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兒童比較偏好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章之研究結果引用自 Castelli et al., 2021 之論文)

來自不同文化的社會群體,擁有各自認可的價值判斷,進而造就了不同的社會階層、制度等。孩子們究竟能否覺察這些複雜的社會地位與階層呢?

團體地位 (group status)

此處所指的地位,是他人給予團體的一種位置或等級,而這些地位是由社會所定義的,包括文化、社會規範等。

例如,在一項運動競賽中,贏得勝利的班級就是地位較高的團體,而輸掉比賽的班級則是地位較低的團體。

無論好壞的內團體偏私 (in-group favoritism)

當我們身處於一個團體,會比較偏好團體內的成員,而非團體外的成員,這就是內團體偏私,也可稱為群體間偏見 (intergroup-bias)。

兩組團體會開始競爭活動,由實驗者決定誰輸誰贏。無論是以何種標準進行分類的團體,都能觀察到這種內團體偏私的現象,例如性別、宗教、語言和種族等。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即便隨機將一群人分成兩個團體,也同樣會出現內團體偏私的現象。

研究方法

研究參與者:

共有54位兒童,年齡介於5-6歲。
當中有25位女性、29位男性。平均年齡為69個月。


實驗分組:

正式分組前,先要求每位參與者自己畫一個房子,並且被告知等一下將以此作為分配團體的標準。

實際上,兒童被隨機分派至「三角形」與「正方形」兩組,並且兒童會穿上代表各自團體形狀的衣服(三角形或正方形)。

操弄團體地位:

贏得競爭的團體為地位高的團體,輸掉競爭的團體則是地位低的團體。

對內/外團體偏好的測量:

外顯態度是指表現於外在、可以被觀察的態度

  • 此研究透過直接詢問兒童:「比較想跟哪個團體的小朋友玩?有多想跟兩個團體的小朋友玩?會不會想換組?」,藉以得知參與者偏好內/外團體的程度。

內隱態度難以觀察,甚至人們不一定會主動意識到

  • 研究者可以透過內隱聯結作業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測量參與者的內隱態度。

舉例:平時我非常努力讀書,表現出喜歡讀書的外顯態度,但其實內心卻厭惡讀書,此時我的內隱態度便與外顯態度不同。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無論外顯態度或內隱態度,兒童同樣會出現內團體偏私。但是當內團體比外團體的地位更低時,會減弱內團體偏私的效果;而內團體的地位較高時,兒童會有更強的內團體偏私。

上述的現象顯示,幼小的兒童會快速地內化這些存在於文化中、與社會階級相關的訊息。兒童的自我價值,部分地來自於他們的團體成員。因此,若一個團體對兒童的自尊有更多正面影響,會更為受到兒童的重視。

總結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年紀,能夠很快地感受到團體的相對地位。這些被內化的社會階級觀,會影響孩子對於內團體與外團體的態度。

參考文獻:

Castelli, L., Carraro, L., & Valmori, A. (2021). Group status rapidly shapes preschoolers’ social judgments in minimal group sett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6, 105102. doi:10.1016/j.jecp.2021.10510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我是正在就讀臨床心理研究所的學生,希望將自己對心理學的愛,透過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期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的需求,為生活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2/12/18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2022/12/18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童軍活動與建構式課程及社會學習理論的關聯,強調成人作為榜樣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童軍活動不僅促進社交能力和情感發展,亦在道德和倫理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文章也分析了團體動力、團隊凝聚力及其影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並探討在地本位教育及戶外教育的實踐。
Thumbnail
本文探討童軍活動與建構式課程及社會學習理論的關聯,強調成人作為榜樣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童軍活動不僅促進社交能力和情感發展,亦在道德和倫理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文章也分析了團體動力、團隊凝聚力及其影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並探討在地本位教育及戶外教育的實踐。
Thumbnail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Thumbnail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Thumbnail
育兒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在這個旅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建議:不要貼上標籤給您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避免將他們限制在標籤中,而是用愛和理解來回應他們的需求,鼓勵他們發揮潛力,建立自信心。這將有助於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茁壯成長,充分發展他們的優點,並培養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育兒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在這個旅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建議:不要貼上標籤給您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避免將他們限制在標籤中,而是用愛和理解來回應他們的需求,鼓勵他們發揮潛力,建立自信心。這將有助於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茁壯成長,充分發展他們的優點,並培養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在公共衛生以及兒童健康照顧領域,十分強調孩童EQ培養的重要性。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EQ」。
Thumbnail
在公共衛生以及兒童健康照顧領域,十分強調孩童EQ培養的重要性。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EQ」。
Thumbnail
身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自尊 (self-esteem) 並在競爭的社會中立足。 但,作為一個照顧他們的大人,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什麼角度提供引導或幫助,培養寶貝正向積極的心態呢? 今天在艾倫戴爾的育兒知識交流中,我們一起來聊聊要孩子們如何建立自尊心。
Thumbnail
身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自尊 (self-esteem) 並在競爭的社會中立足。 但,作為一個照顧他們的大人,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什麼角度提供引導或幫助,培養寶貝正向積極的心態呢? 今天在艾倫戴爾的育兒知識交流中,我們一起來聊聊要孩子們如何建立自尊心。
Thumbnail
財富、良好教育、收入優渥內容有趣的工作,乃至擁有一個家,這些寶貴的資源並不是平均分布,而是代代相傳,所以孩子們的發展大多也和父母一樣。改變社會階級並非不可能,但不常見。
Thumbnail
財富、良好教育、收入優渥內容有趣的工作,乃至擁有一個家,這些寶貴的資源並不是平均分布,而是代代相傳,所以孩子們的發展大多也和父母一樣。改變社會階級並非不可能,但不常見。
Thumbnail
育兒 每個小孩都獨一無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標準。 小孩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他/她的基因和成長的環境。錯誤的教育方式自然可以毀掉一個小孩,可正確的方式對一個小孩的幫助可能也有限。所以,育兒既要肯花時間,也要放松心態。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未來生活多半會比上一輩好。 通常的學校教育在少年時(初
Thumbnail
育兒 每個小孩都獨一無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標準。 小孩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他/她的基因和成長的環境。錯誤的教育方式自然可以毀掉一個小孩,可正確的方式對一個小孩的幫助可能也有限。所以,育兒既要肯花時間,也要放松心態。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未來生活多半會比上一輩好。 通常的學校教育在少年時(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