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必要條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幾年前和年輕朋友談到「創意」。我覺得創意並不是一堂課,而是所有人都能在工作或生活上運用的方法。
我一直覺得創意很重要,而且每個人都有。但大多數人仍把它視為特定職業才需要(或是才擁有)的技能。
曾經在獨角獸粉專分享一本我自己很喜歡的書,大塊出版的《想像力的文法》。我們來看看書裡舉的例子。一位幼稚園老師要小朋友用「嗨」這個字編一個故事。(這不難懂,我們也可以試試)
以下是一位五歲男孩說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失去了說好話的能力,他只能說很難聽的話,例如:大便、屎、混蛋等等。於是他媽媽帶他去看醫生。
醫生留著一把長長的鬍子,他對小男孩說:『把嘴巴張開,舌頭伸出來,眼睛看上面,做個鬥雞眼,鼓起腮幫子。』然後醫生說小男孩應該想辦法找到一句好話。
小男孩先找到了這樣一句話(說故事的小男孩用手比出大約20公分的長度):『煩死了』,這句話不好聽。然後他找到了另外一句話(大約50公分長):『自己看著辦』,還是不好聽。
再後來他找到了一個粉紅色的字,『嗨』,很短,把那個字放進口袋裡帶回家之後,他學會了說好話,變成了一個好人。」
我覺得這個故事超級可愛。
我們來分析一下它富有創意的地方。
首先,關於「嗨」,我們大人一定受限於對這個字的語義認知,可能會發想一些以「打招呼」開始的情節。但你看看這個小男孩,「嗨」對他來說是「一個粉紅色的字」。
第二個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他用長度來形容一句話:「煩死了」是20公分,「自己看著辦」大約50公分。你會想到用這種方式「演出」一個句子嗎?
最後,當然是這個故事本身。喜歡講大便、屎......的小男生,找到故事的靈感,他把「嗨」設定為一個「好字」,然後「放在口袋帶回家」,「從此變成一個好人」。
真有趣。書裡富有想像力和創意的例子多不勝數。
如果一個故事能令你驚奇,你的「因為......所以......」一定會受到挑戰。那麼,未來想企畫案或是面對生活中的處境時,肯定會有更具彈性和挑脫框架的思考。
真希望我們能培育出更富有創意的下一代,而且從創意發展中得到快樂。
首先,我們要先認同「創意」不是特殊能力,而是必要條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K會員
60內容數
李惠貞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法想像的事不等於不存在。對古人來說,能使用手機的我們肯定像神一般。但那只是我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術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知道」跟「學到」還是不太一樣。親身體驗或實踐,才能將資訊變成知識。
為什麼我們講的話小孩要聽?我們是否有講出值得聽的內容?我們是否有把孩子當作對等的對象在溝通?還是已有一套我們自以為是的論述,只要孩子「聽話」、但並不給他表達和選擇的機會? 我覺得,不同世代之間一定會有代溝,因為我們成長的背景不同。但也因此,彼此才有互相學習、欣賞的可能。
記得剛進雜誌社時,老闆跟我分享詹宏志先生說過的話,他說,編輯就是「代客提問」。你要問出讀者好奇的、有疑問的、他還不知道卻應該知道的,編輯和記者是一個這樣的角色。但我們會不會因為「怕得罪人」而失去了提問的能力呢?以至於不知不覺中只能寫出新聞稿式的文章。
折扣是一個虛數,它沒有意義。沒有人能在這種遊戲規則下真的賺到錢,反而賠上更多難以累積的信任。我們要創造的是價值。如果對自己的商品有信心,你有實際的東西可以去述說、傳播,何必打折?
