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理想老師,原本是比較接近,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不過如果你真的在教育現場待過,尤其是中小學老師,你就會發現在實務上,管理(班級經營)比教學重要多了。沒把孩子「馴化」成人,你是別想「傳道、授業、解惑」的。所以中小學老師,照顧管教學生的成分遠遠高於教學。
仔細想想韓愈那個時期,老師地位高,學生求學付出的代價也高,自然會篩選掉一大部分坐不下來的,沒有意願的學生,而且當時的讀書人少,知識獨占性高,一旦小孩不認真讀書,家長會先教導+修理小孩,而不是怪老師不會教。而且韓愈是大儒,所以會出現在韓愈前面的讀書人,都已經有一定知識水準了,也就是他們自主選擇讀書這條路,有蠻長一段時間,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讀書天賦比較弱的,多半早已分流到種田、經商、手工等地方,他自然可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不用和熊孩子過招。
教育的普及化,導致知識專業性獨佔性降低,尤其是基礎教育老師,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其實沒有多出學生多少。判斷一個老師能否適合的標準,往往是罩得住學生-人際關係和管理的能力,比教育專業重要。美其名是:從經驗中學習。(好吧!這點我有點怨念)雖然羨慕古代老師,可以活在尊師重道的氛圍裡,不過想想若不是生在現在,以自己的家境和定不下心的特性,多半也是文盲那群人之一,幸或不幸很難說。而且因為能受教育的人變多了,有能力深入學習的人也變多了,對社會的發展是有利的。
基礎教育的強迫+免費,最初是為了,讓生活在社會低層階級的人,送自家孩子去上學,但百年下來,在社會日趨富裕,與已開發國家保護孩子的趨勢下,讀書反而成了孩子最辛苦的事情了,畢竟學習要花腦力跟精神,終歸沒有玩遊戲跟電動輕鬆,加上社會氛圍改變,引發孩子興趣,變成老師的責任,大大加重了老師的工作負擔。
因為都市化減少孩子與自然界的接觸,生活節奏變快,父母忙於工作越來越少與孩子相處,就算在一起也常一起划手機,小孩很小就接觸3C用品,導致現在的孩子,心智成熟度逐年下降,注意力也逐年下降,老師也變相的接手越來越多家庭教育的責任。雖然現在政府照顧人民是大環境趨勢,但個人覺得,老師再用心,和父母的陪伴還是有差別的,這是生在現代孩子的悲哀。
個人是覺得,雖然老師花心思在引導孩子,確實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入門,或產生興趣,但是孩子越來越懶得動腦、幼稚化、不願負責的傾向,也會大大拖累教學效果,讓孩子的學習變得依賴老師。這點是不得不去深思的。
參加網路上電繪課程時,雖然很羨慕老師,相對受學生尊重的互動模式(也有自稱是客服的,但是比學校好很多了),老師的專業度和學生自願付錢學習,這兩點佔很大因素。不得不承認,公眾教育天然的限制—普及跟強迫,導致學生的學習意願和資質,產生很明顯的參差不齊,不同於自己自願付費上課的課程,在學校的學生有很大基數,因為學習內容沒得選,學習意願普遍較低,願意配合好好讀書就已經是好孩子了,熱情?那是甚麼東西?所以最近的108課綱,開始走本位課程的嘗試,效果還有待時間驗證。
不過那種學生自費的課程,雖然較不會有學習意願的問題,但是因為專業性高,能教的人少,所以教學技巧多少比較「原始」,對資質屬於中下階層的人不太友好,很大成份要靠自學能力去撐起來(資質強或非常努力),畢竟老師只要能教會一定程度的人就會有口碑,沒必要花心思去拉資質比較低的,CP值真的不高,補習班課程也多半有這問題。相對之下,基礎教育真的是便宜又大碗,還照顧周到哪~
教與學始終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組成,都會演變出不同的教學文化,不同的互動平衡,是好是壞真的很難說。我們能做的,很多時候還是回歸到自身的位置上,去感覺自己當下想要的是甚麼?去確認自己目標是甚麼?自己目前的優勢與限制是甚麼?去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才能趨近那個目標?
願所有人都能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