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看見與看不見-人生相對論10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
-亞里斯多德
  要真正的「看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不管在求學考試中以及各種文本的閱讀中,或者從生活當中,我們不斷在看,也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但不一定真正看懂,可是當我們真正看懂之後〈禪宗所謂的頓悟或許太玄了,但是我們常說到的「體驗」或「體會」,也庶乎近之〉,我們的視野與理解力,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看懂,可以使我們看見很多原本看不見的東西。
  佛陀曾說:「遇緣則有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事物,都是我們關心或是正在尋找的,因此大智慧的佛陀在說法時非常重視契機,也善用種種方便法門來渡引大眾。
  的確,我們往往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或者說,當我們不知道該看什麼時,就算東西擺在我們眼前,我們也是看不見的。這一句似乎有點玄的話,其實正是大腦運作的常態,因為在生活的任何瞬間,人們接收到外在的訊息量實在太大了,所以大腦主要工作其實是不斷在過濾篩掉不重要的訊息,就像我們之所以「看得見」一個東西,其實意思是大腦把其他東西都「抹掉」了,我們才能夠看得見那樣東西。
  換句話說,當我們太專注看某樣東西時,就無法看見其他東西。
  有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一位著名的心理學教授請幾位研究生分成二組在辦公大樓的迴廊大廳互相傳球,一隊穿白色球衣,一隊穿黑色球衣,白隊只能傳給白隊,黑隊只傳給黑隊,影片拍攝長度不到一分鐘。在傳球開始近二十秒左右,有一隻穿猩猩服裝的人慢慢走進銀幕,捶打胸部,再慢慢走出銀幕,全長佔影片約三分之一時間。
  教授讓被實驗者看影片前,先給個指令:「請數出白隊隊員互相傳了幾次球?」。等看完影片,回答出傳了幾次之後,教授問:「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回答:「沒有。」再提示:「你有沒有看見銀幕有沒有出現一隻大猩猩?」
  這段影片二十年來在許多國家,無數的場合播過,不管是大學生、小學生還是社會人士,大概有一半的人沒有看到黑猩猩。可是經過這段對話,再讓他們重新看一次影片,結果他們都認為教授把影片偷換過了,因為猩猩是這麼明顯,他們剛剛怎麼可能沒有看到?!
  是的,你為什麼沒有看到黑猩猩?
  因為你正專注在數著穿白衣服的球員傳球,所以其他黑色的東西完全視而不見。
  曾經有個科學實驗,在小貓出生之後,牠成長的環境中都只有垂直線條,拿走一切水平線條。等牠長得大一點之後,放入正常環境,發現牠看不見水平線,因此牠不知道桌緣〈桌緣是水平線〉,會走一走就從桌上掉下來。
  其實我們在各種視覺遊戲中也經驗到,若是沒有提示我們測試的圖中有什麼東西的話,往往我們看半天,只是凌亂的一些色塊縱橫交錯。
  因此,看見本身是必須經由學習的,不是有眼睛就能夠看見。
  雖然「看見」通常是由眼睛將訊息傳到視網膜,然後會再傳到右腦,因此我們能察覺出現在眼睛前面的東西,但是當這個訊息進入我們的意識而被辨識之前,必須經由左腦來斷這樣的訊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注意,如果左腦覺得重要,我們才能「真正的看見」。
  通常我們除了很直覺地看之外,還有一種「看」,稱為「觀察」。
  一般而言,「觀察」是一種主動而且集中注意力的「看」。
或許很多人以為認真地看,仔細地觀察,甚至大量地觀察,拼命地記憶,就可以產生知識,其實並不是如此。教育哲學家卡爾巴伯曾經說:「知識不是始於觀察;觀察之前,人總是先有某些猜想。」他認為人類的知識不是起自於觀察或經驗,而是起自於猜想,是因為猜想通常不能直接以觀察或經驗來檢驗,而必須經由「推理」、「分析」這些思考的過程,然後再以觀察所得的「事實」來驗證或反駁;反駁將再引發新的猜想,然後再經同樣的思考過程,再帶來新的反駁。人的知識就在這樣反覆的猜想與反駁中累積起來的。
看完巴伯的說法,你是不是覺得怪怪的,不太能服氣?那麼或許可以聽聽近代最偉大的自然觀察家,也是開啟近代生命科學的宗師,達爾文的說法:「我就不明白,那些心理不曾懷著一個理論〈一種好奇或猜想〉的人,為什麼要去觀察?」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心中先有了某一個問題,某些困惑,才會進行有意義的觀察,不是東看看西看看,這邊記記那邊抄抄,心裏就會突然產生了問題。
因此,達爾文說:「所有的觀察必定是贊成或反對某一些觀點。」
以教學的成效來說,卡伯這麼認為:「如果不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引起我們情緒的投入,外界的事物在我們的理智或學習中,是不會存在的。」
除了眼睛不一定可以看得到應該看得到的東西之外,我們也常常忽略了表象之外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
這些年來,深深體會到,一個理想要實踐完成,背後有多少人心血的投入,有些人被看見,有些人不被看見。就像在一個組織團體裡面,有些因素是看得見的,有些因素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是技術、制度、規章、業績、專業知識等,看不見的是人際溝通、理念想法、態度風格等。
或許先不必講所謂理想的實踐這麼偉大的事,單單一個活動的完成,經常就得投入許許多多看不見的血汗,流了無數不足以向外人道的眼淚….
