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湯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這人個性很冷,做事又急,但料理上最擅長的,卻是花時間的滷煮燜燉,尤其是湯。

自小家裡每餐不乏有熱湯,玉米排骨湯、白蘿蔔排骨湯、馬鈴薯排骨湯、竹筍排骨湯、芋頭排骨湯等等,至於雞湯,那是感冒時才燉來喝的。這些童年記憶中的湯,幾乎都是豬骨加上根莖類熬煮出來,沒有混搭其他食材,採用的骨頭大多是肋排小排,多肉且帶有QQ的膠質感,那湯喝時加上一把蔥花或香菜,肉脂香濃濃被激發出來,引的我們欣然在晚飯飽肚後,繼續一碗又一碗的盛湯。

我父親總能把肉滾的軟爛不柴,菜料柔潤肥香,一口肉一口馬鈴薯白蘿蔔玉米竹筍芋頭,咬嚼完後,飲下暖暖的湯,這餐飯才符合心滿意足這四個字。

所以我愛喝湯,長大後接觸的湯品就更多,才知道家裡這種類型的湯屬於煲湯,大部分人以為廣東人會煲湯,其實中國湖北的瓦罐煨湯,也頗負盛名,對了,父親就出生於那個可怕病毒被傳染出來的地區。

後來愛的是生猛類型的大火快湯,豬肝湯、下水湯、蛤仔湯、蚵仔湯,湯料吃的是鮮嫩而不生,湯味喝的是原味鮮香,小鍋放細切的薑絲,猛火一起,湯才滾,湯料便迅速被丟進湯中,丟的力道最好是能激起鍋裡的湯,呈輻射狀往外噴個幾下,惹得那爐火不滿的低吼幾聲最好,然後一些鹽、一些味精,湯勺翻個兩下再一轉,滴上幾滴麻油,一碗熱且噴香的湯就俐落地放到你面前了。

因這小攤上猛火催逼出來的湯,我才知道我是孤獨的;從年輕起,同吃食的女性友人,不論同學還同事,點食的大多是蛋花湯、餛飩湯、魚丸湯之類,然後小口小口的喝,細細慢慢地吞,湯內若有薑絲蔥花香菜,還得一點一點挑出,喝碗湯像挑針繡花,急死在一旁看著的我。其實就算青年男子,也少有人像我這樣飲湯,薑絲蔥花香菜韭菜芹菜珠我全都吃,有時覺得這攤老闆手軟,還特別囑咐這辛香料多給我加些,豬內臟不搭著薑絲怎夠味?海鮮不配著香菜怎會鮮?到後來,我越來越愛自己一個人吃飯,跟好好飲食比起來,這種孤獨實在是幸福快樂的。

再遇上的湯就越來越多元,朋友讓我見識到醃漬品入湯的美味,以新舊食材交錯,帶出湯味的馥郁醇厚,像西瓜綿魚湯、蔭瓜仔鮮冬瓜排骨湯、酸菜鴨肉湯等等;記憶最深刻的美味,是朋友帶我去他鄉下的家,他阿嬤用種西瓜疏苗時摘下的未成熟小西瓜,以傳統方式醃漬起來,拿來煮一種我認不出的河魚。這碗湯,湯色黃褐混濁,湯面上載浮載沉著瓜仔跟魚塊,撲面有股微微的酸,跟一般喝過的湯很不相同,但香味濃重,依然誘人食慾。

我拿起湯匙舀了魚塊跟湯,阿嬤特別對我說小心刺,我對阿嬤笑了笑,謝謝她的關心,但我自小嗜食各種河魚,魚刺對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況且那魚刺小的幾乎燉到軟爛酥融,大刺也很輕易就跟魚肉分離,不需特別費力就能吞嚥下肚。鮮嫩魚肉裹著瓜仔自然發酵的酸香,湯汁又融入魚的鮮美,好吃到我幾乎停不下筷,堪堪只能用驚艷形容,但也就這時候發現,對我來說,最好的食物不是在五星級大飯店、或米其林幾星餐廳,而是生產者自家的灶腳餐桌上。

年輕時,做的是設計形象行銷相關的工作,那時公司裡的上司,偶有從香港來的、或從美國紐約留學回來的,這些設計師不但帶來西方潮流的設計風格,更帶來洋化的飲食觀念。有次在公司例行聚餐裡,留洋的總監推薦一家頗為道地的歐法小館,並殷勤地幫同事們點餐,菜單上那中英混和的菜色,看的我心慌意亂,也成了完全接受他好意的一員,直到侍者端上番茄冷湯,我才後悔不該因露怯而失了主意。

