尼的沙龍
4會員
14內容數
忙碌的生活中可能無法抽出好幾個小時來讀一本書,《鍾肯尼啃書中》提供我反覆啃書並整理過後的書摘,讓你在10到20分鐘的閱讀長度就能透過我的閱讀心得和書摘讀懂一本書。也希望我的讀書心得能引起你的共鳴,改變你對生活或是對世界的看法。
鍾肯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0
二、為什麼要輸出(輸出帶來的好處) 輸出可以增加記憶、真的可以學到東西(大腦被刺激活化)、更快樂(多巴胺) (一)轉化為長期記憶 大腦得到資訊的時候,會先儲存在「海馬迴」內,如果沒有經常使用的話就會忘記,而如果經常使用的話,大腦會將它移到「額葉」做為「長期記憶」儲存。大致的時間是:兩周內使用三次
2022/05/30
二、為什麼要輸出(輸出帶來的好處) 輸出可以增加記憶、真的可以學到東西(大腦被刺激活化)、更快樂(多巴胺) (一)轉化為長期記憶 大腦得到資訊的時候,會先儲存在「海馬迴」內,如果沒有經常使用的話就會忘記,而如果經常使用的話,大腦會將它移到「額葉」做為「長期記憶」儲存。大致的時間是:兩周內使用三次
2021/03/17
刻意練習是設定具體目標,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的以正確的方法訓練,並藉由老師或其他專業的意見回饋來持續改善弱點,讓自己發展出心智表徵的方法。 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可以發展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也就是說大腦和身體的可塑性與適應力才是真正的天賦。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創造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
Thumbnail
2021/03/17
刻意練習是設定具體目標,投入大量時間專注的以正確的方法訓練,並藉由老師或其他專業的意見回饋來持續改善弱點,讓自己發展出心智表徵的方法。 只要有正確的訓練,就可以發展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也就是說大腦和身體的可塑性與適應力才是真正的天賦。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創造出以前不存在的技能。
Thumbnail
2021/02/09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Thumbnail
2021/02/09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今社會正處於高度依賴網路的時代,尤其在通訊如此方便之下,無國際的聯繫、即時的聯繫,分秒必爭的結果是讓我們很容易受在外在的干擾與控制。
Thumbnail
當今社會正處於高度依賴網路的時代,尤其在通訊如此方便之下,無國際的聯繫、即時的聯繫,分秒必爭的結果是讓我們很容易受在外在的干擾與控制。
Thumbnail
尋求光譜兩端的平衡 工作與休息的灰階思考 休息是為了不想走路。 — — 我的國中某數學老師 直到現在我都不認同這句話。 前言 工作與休息互相影響,怎麼去過一天2/3的休息時間,就會影響到工作的這1/3,反之亦然。而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一直是在人生各個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
Thumbnail
尋求光譜兩端的平衡 工作與休息的灰階思考 休息是為了不想走路。 — — 我的國中某數學老師 直到現在我都不認同這句話。 前言 工作與休息互相影響,怎麼去過一天2/3的休息時間,就會影響到工作的這1/3,反之亦然。而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一直是在人生各個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人,因為專注的深度工作能讓我們把一份工作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做到極致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義。 深度工作力也讓我們重新拿回自己對時間的主導權,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把時間花在哪裡。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當深度工作時,我們會極度專心在眼前的工作上,因此效率極高,產出的成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我們都清楚深度工作的好處,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時間往往被切得很零碎,我們需要一些系統性的方法來幫助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狀態,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p.127 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想到學生時代時有一種同學,他們總是花大把的時間看書,卻達不到與時間對等的成績。 以下我將會分享:什麼是深度工作?幫助深度工作的5種方法,以及我的實作。 深度工作v.s.淺薄工作 ②設定主要目標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p.127 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想到學生時代時有一種同學,他們總是花大把的時間看書,卻達不到與時間對等的成績。 以下我將會分享:什麼是深度工作?幫助深度工作的5種方法,以及我的實作。 深度工作v.s.淺薄工作 ②設定主要目標
Thumbnail
迎來開工後的第一個連續假期,你是計畫出遊太陽呢,還是在家睡到自然醒呢?有沒有好好養精蓄銳啊! 不論是哪一種,想關心你這三個星期以來,你的工作模式有變得比去年更好,還是依舊被主管、客戶牽著鼻子走呢?
Thumbnail
迎來開工後的第一個連續假期,你是計畫出遊太陽呢,還是在家睡到自然醒呢?有沒有好好養精蓄銳啊! 不論是哪一種,想關心你這三個星期以來,你的工作模式有變得比去年更好,還是依舊被主管、客戶牽著鼻子走呢?
Thumbnail
       玩耍《深度工作力》這本書,我開始極少量使用網路跟傳訊功能,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感覺大腦越來越靈活:)        《深度工作力》讓我再次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進而革除了會瓜分自己專注力、導致自己無法深度思考的壞習慣-無聊時或想紓壓時借助網際網路或手遊。讓我已經成癮的腦,戒癮,成功
Thumbnail
       玩耍《深度工作力》這本書,我開始極少量使用網路跟傳訊功能,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感覺大腦越來越靈活:)        《深度工作力》讓我再次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進而革除了會瓜分自己專注力、導致自己無法深度思考的壞習慣-無聊時或想紓壓時借助網際網路或手遊。讓我已經成癮的腦,戒癮,成功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