我猜想大家對創意工作可能有些誤解。 譬如說,雖然我們去演講或採訪的時間只有一小時或兩小時,表面上看起來一天只要工作兩小時,好像很爽(抱歉使用一個自己覺得有點粗俗的字眼),其他時間都是空出來的。 但其實不是這樣。 為這兩小時必須做很多準備,這是行程表上看不到的。
這世上的「事」很多,如果我們沒有觀點,不是從一個深刻的信念/觀察/假設出發,事情也就是曇花一現。但若是一個人的心念正直,做法有創意和前曕性,他不論做什麼,一定都是擲地有聲。然後,就有非常多面向可以討論了。
無法想像的事不等於不存在。對古人來說,能使用手機的我們肯定像神一般。但那只是我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術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知道」跟「學到」還是不太一樣。親身體驗或實踐,才能將資訊變成知識。
為什麼我們講的話小孩要聽?我們是否有講出值得聽的內容?我們是否有把孩子當作對等的對象在溝通?還是已有一套我們自以為是的論述,只要孩子「聽話」、但並不給他表達和選擇的機會? 我覺得,不同世代之間一定會有代溝,因為我們成長的背景不同。但也因此,彼此才有互相學習、欣賞的可能。
記得剛進雜誌社時,老闆跟我分享詹宏志先生說過的話,他說,編輯就是「代客提問」。你要問出讀者好奇的、有疑問的、他還不知道卻應該知道的,編輯和記者是一個這樣的角色。但我們會不會因為「怕得罪人」而失去了提問的能力呢?以至於不知不覺中只能寫出新聞稿式的文章。
折扣是一個虛數,它沒有意義。沒有人能在這種遊戲規則下真的賺到錢,反而賠上更多難以累積的信任。我們要創造的是價值。如果對自己的商品有信心,你有實際的東西可以去述說、傳播,何必打折?
我猜想大家對創意工作可能有些誤解。 譬如說,雖然我們去演講或採訪的時間只有一小時或兩小時,表面上看起來一天只要工作兩小時,好像很爽(抱歉使用一個自己覺得有點粗俗的字眼),其他時間都是空出來的。 但其實不是這樣。 為這兩小時必須做很多準備,這是行程表上看不到的。
這世上的「事」很多,如果我們沒有觀點,不是從一個深刻的信念/觀察/假設出發,事情也就是曇花一現。但若是一個人的心念正直,做法有創意和前曕性,他不論做什麼,一定都是擲地有聲。然後,就有非常多面向可以討論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原本沒有打算要寫這篇文章。正好4/30「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前後,台灣新聞媒體與網站有幾則相關討論,而手上又有一篇4月中的最新研究,所以就決定先「插隊」。 
Thumbnail
這個標題好言重,但我本來要寫「醒醒吧!你不是莫札特!」,後來想想,上週過得太勞累,剛過2020的國慶日,我們用正經嚴肅來慶祝中華民國的生日 XD 為何有這樣的標題是因為長期英語教學下來,朋友、客戶、家長「極度」希望我能回答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年度英語熱門問題排行榜,這個問題絕對是年年上榜/年年領獎的,
Thumbnail
我十五歲那年,成了遊子。我在雲林的鄉下出生長大,十五歲那年考上北一女,就隻身離家北上,展開遊子的生活。學校沒有宿舍,我在外租屋。沒有家人在身邊,吃不到母親預備的飯菜,心情十分落寞孤單。當年交通不是那麼便利,家裡也還有弟弟妹妹,父母難得北上來看我。那一年,因為想家,常常在租屋處,痛哭流涕。
Thumbnail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Thumbnail
本劇背景設定於 1987 年的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描述非裔和拉丁裔 LGBT 社群所發展出來的「舞會文化」(ball culture)。Blanca 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在確診為 HIV 感染者之後,離開所屬家族、自立門戶,並收留因男同志身分而被逐出家門的 Damon 與跨性別性工作者 Angel。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原本沒有打算要寫這篇文章。正好4/30「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前後,台灣新聞媒體與網站有幾則相關討論,而手上又有一篇4月中的最新研究,所以就決定先「插隊」。 
Thumbnail
這個標題好言重,但我本來要寫「醒醒吧!你不是莫札特!」,後來想想,上週過得太勞累,剛過2020的國慶日,我們用正經嚴肅來慶祝中華民國的生日 XD 為何有這樣的標題是因為長期英語教學下來,朋友、客戶、家長「極度」希望我能回答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年度英語熱門問題排行榜,這個問題絕對是年年上榜/年年領獎的,
Thumbnail
我十五歲那年,成了遊子。我在雲林的鄉下出生長大,十五歲那年考上北一女,就隻身離家北上,展開遊子的生活。學校沒有宿舍,我在外租屋。沒有家人在身邊,吃不到母親預備的飯菜,心情十分落寞孤單。當年交通不是那麼便利,家裡也還有弟弟妹妹,父母難得北上來看我。那一年,因為想家,常常在租屋處,痛哭流涕。
Thumbnail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Thumbnail
本劇背景設定於 1987 年的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描述非裔和拉丁裔 LGBT 社群所發展出來的「舞會文化」(ball culture)。Blanca 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在確診為 HIV 感染者之後,離開所屬家族、自立門戶,並收留因男同志身分而被逐出家門的 Damon 與跨性別性工作者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