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起點的英文,著重共感的日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學英文寫作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常被告誡沒事不要亂用被動句,老師是不是總苦口婆心的叮嚀若是沒有特殊的理由,用主動句型來表達會比較自然通順?

但是在學習日文的時候,是不是又發現日文有大量像是「雨に降られた」「子供に泣かれた」這種很難直接翻譯的特殊被動句,可是在日文語境裡不僅使用上完全沒有造成問題,甚至聽起來還比較道地?

這樣的差異或許時常被解釋成只是「規則」上的不同,不過仔細一點看,這樣的差異,可能反映出了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對於同一個事件所「關注」的面向其實大有不同

一篇有趣的研究(伊藤,2020)發現,當小孩被要求隨意描述同一張有兩個角色參與的事件圖卡時,使用英語母語的小孩有很高的機率把焦點放在「做出行動」的角色,他們會說出像是:「車子」,「有車子」,「車子撞人」之類的句子。

raw-image

使用日文母語的小孩則不同,他們的切入點因情境而異,雖然有的時候會和英文母語的小孩一樣選擇把焦點放在動作的發生點(車),有時會焦點放在被動作影響的對象(人),會說出像是:「人」,「有人」,「人被車撞」這樣的句子。

透過分析小孩所說出的語句內容也可以進一步發現:以日文為母語的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會偏好基於「事件角色的共感程度」來決定描述事件的焦點,而以英文為母語的幼兒始終保持以「事件起點」作為事件描述的重心

從這些小孩身上觀察到的「焦點」上的不同,似乎很能呼應一開始提到日文與英文對於被動句型接受程度上的南轅北轍。

那麼,這種習慣差異的背後是不是又有什麼道理呢?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日英文在語句中「視角」上的不同來得到解釋

ここはどこ?
Where am I?

從以上的例句可以發現,相較於英文,日在語句當中所描繪的「事件」常常是某個角色眼中出發所看到的「第一人稱」視角(濱田 英人,2012),因此語句中主角常常會失蹤,不只是因為已經預設了一個「存在於現場的觀察者」,也因為透過自己眼中的世界出發很難描述自身的存在。

英文的表達則是像是靈魂出竅,用從上而下用俯瞰全場的角度來觀看包括自己的所有的角色(濱田 英人,2012),因此在句子當中所有的登場角色一個都不能少,否則會造成缺席的誤解。

這樣的使用習慣很可能造成日文在記述每一個情境的時候,都需要先決定從「誰」的角度來描述事件,提供了選擇較有共感的對象作為記述焦點的動機

可能也是因為這個理由,日文也才會產生像是「子供に泣かれた」這種將關注的焦點極端投射到被害人的角度的語句,這樣的語句稱為「受害的被動(迷惑の受け身)」,是其他語言當中少有的句型

像這樣透過語言學的觀察來幫助我們了解不同語言所預設的「世界觀」,就可以使得語言學起來更有效率,使用起來也更加有趣。


引用文章:

  • 伊藤 創(2020)学会発表,日本認知科学会(37):幼児の事態「描写」・「把握」の型の獲得時期について ―日本語・英語を母語とする幼児に焦点をあてて―
  • 濱田 英人(2012)文化と言語 : 札幌大学外国語学部紀要,vol.76, pp.69-92, 2012-0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嚐一口語言學的沙龍
23會員
10內容數
2022/01/03
這篇文章整理了2021年三月決定挑戰同年日本語教育能力檢定之後準備的經過,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一方面也寫給沒有教育學或是語言相關背景,卻有興趣或是正朝向日語教育方向協槓發展的朋友參考。
Thumbnail
2022/01/03
這篇文章整理了2021年三月決定挑戰同年日本語教育能力檢定之後準備的經過,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一方面也寫給沒有教育學或是語言相關背景,卻有興趣或是正朝向日語教育方向協槓發展的朋友參考。
Thumbnail
2021/03/10
每個語言對於句子裡的詞彙通常有個習慣的擺放順序,另一方面生活中卻也有各種不遵守這種順序的用法,像是「夠了喔你」「死定了我」「這個議題,我們將審慎檢討」等等充斥其中。倒裝句的使用究竟沒有什麼原則?倒裝句究竟有什麼效果,什麼時適合用,什麼時候又不該濫用?我們透過一些中英日文當中的例子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1/03/10
每個語言對於句子裡的詞彙通常有個習慣的擺放順序,另一方面生活中卻也有各種不遵守這種順序的用法,像是「夠了喔你」「死定了我」「這個議題,我們將審慎檢討」等等充斥其中。倒裝句的使用究竟沒有什麼原則?倒裝句究竟有什麼效果,什麼時適合用,什麼時候又不該濫用?我們透過一些中英日文當中的例子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1/03/03
文法理的「法」字,總不免讓人與法律聯想在一起,大量的使用規則有如競賽中的禁止事項,彷彿一有冒犯輕則警告重則退場,不免讓人望而生畏。這樣的印象並不能說錯,卻只反映了文法的某幾個面向。今天我們把話攤開來說,聊聊我們提到「文法」這個字的時候實際上會論及的三個不同的面向。
Thumbnail
2021/03/03
文法理的「法」字,總不免讓人與法律聯想在一起,大量的使用規則有如競賽中的禁止事項,彷彿一有冒犯輕則警告重則退場,不免讓人望而生畏。這樣的印象並不能說錯,卻只反映了文法的某幾個面向。今天我們把話攤開來說,聊聊我們提到「文法」這個字的時候實際上會論及的三個不同的面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日文讀久了會發現,很多中文不會用被動句表現的句子,日文都會用被動句來表現。像是「そんなこと、私に聞かれても分からないよ」,怎麼看都覺得奇怪,「那種事,被我問也不懂啊」,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破腦袋也想不透。 原來,「私に聞かれても」這句話中的「に」是對象的「に」,而不是被動的「に」,意思是說這種
Thumbnail
日文讀久了會發現,很多中文不會用被動句表現的句子,日文都會用被動句來表現。像是「そんなこと、私に聞かれても分からないよ」,怎麼看都覺得奇怪,「那種事,被我問也不懂啊」,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破腦袋也想不透。 原來,「私に聞かれても」這句話中的「に」是對象的「に」,而不是被動的「に」,意思是說這種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份日文資料,剛好也想到家長之前也有問過愛薇絲這個問題,關於日文否定的用法。 孩子的教學來說,愛薇絲會教用いいえ,因為他們連說話都還不會,我們不要想的太複雜化,重點孩子們要先開口說話,講單字,形容詞跟相反詞。 いいえ的拒絕讓人感到很受傷,心一滴一滴躺血! 正式場合:いえ …… 📷社群: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份日文資料,剛好也想到家長之前也有問過愛薇絲這個問題,關於日文否定的用法。 孩子的教學來說,愛薇絲會教用いいえ,因為他們連說話都還不會,我們不要想的太複雜化,重點孩子們要先開口說話,講單字,形容詞跟相反詞。 いいえ的拒絕讓人感到很受傷,心一滴一滴躺血! 正式場合:いえ …… 📷社群:
Thumbnail
  最近常追撞連環車禍的單字:感覺會永遠說不好的「敬う(うやまう)」,常常跟「謝る(あやまる)」與「羨ましい(うらやましい)」混作一團。
Thumbnail
  最近常追撞連環車禍的單字:感覺會永遠說不好的「敬う(うやまう)」,常常跟「謝る(あやまる)」與「羨ましい(うらやましい)」混作一團。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在方格子寫作很快將邁入一周年。我想我是第一個在這裡大規模撰寫英文/日文雙語教學的作者,現在在這個專題累積318篇,29萬字。大家好,我是雙語雜誌編輯。我的教學系列文章有以下其他網誌比較看不到的特色:
Thumbnail
為什麼英文不愛被動句? 為什麼日文有獨特用來強調受害的被動句:「子供に泣かれた」? 這兩個問題之間意外的關聯性又是? 一起來瞧瞧語言學如何描繪每個語言獨特的個性。
Thumbnail
為什麼英文不愛被動句? 為什麼日文有獨特用來強調受害的被動句:「子供に泣かれた」? 這兩個問題之間意外的關聯性又是? 一起來瞧瞧語言學如何描繪每個語言獨特的個性。
Thumbnail
漸漸需要一點腦力理解的第九課,狀態動詞/原因理由/程度表示/用法
Thumbnail
漸漸需要一點腦力理解的第九課,狀態動詞/原因理由/程度表示/用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屬於基礎概念篇,將分上下篇,簡單提醒作為中文母語使用者,可能容易進入的誤區,希望讀者閱讀完本文後,能在學習時多注意以下要點。上篇涵蓋發音常見問題、下篇將介紹日文的語序與表達特徵,每個部分將在日後文章獨立詳細解釋。
Thumbnail
  本篇文章屬於基礎概念篇,將分上下篇,簡單提醒作為中文母語使用者,可能容易進入的誤區,希望讀者閱讀完本文後,能在學習時多注意以下要點。上篇涵蓋發音常見問題、下篇將介紹日文的語序與表達特徵,每個部分將在日後文章獨立詳細解釋。
Thumbnail
粉專題目:媽媽要爸爸不要再抽煙了 ~ようにいう 1.母は父にタバコを吸わないように言いました。 2.父は母にタバコを吸わないように言われました。
Thumbnail
粉專題目:媽媽要爸爸不要再抽煙了 ~ようにいう 1.母は父にタバコを吸わないように言いました。 2.父は母にタバコを吸わないように言われました。
Thumbnail
受身形就是所謂的被動式,強調的是被受迫發生動作的一方(被受迫發球的一方XD)。但是呢,我們的國文老師都會再次強調,好的中文裡面不要有「被」,因此寫東西當然要盡量不要寫到「被」。把「被」隱藏出來,用受詞的觀點去講一件事情,就是受身形的一個特色。
Thumbnail
受身形就是所謂的被動式,強調的是被受迫發生動作的一方(被受迫發球的一方XD)。但是呢,我們的國文老師都會再次強調,好的中文裡面不要有「被」,因此寫東西當然要盡量不要寫到「被」。把「被」隱藏出來,用受詞的觀點去講一件事情,就是受身形的一個特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