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以生命經驗作詩歌,用近十年歲月,寫一段年輕時無端捲入牢獄之災的追憶,娓娓道來的,更是一段被迫捲入台灣歷史洪流的生命史。
台灣文學系譜裡的陳列,是以自然書寫獲得注目;原來,靜謐的自然,獨自一人的絮語,要直到現在,我們細細聆聽文字裡的靜,才驚覺,他所描述的是風風火火的白色恐怖、人民醞釀許久的黨外抗爭、爭取民主自由的政治解嚴、最後他卸甲回鄉的浮雲滿天。
身為台灣散文名家,陳列果然自成一派躊躇美學,用了「歧路」、「藏身」、「作伙」、「假面」、「浮雲」五個章回,靜靜寫下數十年來他所見的台灣,以及這座島嶼微小而短促的歷史。
而書中最動人的一段,該是年少有志的他正在佛寺掛單,日日夜夜靜讀文學準備考試,卻無端捲入戒嚴中最黑暗的時刻;時隔三十多年,他決定重返那佛寺,重返那不願重返的回憶,但是:
在天光大氣裡,一樣不動聲色,依然是一個彷彿自有秩序和道理的天地,綿綿密密,極高極廣。時間繼續,並且一直保持著它那疏冷虛空的面容。
即使歷史殘忍,但歷史還短,人們還沒太多心力去想起或顧及超乎利祿福壽的志氣、正氣、貴氣、或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甚麼東西。歷史還短,還未能累積出真正可以深深感動人的光輝和重量。我們這群島上的住民,仍不斷見證歷史的誕生、島嶼的進化,或墮落,看著這些繼起殞落,歷史還在沉積堆疊,歷史還是太短,還是難以論斷。
而時間繼續,山水雲霧樹林間,那曾經二十六歲的少年,對著這極高極廣的天地,滿懷希望的感受著單純、無害、自由、歡喜的心境,這些感受先後淡漠、消沉佚散,但時間繼續,無悲無喜地繼續,與自然一同日起日落。
讀完陳列躊躇道來的追憶似水年華,彷若洗滌一身塵囂,淨除紛擾與躁氣。當陳列以身為政治犯、政治受難者、社會改革派等角色與人對話時,體諒與理解之心更顯真實。反過來看著當代青年熱衷政治的相互叫囂、或說不碰政治角力的過氣中年人,其實存於每個時代。而紛擾之間,歷史還短,而時間繼續。
月讀薦書
《躊躇之歌》陳列(印刻出版: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