那紅色泥狀的湯,被盛放在一個白色精緻有耳的高瓷杯裡,捲出一個恰當的冰淇淋弧度,頂端並安置了小株有兩片葉子的植物,充滿歐洲風情,但不冒熱氣。用發亮到可以折射光線的小銀匙,舀了一點放入口中,明顯的腥冷頓時佈滿整個口腔,我大腦瞬間出現抵抗反應,冷的!冰的!鹹的!那全然陌生的對待,激得我趕緊拿起水杯吞下一大口水,又一大口水,這個陌生滋味徹底顛覆我記憶中的湯味。

我原本以為我可以接受世上所有的湯,但番茄冷湯太遙遠,又冷又鹹又厚重的雪酪狀,這是我腦中食物記憶庫不存在的味道,找不出任何原因可以接受他,我環顧長桌上的其他人,除我之外,每個人都安然的,穩定的,笑意盎然的一匙一匙將冷湯放入口中,我只得偷偷把湯杯推遠點,還特意將胡椒鹽罐擋在前面,就怕被其他人發現我的見不得世面,並對此感到沮喪。

我的飲食僻好,不肯妥協,影響了我在餐桌上跟人進一步的交往,我的胃就在亞洲,一天不吃米飯不喝熱湯,心情就特別低落,但也因為這些過程,我對自己想要的湯味更加確定,並因此下廚不斷不斷的煮湯,煮到我先生在外喝湯,還說,我對湯是有點要求的,因為顯廢在煲湯這部分略懂略懂,這個對吃喝不在意的男人,因為湯,在飲食上開始有了一些堅持。

來到宜蘭鄉村後,先生開始種植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的稻米,進而在煮湯食材上,我能拿到更好,品質更佳的作物。夏天,肥美現採的絲瓜,不管加不加蛤仔都甜美動人;冬天,土裡拔起的白蘿蔔,用柴魚打底做湯,臨吃時撒上宜蘭特產的蔥花,能讓人一碗接一碗的下肚,在冷冷細雨寒夜裡,暖出一屋子蒸騰的水氣跟笑意。

湯是一面海,我依著湯味的潮汐,循自己想要的方向,沒有留在大都市,沒有飄洋過海,在一個東部農村裡,停帆落下,做一個不視冷湯滋味的村婦,庖製自己的湯味,我的家之味。也許想來曾後悔,但食材都下了,爐火也開了,那就盡心盡力熬出精隨,成就我自己喜歡的人生湯味。

