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貝斯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月天的新專輯《第二人生》是一張很不錯的唱片,詞曲、製作、錄音俱有可觀。在電台訪問五月天,談到製作期間種種甘苦,貝斯手瑪莎自嘲道:搞到最後,他的樂器還是常常等於不存在。意思是說:樂迷聽音樂假如用的是筆電喇叭或者幾百塊一副的小耳機,聽的又是抓來的解析度欠佳的MP3檔,音質自然不能要求,「低頻」總是率先被犧牲掉,貝斯手就變成了「隱形人」。哪管你在錄音室耗費再多工夫,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是白忙一場。

鼓手冠佑也有他的委屈:一套鼓組,錄音常得動用十幾支麥克風,精調細校,纔能錄出精確澎湃的音場。然而那種種費心,遇到陽春的播放器材,往往只賸那顆小鼓依稀可辨,其他都在背景糊成一團,難分難解。


主唱、吉他、貝斯、鼓,是搖滾樂團的基本「四大件」元素。貝斯和鼓或許不若主唱和吉他出鋒頭,它們合力鋪陳的節奏部,卻是一艘船的龍骨,一首歌的脈搏,穩住結構體的樑柱。假如你有稍微像樣的聆聽器材,當能分辨箇中巧妙。最起碼,瑪莎和冠佑不至於被誤為「隱形」。所謂「稍微像樣的器材」,並不需要直奔「發燒」等級:一副好一點的耳機,一組床頭音響,一對能分別高中低頻的電腦外接喇叭,就可以聽出很大的差別了。假如你願意以「認真樂迷」自許,這一點兒投資,也算是回報那些用心的作品起碼的美德吧。


但是話說回來,我也不覺得「聆聽器材」應當構成欣賞流行音樂的門檻──在流行音樂的世界,就算用最陽春最簡陋的器材,好唱片放出來仍然是好唱片。我們的長輩四十年前抓著一只電晶體收音機,狂聽美軍電台那些西洋熱門音樂如同聆聽神諭,豈會計較什麼音質?哪種音樂若是缺了「發燒器材」就不成立,那麼它多半不會是什麼入流的作品。


自古以來,流行音樂從不是為了測試發燒器材而做(雖然有一些錄音很棒的唱片會被拿來當測試片,但那畢竟不是作品的本意),正因如此,一首厲害的流行歌曲,在幾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器材播放,都能擊中你的心坎,無論那是計程車上偶爾聽到的一段電台節目,麵店電視機播放的一則廣告,或者臉書上一條Youtube轉貼鏈結。


當然,有sense的音樂人能讓作品適應各種條件的聆聽環境,「遇強則強」,若真的搬出發燒器材「鑑聽」,也能兵來將擋。要做到這樣的境界,未必非得砸大錢、搞排場。真正要緊的,是做唱片的人得有敏銳的直覺與耳力。


一九八六年,陳明章為侯孝賢《戀戀風塵》錄配樂,用的是一把六百塊的破吉他。大家都窮,也沒太多錄音室經驗,只能邊想邊錄。最後交出來的成果,不但拿下次年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也獲頒金曲獎年度最佳錄音、最佳演奏專輯。 「交工樂隊」的兩張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一九九九)、《菊花夜行軍》(二○○一)都是以美濃燻製菸草的「菸樓」當成錄音室,酷暑天氣,人人汗流浹背,蒼蠅成群停在音控台上。常常唱到一半,外面豬叫狗吠,只好重來。這樣的條件下,他們「窮而後工」,做出了台灣搖滾史的曠世經典。


二十一世紀唱片業崩盤,電腦工具的發達降低了做音樂的門檻,年輕世代DIY樂此不疲,反倒是八九○年代台灣樂壇黃金巔峰時期在幕前幕後孕育的一整代將才,老輩人做唱片的手藝,衣缽無人可傳。近來聽到真正堪稱老辣的作品,仍然只能出自老將之手:黃韻玲二○一○年與鍾興民合力製作編曲的個人專輯《美好歲月》、李宗盛去年為楊宗緯製作的《原色》,都是雍容、細膩、大氣的傑作。只有真正見識過江湖世面,打過大規模的戰役,出手纔能如許厚積薄發、游刃有餘。這樣的作品,在這慣常以粗劣器材消費音樂的時代,就像守著老鋪夜夜費勁熬高湯的頑固廚師,面對一群群被味精麻痺了舌頭的食客,總是多少帶著點兒寂寞的況味。


我以為,流行音樂的聆聽也有「樂迷的教養」。一個理想的樂迷,最好對「唱片是怎麼做出來的」保持一點兒好奇。他會關注幕後工作團隊的名單,並且多少懂得分辨製作、錄音、編曲的細節與高下。他的聆聽是「見樹又見林」,既不至於偏執地以「聽音響」取代「聽音樂」,又能夠辨別用心的作品箇中種種講究。


他不隨便成為「粉絲」,卻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容許自己在樂聲中舞蹈歡哭。他知道音樂這門藝術,起碼有一半的生命是活在現場的舞台,所以他會去看現場,並不以唱片為音樂的全部。


