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只不過是分類而已(一):池塘青蛙呱呱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寫內團體、外團體時,我注意到「只不過是分類效應」(mere categorization effect),一查查到許多有趣的資料。做了一個幾乎沒成本的分類動作,人類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馬上不一樣,這會影響對自己的評估、產生內團體效應、決定家庭採購預算的動向,然後當然也會影響選票的流向。

這樣的分類效應,在一歲小孩身上就可以觀察到。這是內建在人類大腦裡的「加速器」,「分類」可以讓大腦減少思考,快速地決定要先靠向哪一邊。今天這一篇,先講沒有直接相關的「青蛙池塘效應」(frog pond effect),這意思是在一個低階的群組裡當頭,「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會勝過在高階的群組當尾巴。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就促成青蛙池塘效應,證實「分類」的重要。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65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2025/04/19
「韓國長期以來在性別觀念與性別平等指數上的表現堪稱慘不忍睹」---一位在美國任教的韓裔女性學者這麼說。原本我在搜尋歐美「非自願單身」(incel)議題,找到這篇文章後,決定先把重點放在「韓國男人」。
Thumbnail
2025/04/19
「韓國長期以來在性別觀念與性別平等指數上的表現堪稱慘不忍睹」---一位在美國任教的韓裔女性學者這麼說。原本我在搜尋歐美「非自願單身」(incel)議題,找到這篇文章後,決定先把重點放在「韓國男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心理學上做過一個實驗,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同一班學生,不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分成兩組,並跟帶班的老師說其中一組是經過篩選,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另一組則是學習能力較差的組別。 在經過一學期之後,被告知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學習中的學習參與度及學習表現都比另一組來得好,最後的成績也是如此。 但一剛開始其實
Thumbnail
心理學上做過一個實驗,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同一班學生,不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分成兩組,並跟帶班的老師說其中一組是經過篩選,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另一組則是學習能力較差的組別。 在經過一學期之後,被告知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學習中的學習參與度及學習表現都比另一組來得好,最後的成績也是如此。 但一剛開始其實
Thumbnail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擁有許多不同的文化。而每個文化也會有各自認可的價值判斷,造就了不同的社會階層。孩子們究竟能否覺察這些複雜的社會地位與階層呢?
Thumbnail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擁有許多不同的文化。而每個文化也會有各自認可的價值判斷,造就了不同的社會階層。孩子們究竟能否覺察這些複雜的社會地位與階層呢?
Thumbnail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Thumbnail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Thumbnail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Thumbnail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Thumbnail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Thumbnail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Thumbnail
按照分類決定行為,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原則,如果無法快速應變,會大大影響自己基因留存的機率。因為太重要了,這造成「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azation effect),當我們只是做個「把自己分類」的動作,其他外在條件與環境什麼都還沒改變,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默默改變。
Thumbnail
按照分類決定行為,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原則,如果無法快速應變,會大大影響自己基因留存的機率。因為太重要了,這造成「自我分類效應」(self categorazation effect),當我們只是做個「把自己分類」的動作,其他外在條件與環境什麼都還沒改變,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默默改變。
Thumbnail
僅僅是個抽象的分組動作,就把「只不過是分類效應」與「青蛙池塘效應」誘發出來。在現實世界裡最實際的例子,就是你要讓小孩到明星學校當後段學生,還是到普通高中當頭?要在全國性組織裡當普通會員,還是要在地方團體當幹部?自我評估引發的成就感與快樂程度,對這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與抉擇,常常會有重大影響。
Thumbnail
僅僅是個抽象的分組動作,就把「只不過是分類效應」與「青蛙池塘效應」誘發出來。在現實世界裡最實際的例子,就是你要讓小孩到明星學校當後段學生,還是到普通高中當頭?要在全國性組織裡當普通會員,還是要在地方團體當幹部?自我評估引發的成就感與快樂程度,對這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與抉擇,常常會有重大影響。
Thumbnail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Thumbnail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Thumbnail
你也有相同的經驗嗎?巷口有兩間賣甘草芭樂的移動攤位,其中一攤大排長龍,另一攤門可羅雀,根本討厭排隊等待的你,卻還是乖乖地加入長長的隊伍,且不斷自我催眠,這家一定比較好吃,不然怎麼會那麼多人。 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