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育兒謎題#5│《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訓練寶寶過夜別勉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而,寶寶能否睡過夜,我的隊友卻比我更焦慮此事,讓我的情緒一直受到影響。

女兒直到一歲,才能夠穩定的睡過夜,在那之前,我經常陷入低潮,不是因為女兒夜奶,而是隊友們施加的壓力,指責我的養育方式,或責怪女兒的入睡能力。

媽媽會接收到來自各方的指責

「就是因為喝母奶,才無法睡過夜。」
「你的母奶太少,沒喝飽,晚上才爬起來一直討奶。」
「為什麼這麼遜?別人的小孩早就睡過夜,為什麼女兒不行。」
「沒給她睡嬰兒床,才沒辦法睡過夜。」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談到,訓練寶寶睡過夜的方法,目前有兩派。

我所採取的方式,比較傾向這一派。以小兒科醫生希爾斯醫生(William Sears)為首,主張餵母乳,寶寶跟母親睡、哭時就撫慰他,盡量滿足寶寶的所有需求。

另一派起源於工業社會。父母第二天要上班,不可睡眠不足,所以孩子應該適應世界,而不是世界來適應他。代表人物是神經科醫生佛伯(Richard Ferber),他建議讓孩子獨自在房間入睡,若哭的話,得等十分鐘後再進門,依此辦法,一星期後孩子自然會發現哭也沒用,因此就不哭了。

寶寶初來乍到,這是百分百的陌生世界。

寶寶初來乍到,這是百分百的陌生世界。

出生是寶寶最大的挑戰

洪蘭提到,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

不過,科學家從記錄嬰兒睡眠的週期中發現,雖然他們醒/睡的次數看起來一樣,但是嬰兒逐漸朝白天次數多、晚上次數少的正確方向前進。

寶寶出生時面對的挑戰,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艱難,而寶寶為了適應社會,所付出的努力,也遠比我們想像得還多更多

洪蘭說:「孩子會長大,等他大腦的退黑激素分泌正常了,他就會乖乖去睡了。」

聽到了嗎?

各位爸爸和媽媽、阿姨和叔叔、舅舅和姑姑、外公和外婆、爺爺和奶奶...。

出生對寶寶是最大的挑戰,不要急於一時要求他長大,他不是心理韌性不足,也不一定是教養方法錯誤,只是孩子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


讀書行動:如何在陪伴孩子入睡

女兒現在快兩歲了,我也閱讀了不少親子教養的書籍,逐漸形成我陪伴孩子遊戲與入睡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做法給你,做為參考(只是參考,不必奉為圭臬):

一、創造美好的互動:由於我是個上班族,只有晚上的時間能跟孩子相處,我會盡量排開所有的事情,專心和孩子玩遊戲、看書、組積木。由於夜晚對孩子而言,是與父母最長久的分離,在晚上時創造美好的互動,幫助孩子安心入睡。

二、固定的入睡儀式:起初睡前時,我和先生會主動給孩子一個晚安吻,現在女兒躺在床上睡不著時,會爬起來索吻,然後繼續入睡,偶爾孩子會自己爬起來,偷偷親我一下,再繼續入睡。孩子很需要熟悉感,讓他能預測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因此若有固定的入睡儀式,他就能預料且安心的進入睡眠。

三、放過自己和孩子: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派別與理論知識襲擊而來,常令人無法喘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生存,請別堅持自己一定要辦到什麼,也別孩子一定要如何,放過自己與孩子,才能快樂育兒。(同場加映:讀書行動│《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剛剛好的父母,就是同時具備嚴格與慈愛

雖然,每個家庭生活習慣與結構並不同,而美好的互動與睡前儀式,或是對自己與孩子的期許與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彼此可以互相勉勵,而不是說教指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找到彼此互享的方式。