Ps.我很現實直接,若讀了喜歡,歡迎贊助;這個月的目標,希望靠這些文,賺取些零用錢,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格子 vocus-avatar-img
2021/03/17
如果有顯惠家宴專場我會買票。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3/17
ㄟ都.....XD
我老爸、我、我女兒都喜歡喝湯,這也是一種傳承吧?看了您的文章後好想喝湯啊…
彭顯惠-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3/17
基因啊~
avatar-img
彭顯惠的沙龍
1.5K會員
77內容數
在這專題內,我說吃寫吃,因為我愛吃也煮。我先生在宜蘭種米,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所以食物對我來說,除了果腹,還有我人生的軌跡,並且還藉由我的孩子仍繼續在延續著,這是好悠遠好長的過程,想分享那滿滿的記憶跟感概,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 我是個理想的病人,我仍然過著我理想的生活,你也一定可以。
彭顯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19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Thumbnail
2024/02/19
回憶外婆過年十什菜中的黃豆芽菜,想起外婆對料理的用心以及過年的記憶。雖然過年已過,但年初十五的元宵節外婆還會認為是年節還沒完事。喜歡的人歡迎訂閱或贊助,雖然更新文慢。祝大家新年快樂,行大運。
Thumbnail
2023/10/19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Thumbnail
2023/10/19
小時候吃水餃是一件麻煩事,跟現在冷凍水餃充斥在賣場的方便迥然不同,那時吃的水餃都是外婆包的,皮外婆揉的桿的、餡料外婆預備的,包也是外婆包的,我偶爾包上幾個,露餡又掐不緊,就被喝令下桌去,等吃就好。
Thumbnail
2023/06/13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Thumbnail
2023/06/13
前陣子攜女回台北辦事,特意去衡陽路找我年輕時的古早味 – 油飯。 想起高中時期彼時正逢聯考,被家裡逼著去南陽街補習,我自是不喜歡的,但家長老拿我跟賣饅頭老王家的兩個女兒比,人家都是北一女,我還是老師的女兒呢,看看那滿江紅的成績單,這叫父母的臉皮往哪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的你,有吃到讓你從心裡暖到身體各個角落的料理嗎?
Thumbnail
今天的你,有吃到讓你從心裡暖到身體各個角落的料理嗎?
Thumbnail
即使天氣熱,有時就是會想喝一碗熱湯。
Thumbnail
即使天氣熱,有時就是會想喝一碗熱湯。
Thumbnail
我的作法是煸炒時,還會加上一些水跟可樂,然後小火至收汁即成。加可樂這習慣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好像是聽了哪位料理大家的建議,說碳酸可以軟化肉兼去腥,我這人有時對學問不求甚解,想想覺得有道理,也感到加了可樂後,肉質較滑嫩可口,於是在之後我很多紅燒的菜式,可樂就被我繼續使用下去了。
Thumbnail
我的作法是煸炒時,還會加上一些水跟可樂,然後小火至收汁即成。加可樂這習慣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好像是聽了哪位料理大家的建議,說碳酸可以軟化肉兼去腥,我這人有時對學問不求甚解,想想覺得有道理,也感到加了可樂後,肉質較滑嫩可口,於是在之後我很多紅燒的菜式,可樂就被我繼續使用下去了。
Thumbnail
分享自己常做的各種湯底及火鍋口味變化,從基本的海鮮高湯、日式高湯、肉類高湯等說起,再提供各種常見的口味變化。只需善用市面上可見的各種食材和調味料,就可以做出滋味豐富的各式火鍋。不論是泡菜鍋、麻辣鍋、蕃茄鍋、味噌鍋、牛奶鍋還是藥膳鍋,都可以在家自己做。
Thumbnail
分享自己常做的各種湯底及火鍋口味變化,從基本的海鮮高湯、日式高湯、肉類高湯等說起,再提供各種常見的口味變化。只需善用市面上可見的各種食材和調味料,就可以做出滋味豐富的各式火鍋。不論是泡菜鍋、麻辣鍋、蕃茄鍋、味噌鍋、牛奶鍋還是藥膳鍋,都可以在家自己做。
Thumbnail
熬煮到有點透白的湯頭,搭配清甜的竹筍,竹筍脆口,湯頭濃郁又帶有清香,試味道的時候我完全被驚艷了,原來奶奶跟外婆的味道就是這麼一回事啊!
Thumbnail
熬煮到有點透白的湯頭,搭配清甜的竹筍,竹筍脆口,湯頭濃郁又帶有清香,試味道的時候我完全被驚艷了,原來奶奶跟外婆的味道就是這麼一回事啊!
Thumbnail
每逢佳節倍思親,奶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又再次重現腦海。我沒有奶奶那般對吃的講究品味,以及為求精湛的呈現而無畏工序麻煩的動力。每回端上桌的,都是名家菜譜裡找不到,而僅止是屬於腦中靈光一閃就即興自創的料理,但這過程,極為紓壓也很愉快,不但綜合多種營養元素,顏色也分明,讓身心靈同時滿足。
Thumbnail
每逢佳節倍思親,奶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又再次重現腦海。我沒有奶奶那般對吃的講究品味,以及為求精湛的呈現而無畏工序麻煩的動力。每回端上桌的,都是名家菜譜裡找不到,而僅止是屬於腦中靈光一閃就即興自創的料理,但這過程,極為紓壓也很愉快,不但綜合多種營養元素,顏色也分明,讓身心靈同時滿足。
Thumbnail
因為方格子,認識了一些新朋友,新朋友問,妳寫食物,那自己下不下廚做飯?做,當然做,不但做,我還做來賣。 早已忘了第一次下廚是幾歲的時候,唯一清晰的記憶,是為了料理一道紅燒吳郭魚而進的廚房,那是我爸爸的菜,那魚的味道隨著年紀越大,越誘人食癢難耐;曾經,自助餐也挑揀過的紅燒魚、奢侈上館子點食的紅燒魚、朋
Thumbnail
因為方格子,認識了一些新朋友,新朋友問,妳寫食物,那自己下不下廚做飯?做,當然做,不但做,我還做來賣。 早已忘了第一次下廚是幾歲的時候,唯一清晰的記憶,是為了料理一道紅燒吳郭魚而進的廚房,那是我爸爸的菜,那魚的味道隨著年紀越大,越誘人食癢難耐;曾經,自助餐也挑揀過的紅燒魚、奢侈上館子點食的紅燒魚、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