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烘焙的各種傳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早期的烘焙是在地面挖洞,用不同比例的木炭,上面鋪以米糠引火,通常一個窟窿的炭火可以燒兩周至一個月,上面的焙籠中間有細網,在固定的距離以微火烘烤。炭火有著獨特的香氣,控溫是最主要的困難點,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茶葉不可逆的焦化。後來也有研發出紅外線烘烤的裝置,同樣的結構但具有定時、定溫的功能,在作業上也比較不容易造成意外的損失,最主要便是少了炭火的獨特香氣。這種做法比較精緻細膩,產量效能不高,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加工廠都是以採用熱風循環的方式烘烤茶葉,因為沒有明火,對於溫度的提升更加緩和,這種類似冰箱的結構,每庫可以烘達50-80台斤的茶葉,產量效能大大提升,雖然沒有木炭獨特的香氣,卻能更加安全地大量生產。以現今對於PM2.5的關注來說,減少使用炭火的使用也許真的較為乾淨。
簡單地說,烘焙就是透過加熱的方式引發茶葉的梅納反應,提升甘韻,降低苦澀。

每種不同的加熱方式都會有其優點跟缺點。比方說,炭火的控溫不易,但炭火本身會引炭香至茶葉上,所以龍眼木炭尤其受到喜愛。紅茶的始祖-正山小種也是因為帶有特殊的木香成為其特色[1]。現行主流的熱風乾燥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明火,不容易烤焦茶葉,但是封閉式結構無法觀察到茶葉的狀態,時常要取樣試泡[2]
再者,也有人講究網盤的材質、網眼細密程度。材質有奈米烤漆的鐵盤,也有不銹鋼的,有的網目較大,網目極細。有人認為奈米網散熱會較不銹鋼材質均勻,有的人認為不銹鋼網比較正統,網目大的可以在烘焙作業篩落較細的茶末,網目小的可以保護茶葉不會因為卡在孔隙產生更多破碎葉。

在茶葉的放置部分,有的人認為只能將茶葉放在網目上,這樣才確保葉片的上下都有熱風通過,烘烤才會均勻。有的人認為整個網盤都固定鋪平茶葉,然後在奇數排表面挖單孔,雙數排表面挖雙孔,可以讓熱風的循環對流更有效率。有的人認為機器的中間排是出風孔,受熱影響比上下兩側更快,所以烘焙的過程要不定時交換上下排的排列位置,才能確保茶葉受熱均勻。

更有一種說法,認為球型茶葉外側有被熱風吹拂,中間的核心內部沒有受熱,只能透過毛細作用把內部的水分引出來。所以像是鐵觀音、凍頂烏龍等重焙火的茶類,要透過室溫回潤,過幾天再次烘烤的反覆作業才能讓內外焙火程度逐漸一致。

有的人認為老茶需要每年反覆烘焙,有的人則需要保留時間發酵的味道,盡量不要烘焙,但是這種主張的人,有可能會有因為保存不當,濕氣而導致發霉或異味的風險。

以上諸多烘焙說法,莫衷一是,各有道理。

我個人認為,所謂『看茶烘茶』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麵條的製作,每天不同的室溫濕度條件都對麵糰有所影響,氣溫溼度條件與茶葉本身質料的綜合變化當然也會影響烘焙出來的成果。烘焙機中空氣流動的方向、茶盤的材質也會跟溫度、效果有一定的關聯性。

只經過篩網的茶葉可以想見空氣對流會比全部平鋪的方式理當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必然犧牲了產量。這種精緻烘焙的做法往往耗費更多時間心力得到更少的成品。這種生產效率與大量工業化生產的資本主義精神是相違背的,尤其罐飲料市場的原料提供,很難用這樣追求各種細微調整的方式烘焙。不同的場合所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學習各種不同的原理只是方便我們依據不同的方式去完成目的。並不一定要去評價哪種方式一定是最好的。在上課的時候有很多日本朋友也說在他們老家會用平底鍋烘烤茶葉,又何嘗不可呢?


