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管,就是各個都要管?

2021/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學裡的諮商中心的組成,理想上會有一位主任綜管中心的輔導決策與事務(包含出去與其他主管打仗,以及把協助學生的風向帶回輔導層面)、數位心理師(主要就是接心理治療個案、帶心理治療團體,以及辦理一些促進心理健康的活動)、個案管理員(主要是管理來進行心理治療個案的開案、派案、通報與結案,以下簡稱個管),以及行政人員(主要工作為單位財產管理、經費編列與核銷、公文收發等行政工作)。
不過,在實務場域上,因機構人力的限制,通常「個管」與「行政」的角色會同時併在單位的心理師身上,也就是說心理師一邊要幫個案做心理治療,也要額外撥出時間達成教育部以下跟心理輔導相關單位的要求、寫計畫、簽公文、要經費、填表格、做評鑑、寫結案報告等等繁雜的行政工作,也需要花精力去思考個管與心理師的角色,在合併後於專業工作上的種種考量與影響。
行政角色雖然繁雜,但執行過幾輪,跟校內行政人員打過幾次照面熟悉之後,通常都能依經驗被有效率的解決。個管就相對地複雜許多,學校的諮商專業單位不如校外的專業機構,個案只是純粹來談,其生活圈在離開諮商機構之後,除了次回約談時間碰面,或有需要轉介或通報之時,並不太容易有交集。而學生在學校生活,有著許多跟他有各種的輔導關係,並同時協助他的師長與同學,比如導師、系主任、課程教師、宿舍的舍監、教官,甚至家長等等,其實大家都用著某種程度的方法與心力,在支持與幫忙著學生。簡言之,個管的角色較難與校內輔導線路切的太乾淨。
舉個例子。當小柴剛到機構時接到一位個案,當時自己同時肩負心理師與個案管理的身分,基於保密原則,當導師或教官們想了解或諮詢某位個案的情形,以便更能協助他們時,小柴卻不透漏,這造成了師長們對於心理師們的不合作產生了校內的怨言,更進一步個案在輔導品質上打了折。自此之後,小柴便與單位的心理師們協議,個管與心理師的身分進行交錯進行,也就是小柴接A系的個案,但擔任B系的個管,這似乎是不得已之下的權衡之道。
角色一分開,小柴能在檯面上與檯面下所為個案做的事情就變多了,個案能夠與小柴討論他在學校所面臨到,除了心理層面以外的困難,例如懷孕之後的校內系統協助、經濟困境需要校內打工、老師上課太難聽不懂的課業困擾、個案可能在校內有人身安全風險等等,除了再給個案一份支持之外,小柴又多了校內各個輔導相關人員力量的挹注。這下,個案除了能透過心理治療處理內在疑難,也多了校內師長與資源的外在扶持,同時在系統合作的經驗下,個案更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小柴與之前的師長們關係也更好,也更知道專業是如何實際運作,一魚多吃,甚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47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