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未走出的「生死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在三八節後一天,卻符合我所有人生的比喻。在寫滿洲國文學書評的途中必然碰到蕭紅,而蕭紅的作品一直是我想讀未讀的,拖了這麼久,在此碰到,恰好。
蕭紅是作為抵抗滿洲國的流亡作家身分出現的,她一路地流亡,一路地書寫,好像一位行走在生死場上的紀錄者,也同時傷痕累累。
《生死場》描寫的是農村裡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努力地活著。蕭紅的視角總是落在女性身上多一點,描寫的也更細膩一點,對於男性,她著墨不多,但是卻怎麼也沒辦法淡化這些男人在女人們身上留下的斑斑印記。
在《生死場》裡,似乎沒有哪個女性不失去一兩個孩子,孩子們也有著各式各樣的死法——坐在草垛上摔下去血流成河的三歲孩子;因為是一個「負擔」,被親生父親活活摔死的金枝的小嬰兒;一些無名氏的早已死去卻沒有人收屍的孩子⋯⋯這些孩子沒有一個有響亮的哭聲,或者哪怕哭過,都沒有,他們在蕭紅筆下靜悄悄地出生,然後靜悄悄地驟然死掉,父母也沒有過度的悲傷,因為必須要活下去;這樣,就有了《生死場》裡攪著的一股殘忍氣息。上一篇提到的獲獎譯者Don Mee Choi在她的詩集《DMZ Colony》中曾寫道,「殘忍與美是無法並存的」,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詩之一。沒錯,痛苦都可以跟美共存,但是「殘忍與美」太難共存了,因為殘忍裡存在的是將痛苦拿來取笑、把玩的空洞行屍走肉;殘忍是不尊重痛苦、一味地傾倒惡意;殘忍是父母逼死孩子卻將自己偽裝成受害者,繼續苟活。蕭紅自己也生了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給人了,第二個孩子墮胎未成,居然是在江津生的,只是在產後四天告訴友人孩子一出生就中風死了(維基百科),或許《生死場》裡那些死過孩子的女性蕭紅真的看進去了。
在《生死場》裡,似乎沒有哪個女性不是在痛苦中摸爬滾打著。村子裡一陣風言風語便可以定一個人的一生,而金枝似乎代表了很多二八少女,懵懂中戀上了男人,奉子成婚,卻成了負擔,剛出生的嬰孩為此付出了生命,金枝沒有反應的氣力,只得繼續。進城的路上回望村莊,蕭紅細膩的筆法似乎勾勒出離開呼蘭的作者自己,亦步亦趨、一步一回頭。路上,防得了日本鬼子,到了城裡卻防不了男人伸出的魔掌。金枝的恨一再積累,一再擴大,囊括了所有男人。
在《生死場》裡,似乎也沒有哪個人不在痛苦中漸漸走向麻木。金枝的恨裹著恐懼,在看到村口掛著的人頭時達到極致;二里半、麻面婆等都在個體的慘痛中走向了集體的麻木。《生死場》裡的一條條命來去匆匆,鬧鬧嚷嚷,卻在讀的時候,寂靜無聲。一整部《生死場》好似一個眼前的啞劇,蕭紅用沈默地方式一點點地描述喝了農藥卻遲遲不死的王婆,還有那曾經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如今纏綿病榻,下身長滿蛆蟲;村民的冷漠讓我讀來顫抖。有些冷漠太熟悉,也正是因為熟悉,才痛,畢竟,蕭紅描述的是將近百年之前的事情,其實,蕭紅的文字正訴說著,十年二十年,何其地快,轉眼半個百年的時候,農村依舊是農村,生死依舊是如此草率、隨機、無意義,很多故事、很多死亡都在繼續著。
或許還會看蕭紅的其他作品,《生死場》只是一個開始。更喜歡最初的題目——《麥場》,更有麥場承載生死的感覺,讀蕭紅寫別人的遍體鱗傷,自然也是凝視蕭紅自己的累累傷痕。麥場一望無際,怎麼走也走不出來。
Photo by Paweł Wiśniewski on Unsplash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翻譯從來是不被重視的、敏感的、多少更善於溝通理解的⋯⋯翻譯被比作橋樑,架在河畔上,讓被河流隔開的兩方往來無阻,若兩方交戰,首先是炸橋。不知道郁達夫臨死前是不是這樣想的。 漢語裡有作家、詩人、學者,可是翻譯,卻又是動詞、又是名詞,雖然筆譯可以稱為「譯者」,但更普遍的情況是直到成了一個傳說式的人物,才是
【再也不會有魯迅研究了。慎往下拉,👇可能有圖片會引起不適。©】 最近讀到一篇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沒多少字,反覆讀了,也找來白莽的詩歌《孩兒塔》讀了。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很容易找到,也有中學課文式的分析,也會讀到有介紹白莽(另一個筆名是殷夫)的生平的,左翼(上面那個🔗也是來自中
這是上一本科學繪本的續篇。市面上給孩子的、關於科學的繪本不是特別多,大部分繪本目的是讓孩子和大人一同舒緩情緒,而內容豐富、深奧,且對於孩子而言不難理解的科學繪本,我還是比較推薦這個作家的。 這裡的第二本是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科學繪本。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點是,這個繪本中負責引導、講解的是Albert
不知道連著幾天了,一抬頭看天,就有一句話從心中冒出來「又下雪了。」雪花在陽光裡飄下,也在陰鬱的時候飛落,蓋著這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你們看天上的雪花❄️,每一片都是Transparent Things! 鼠年過去了,好難熬又好快的一年。之前買了一個小「作品」,鼠年裡還讀完了—— 「作品」是在圖書館買