[1] 歐美市場有鍾愛所謂 “煙茶”,湯色濃深、耐泡又充滿木香,便是從正山小種演變而來。

[2] 也有些人採用聞的方式推測茶葉狀況,但比起直接採樣所得到的資訊終究是有差異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9/20
這篇文章探討了國內旅遊與臺灣茶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近年來疫情解封後的消費趨勢下,國旅吸引力消退及臺灣茶市場下滑的原因。文中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比較心態如何影響國旅選擇與茶葉消費,同時強調政府政策與市場競爭的關係。文章呼籲從多角度發展策略,以應對產業的未來挑戰。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4/01/14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2023/08/23
跟一鳴[1]的相識有點緣分,因為受到劉伯康的老師邀請參與,當時接我們一起前往大葉大學,閒聊得知他在台東生產茶葉,有做紅烏龍。但是當時的我基本觀點是對於紅烏龍有些敬謝不敏,也就沒有太多交流。 後來因為客人有台東紅烏龍的需求,所以找上他,雖然價格比起西部的蜜香紅茶要來得高價,但至少是相對有保障且可信賴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茶葉」聞名全球,同時,茶葉也是逢年過節最好的送禮產品之一,不論是送給家中長輩、企業送禮都十分體面。本篇跟大家介紹烘焙茶的 4 個種類,包括青茶、半青茶、熟茶、老茶,趕緊一探究竟😁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茶葉」聞名全球,同時,茶葉也是逢年過節最好的送禮產品之一,不論是送給家中長輩、企業送禮都十分體面。本篇跟大家介紹烘焙茶的 4 個種類,包括青茶、半青茶、熟茶、老茶,趕緊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這單元我用六個部份來跟大家說明。 以下所講的以台灣茶為主,日本焙茶不在此列。 1.什麼是焙火茶? 2.為什麼茶葉要烘焙? 第一,為了讓茶葉更乾燥,有利於保存。 第二,改變滋味,烘焙會產生特殊的焙火香,讓茶葉的滋味更有層次。 那改變滋味這個部份,基本上我把他分四點, 3.烘焙有哪些方式?
Thumbnail
這單元我用六個部份來跟大家說明。 以下所講的以台灣茶為主,日本焙茶不在此列。 1.什麼是焙火茶? 2.為什麼茶葉要烘焙? 第一,為了讓茶葉更乾燥,有利於保存。 第二,改變滋味,烘焙會產生特殊的焙火香,讓茶葉的滋味更有層次。 那改變滋味這個部份,基本上我把他分四點, 3.烘焙有哪些方式?
Thumbnail
在七、八年前剛開始烘豆時,那時候的烘豆知識不是那麼的普及,網路上沒有什麼資訊,咖啡書籍提到烘豆的部分也是草草帶過,在那樣的環境下有些人認為將烘豆認為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必須要累積長久的咖啡相關經驗才可以開始烘咖啡豆,否則就是暴殄天物,但我覺得烘咖啡豆不用這麼拘束(當然還是要取決於是自己喝還是要賣人)
Thumbnail
在七、八年前剛開始烘豆時,那時候的烘豆知識不是那麼的普及,網路上沒有什麼資訊,咖啡書籍提到烘豆的部分也是草草帶過,在那樣的環境下有些人認為將烘豆認為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必須要累積長久的咖啡相關經驗才可以開始烘咖啡豆,否則就是暴殄天物,但我覺得烘咖啡豆不用這麼拘束(當然還是要取決於是自己喝還是要賣人)
Thumbnail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Thumbnail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Thumbnail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圖為模擬古代焙籠原理的桌上型小焙籠
Thumbnail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圖為模擬古代焙籠原理的桌上型小焙籠
Thumbnail
烘焙對於茶葉有多重影響,本圖是將毛茶以100度烘焙12小時,110度烘焙8小時,120度烘焙8小時。在不同階段採樣檢驗所描繪的數值。資料來源為茶業改良場。
Thumbnail
烘焙對於茶葉有多重影響,本圖是將毛茶以100度烘焙12小時,110度烘焙8小時,120度烘焙8小時。在不同階段採樣檢驗所描繪的數值。資料來源為茶業改良場。
Thumbnail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Thumbnail
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大茶壺裡面的沖泡方式稱之為大桶泡茶法,是台灣農業時代常見的泡茶方式。現今珍珠奶茶店、早餐店的基底茶也大多採用這樣的沖泡方式,可以視為是標準泡的延伸應用。  
Thumbnail
茶具有各種類型,沖泡的滋味也各異,本章探討各種沖泡方式的技巧與觀念,並介紹品飲的相關知識
Thumbnail
茶具有各種類型,沖泡的滋味也各異,本章探討各種沖泡方式的技巧與觀念,並介紹品飲的相關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