書籍資訊
書名:《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
作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6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4/08/28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Thumbnail
2024/08/28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Thumbnail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哇哇哇~~~~」持續不斷的哭聲,可能都曾經是每一對初為人父母的夢魘。 初為人母,我對照顧嬰兒一曉不通,於是上網做功課,到底怎麼才可以將孩子照顧好,而父母也能安好呢?
Thumbnail
「哇哇哇~~~~」持續不斷的哭聲,可能都曾經是每一對初為人父母的夢魘。 初為人母,我對照顧嬰兒一曉不通,於是上網做功課,到底怎麼才可以將孩子照顧好,而父母也能安好呢?
Thumbnail
經歷了前三個月的風暴期,三個月後我才慢慢認識我生出來的這個孩子,他已經不再沒來由的狂哭,也不會因為吸奶不順而生氣,這個時候我才慢慢有辦法建立媽媽這個身份的主導權!
Thumbnail
經歷了前三個月的風暴期,三個月後我才慢慢認識我生出來的這個孩子,他已經不再沒來由的狂哭,也不會因為吸奶不順而生氣,這個時候我才慢慢有辦法建立媽媽這個身份的主導權!
Thumbnail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Thumbnail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Thumbnail
寶寶一整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是蠻固定的,當夜奶寶貝藉由夜奶協助連接睡眠週期,他在夜裡會攝取超過平均所需,在過多的夜間攝取熱量後,常常讓寶寶白天的進食攝取量降低,造成寶寶更加依賴夜間熱量攝取的「日夜進食顛倒」狀態。 每個不同階段的夜奶建議次數如下: 新生兒:3~2次,3-8個月:1~0次,9個月..
Thumbnail
在不懂嬰幼兒睡眠之前,我也曾經希望跳跳糖到哪都好睡! 常常有黑眼圈家庭寫信問我:「是不是寶寶學會自行入睡之後,就可以嬰兒車也睡、背巾也睡、汽車安全座椅也輕輕鬆鬆入睡呢?!」 很可惜,每次遇到這個問題,幫主都直接給不討喜的答案! NO!
Thumbnail
在不懂嬰幼兒睡眠之前,我也曾經希望跳跳糖到哪都好睡! 常常有黑眼圈家庭寫信問我:「是不是寶寶學會自行入睡之後,就可以嬰兒車也睡、背巾也睡、汽車安全座椅也輕輕鬆鬆入睡呢?!」 很可惜,每次遇到這個問題,幫主都直接給不討喜的答案! NO!
Thumbnail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寫信給我:「到底要怎麼讓孩子自己好好睡覺!!!」家長們都不想每次到了睡覺時間,就彷彿是家庭擂台賽事一般,媽媽要先撂倒小孩,確定寶寶在床上躺好超過XX分鐘,並且真實的閉上眼睛呼呼大睡。 要如何讓寶寶自行睡著,和如何讓幼童自己好好睡著,方法略有不同,唯一一樣的就是:穩定的日常作息。
Thumbnail
常常有黑眼圈家長寫信給我:「到底要怎麼讓孩子自己好好睡覺!!!」家長們都不想每次到了睡覺時間,就彷彿是家庭擂台賽事一般,媽媽要先撂倒小孩,確定寶寶在床上躺好超過XX分鐘,並且真實的閉上眼睛呼呼大睡。 要如何讓寶寶自行睡著,和如何讓幼童自己好好睡著,方法略有不同,唯一一樣的就是:穩定的日常作息。
Thumbnail
我還記得自己在懷孕的時候,跟月嫂第一次碰面,我就問她:「阿姨,你知道怎麼讓嬰兒睡過夜嗎?」對於還沒出生的小孩,除了健康以外,是不是能夠睡過夜,從一開始就是我超級關心的! 這麼在意寶寶是不是睡過夜,卻還是找不到方法,不只找不到,還完全迷路,最後導致跳跳糖三個月之後一個晚上平均夜奶七次,真是不堪回首啊
Thumbnail
我還記得自己在懷孕的時候,跟月嫂第一次碰面,我就問她:「阿姨,你知道怎麼讓嬰兒睡過夜嗎?」對於還沒出生的小孩,除了健康以外,是不是能夠睡過夜,從一開始就是我超級關心的! 這麼在意寶寶是不是睡過夜,卻還是找不到方法,不只找不到,還完全迷路,最後導致跳跳糖三個月之後一個晚上平均夜奶七次,真是不堪回首啊
Thumbnail
有沒有爸媽,覺得奇怪:寶寶小時候都睡得好好的,怎麼三、四個月開始,突然就變了!白天時間小睡都好短、超淺眠! 這些不可預測何時會發生的超短的小睡時間,讓爸媽不知道每天的日子可以如何安排:下午可以跟朋友約去散步遛小孩嗎?寶寶那個時候會不會剛好才睡著五分鐘而已? 如果你有上述的煩惱,恭喜你並不孤單唷⋯
Thumbnail
有沒有爸媽,覺得奇怪:寶寶小時候都睡得好好的,怎麼三、四個月開始,突然就變了!白天時間小睡都好短、超淺眠! 這些不可預測何時會發生的超短的小睡時間,讓爸媽不知道每天的日子可以如何安排:下午可以跟朋友約去散步遛小孩嗎?寶寶那個時候會不會剛好才睡著五分鐘而已? 如果你有上述的煩惱,恭喜你並不孤單唷⋯
Thumbnail
嬰兒睡眠週期和成年人的睡眠週期差異很大,也是因為這個差異,讓很多父母以自己的睡眠經驗去理解寶寶的睡眠狀況時,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大部分的寶寶天生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都非常雷同!掌握好孩子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每個孩子都會好好睡唷!
Thumbnail
嬰兒睡眠週期和成年人的睡眠週期差異很大,也是因為這個差異,讓很多父母以自己的睡眠經驗去理解寶寶的睡眠狀況時,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大部分的寶寶天生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都非常雷同!掌握好孩子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每個孩子都會好好睡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