講到繪本,多還是想到以故事情節為依托,將故事盡力繪得唯妙唯肖;反而科學方面的繪本卻不太常見,至少在書店找尋瀏覽繪本的時候,基於科學的繪本總被忽略掉。不盡然!今天推薦的這個繪本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繪本封面 書名《量子物理的秘密》。封面上的銀髮老人是穿插在故事中的Albert教授,似乎以愛因斯坦為原型
看到繪本推薦,突然想起不久前在醫院住院的時候,十多年的朋友巧從義大利來,日日待在床邊,推薦了刀根裡衣的繪本給我。 朋友是俄羅斯人,精通日文,家裡有個淘氣的小朋友。當她覺得無所適從的時候,試著拿出刀根裡衣的繪本。小朋友看到繪本,竟次次都平靜下來,乖乖看繪本,彷彿繪本有神秘的魔力。更重要的是,小朋友講俄
翻譯從來是不被重視的、敏感的、多少更善於溝通理解的⋯⋯翻譯被比作橋樑,架在河畔上,讓被河流隔開的兩方往來無阻,若兩方交戰,首先是炸橋。不知道郁達夫臨死前是不是這樣想的。 漢語裡有作家、詩人、學者,可是翻譯,卻又是動詞、又是名詞,雖然筆譯可以稱為「譯者」,但更普遍的情況是直到成了一個傳說式的人物,才是
【再也不會有魯迅研究了。慎往下拉,👇可能有圖片會引起不適。©】 最近讀到一篇魯迅的《白莽作〈孩兒塔〉序》,沒多少字,反覆讀了,也找來白莽的詩歌《孩兒塔》讀了。魯迅這篇《白莽作〈孩兒塔〉序》很容易找到,也有中學課文式的分析,也會讀到有介紹白莽(另一個筆名是殷夫)的生平的,左翼(上面那個🔗也是來自中
這是上一本科學繪本的續篇。市面上給孩子的、關於科學的繪本不是特別多,大部分繪本目的是讓孩子和大人一同舒緩情緒,而內容豐富、深奧,且對於孩子而言不難理解的科學繪本,我還是比較推薦這個作家的。 這裡的第二本是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科學繪本。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點是,這個繪本中負責引導、講解的是Albert
不知道連著幾天了,一抬頭看天,就有一句話從心中冒出來「又下雪了。」雪花在陽光裡飄下,也在陰鬱的時候飛落,蓋著這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你們看天上的雪花❄️,每一片都是Transparent Things! 鼠年過去了,好難熬又好快的一年。之前買了一個小「作品」,鼠年裡還讀完了—— 「作品」是在圖書館買
講到繪本,多還是想到以故事情節為依托,將故事盡力繪得唯妙唯肖;反而科學方面的繪本卻不太常見,至少在書店找尋瀏覽繪本的時候,基於科學的繪本總被忽略掉。不盡然!今天推薦的這個繪本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繪本封面 書名《量子物理的秘密》。封面上的銀髮老人是穿插在故事中的Albert教授,似乎以愛因斯坦為原型
看到繪本推薦,突然想起不久前在醫院住院的時候,十多年的朋友巧從義大利來,日日待在床邊,推薦了刀根裡衣的繪本給我。 朋友是俄羅斯人,精通日文,家裡有個淘氣的小朋友。當她覺得無所適從的時候,試著拿出刀根裡衣的繪本。小朋友看到繪本,竟次次都平靜下來,乖乖看繪本,彷彿繪本有神秘的魔力。更重要的是,小朋友講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陳桂林持槍返回「新心靈舍」,警告眾人,不走,就殺。一個殺過一個,來到正中央,槍指着彈結他,尊者的女伴蕭湘湘始終抱着結他唱歌,沒一絲逃跑的念頭。 這裡,我不懂。 蕭湘湘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甚麼尊者治病,癌症康復,全部只是騙取信眾財帛的謊言。她懷有身孕,作為人母,不值得好像也不必要為一個死去的林祿
Thumbnail
蕭牧忱抬頭望向我,眼神沒有半分冷嘲熱諷,唯見一片赤誠。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我雙腿殘疾重病纏身,怕是連生育都有困難,也不知道能再活幾年。」 「阿昀,你不是很想回家嗎?回你心心念念的北境。」 「找個能陪你回家的郎君吧。」
Thumbnail
我曾經和蕭牧忱討論過人的各種自殺方式,他說上吊人的臉會腫得像豬頭,跳樓粉身碎骨死無全屍,拿劍自刎、咬舌和割腕要等血慢慢流光也很痛苦。至於跳河自盡,整具屍體也會吸入過多水分而浮腫,只能靠衣物認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陳桂林持槍返回「新心靈舍」,警告眾人,不走,就殺。一個殺過一個,來到正中央,槍指着彈結他,尊者的女伴蕭湘湘始終抱着結他唱歌,沒一絲逃跑的念頭。 這裡,我不懂。 蕭湘湘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甚麼尊者治病,癌症康復,全部只是騙取信眾財帛的謊言。她懷有身孕,作為人母,不值得好像也不必要為一個死去的林祿
Thumbnail
蕭牧忱抬頭望向我,眼神沒有半分冷嘲熱諷,唯見一片赤誠。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我雙腿殘疾重病纏身,怕是連生育都有困難,也不知道能再活幾年。」 「阿昀,你不是很想回家嗎?回你心心念念的北境。」 「找個能陪你回家的郎君吧。」
Thumbnail
我曾經和蕭牧忱討論過人的各種自殺方式,他說上吊人的臉會腫得像豬頭,跳樓粉身碎骨死無全屍,拿劍自刎、咬舌和割腕要等血慢慢流光也很痛苦。至於跳河自盡,整具屍體也會吸入過多水分而浮腫,只能靠衣物認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