他知道「歌無定法」。有時候「對」即是「美」,有時候「氣味」即是「手藝」。所以他不預設立場,保留機會,讓自己接受意外的驚喜。


他知道對一個認真有sense的音樂人最好的回贈,就是認真看待他的作品。在這樣的時代,樂迷愈懂行、愈挑剔,就愈有可能刺激出真正精采的作品。


(寫給《財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音樂確實很難懂,要能捕捉各種樂器的聲音,還要能記住旋律。不光演奏,聽音樂也需要學,本文綜合了筆者與友人交流,還有教學工作中與學生互動獲得的經驗,由淺入深提出三層次建議,嘗試協助各位更充分地享受聽音樂的樂趣。
Thumbnail
音樂確實很難懂,要能捕捉各種樂器的聲音,還要能記住旋律。不光演奏,聽音樂也需要學,本文綜合了筆者與友人交流,還有教學工作中與學生互動獲得的經驗,由淺入深提出三層次建議,嘗試協助各位更充分地享受聽音樂的樂趣。
Thumbnail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Thumbnail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Thumbnail
不僅高頻泛音會勾人,弦樂織度的聽覺感受有如雙手撫摸到提琴弓上那搓馬毛的觸感;低頻依然渾厚不減,甚至比之前更為具象。 再聽諾拉瓊斯,她的歌聲更甜了,手風琴演奏則更有韻味,連馬二的管風琴低頻竟更甚以往!
Thumbnail
不僅高頻泛音會勾人,弦樂織度的聽覺感受有如雙手撫摸到提琴弓上那搓馬毛的觸感;低頻依然渾厚不減,甚至比之前更為具象。 再聽諾拉瓊斯,她的歌聲更甜了,手風琴演奏則更有韻味,連馬二的管風琴低頻竟更甚以往!
Thumbnail
聽音樂的方式實在變得太多元,不過由於載具日新月異,格式多如牛毛,因此透過載具所呈現出來的聲響有好有壞,音質有高有低,但消費者耳朵是雪亮的,但荷包確是緊閉的。而你又喜歡哪種方式呢?數位或傳統?免費還是付費呢?
Thumbnail
聽音樂的方式實在變得太多元,不過由於載具日新月異,格式多如牛毛,因此透過載具所呈現出來的聲響有好有壞,音質有高有低,但消費者耳朵是雪亮的,但荷包確是緊閉的。而你又喜歡哪種方式呢?數位或傳統?免費還是付費呢?
Thumbnail
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節奏組搭檔非常多,倒未必都是神級炫技樂手,畢竟節奏組服務的是整首歌,樂手的鋒頭過分突出,未必是好事。不過,這也要看樂團和曲風而定,今天挑的三首歌,就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樂風,都是我珍愛的心頭好,樂手也各有其不可一世的風采。玩音樂畢竟不是運動比賽,沒有必要非比出高下不可,爽爽聽歌吧!
Thumbnail
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節奏組搭檔非常多,倒未必都是神級炫技樂手,畢竟節奏組服務的是整首歌,樂手的鋒頭過分突出,未必是好事。不過,這也要看樂團和曲風而定,今天挑的三首歌,就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樂風,都是我珍愛的心頭好,樂手也各有其不可一世的風采。玩音樂畢竟不是運動比賽,沒有必要非比出高下不可,爽爽聽歌吧!
Thumbnail
不要問多少錢,買這條就對了! 首先,我只是個喜歡彈吉他且喜歡極度失真與過載的技師,但身邊從事錄音相關工作的朋友加一加少說也有三四十個...。我不想刻意區分族群,畢竟無論是做音樂的還是聽音樂的絕大部分都是喜歡並支持音樂的人(當然有極少部分是單純喜歡錢的人)。 前陣子有個沒在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單純喜歡聽
Thumbnail
不要問多少錢,買這條就對了! 首先,我只是個喜歡彈吉他且喜歡極度失真與過載的技師,但身邊從事錄音相關工作的朋友加一加少說也有三四十個...。我不想刻意區分族群,畢竟無論是做音樂的還是聽音樂的絕大部分都是喜歡並支持音樂的人(當然有極少部分是單純喜歡錢的人)。 前陣子有個沒在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單純喜歡聽
Thumbnail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Thumbnail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Thumbnail
62. 編曲軟體只是一個電子記譜的平台,他也許可以激發創意但對於創造創意的能力還是偏低。煩惱「想學編曲該用什麼軟體」之前,一定要先在腦中有曲子才行。為此在進行數位編曲前先對樂器、音樂、樂理、節奏等方向稍有涉獵之後才能言之有物。煩惱「想從編曲跳去Live演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創作存量足夠了沒有?
Thumbnail
62. 編曲軟體只是一個電子記譜的平台,他也許可以激發創意但對於創造創意的能力還是偏低。煩惱「想學編曲該用什麼軟體」之前,一定要先在腦中有曲子才行。為此在進行數位編曲前先對樂器、音樂、樂理、節奏等方向稍有涉獵之後才能言之有物。煩惱「想從編曲跳去Live演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創作存量足夠了沒有?
Thumbnail
44. 記得自己受到稱讚的感覺,不要吝於對美好的作品釋出善意,這可能是成就未來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助力。 45. 想做的事現在就開始進行。 46. 創作音樂與研究器材是平行的,不要忘記持續創作,也不要麻木了對聲音的追求。
Thumbnail
44. 記得自己受到稱讚的感覺,不要吝於對美好的作品釋出善意,這可能是成就未來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助力。 45. 想做的事現在就開始進行。 46. 創作音樂與研究器材是平行的,不要忘記持續創作,也不要麻木了對聲音的追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