有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我們可以看見成功人物風光那面之外,背後的努力與辛酸,才是生命中完整的看見。
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固然是一種學習,同樣的東西,反覆地看,也會是一種進階地歷程。
禪宗的「看山是看,看山不是山,到看山又是山」是一種修行,對於凡人如我們,只要懂得用全然不同的眼光去看,相信身邊再熟悉的事物都會帶來全新的感受。
寫到這兒,我又想起小王子住的小小星球了,因為星球小,只要把椅子移動幾步,隨時可以看見白晝結束,暮色降臨,有一次小王子說:「有一天我看日落看了四十四次。」過了一會兒又說:「你知道───個人傷心的時候,喜歡夕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確定的,委之於不確定的,讓不確定的,來幫自己確定。   在生命中許多時刻,我們不都是如此嗎?尤其在知道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的時候。    的確,在時空長河中,個人相較之下實在太微不足道,永恒與瞬間,幾乎沒有差異。體會生命的無常,使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  「他們彼此相信是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親子公益講座大樹養成計畫 【講座內容】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李偉文老師也是關心孩子的家長。20多年來,他擔任環保志工,最近的7-8年,也在教育的第一線,和老師一起關心孩子。   台灣的未來,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人口結構的改變,少子化的結果,造成將邁入高齡社會;二是自然資源的匱乏,包括能
假設所有人類忽然在地球上不見了,第二天會變成什麼樣子,第三天,一年後,五年後….作者一路推演,一方面突顯人類過去給地球帶來的破壞,一方面也呈現出大自然的力量。 星期假日的午候,雙胞胎女兒的妹妹B寶正在看著科學人雜誌,一邊跟她的姊姊A寶聊著:「你知道嗎?現在人類已經引發了地球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呢!」
最後他們只好冒著耽誤時辰的風險,在車隊的迎娶途中,在新生南路的路邊臨停,新娘新郎下車到台大校門口的傅園讓我拍一下 老朋友翁聖貿與李秀棗賢伉儷在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日前夕,特別邀請我與蘊慧吃飯,說是為了感謝我在三十多年所結婚當日所拍的相片。  他們特地把當年我送給他們的結婚紀念相冊帶到餐廳一起回顧,看到在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拖到很晚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在美國911事件之後,全世界都在追緝賓拉登時,網路上流傳著一篇與賓拉登的假想訪問稿,其中有一段這麼寫著:   記者問:「你的策略目標是什麼?殺掉很多美國人?」   賓拉登回答:「不。如果這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會派特務去開漢堡速食連鎖店。」   這段捏造出來的諷刺性文章,其實是要提醒我們,目前的外食習
把確定的,委之於不確定的,讓不確定的,來幫自己確定。   在生命中許多時刻,我們不都是如此嗎?尤其在知道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的時候。    的確,在時空長河中,個人相較之下實在太微不足道,永恒與瞬間,幾乎沒有差異。體會生命的無常,使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  「他們彼此相信是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親子公益講座大樹養成計畫 【講座內容】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李偉文老師也是關心孩子的家長。20多年來,他擔任環保志工,最近的7-8年,也在教育的第一線,和老師一起關心孩子。   台灣的未來,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人口結構的改變,少子化的結果,造成將邁入高齡社會;二是自然資源的匱乏,包括能
假設所有人類忽然在地球上不見了,第二天會變成什麼樣子,第三天,一年後,五年後….作者一路推演,一方面突顯人類過去給地球帶來的破壞,一方面也呈現出大自然的力量。 星期假日的午候,雙胞胎女兒的妹妹B寶正在看著科學人雜誌,一邊跟她的姊姊A寶聊著:「你知道嗎?現在人類已經引發了地球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呢!」
最後他們只好冒著耽誤時辰的風險,在車隊的迎娶途中,在新生南路的路邊臨停,新娘新郎下車到台大校門口的傅園讓我拍一下 老朋友翁聖貿與李秀棗賢伉儷在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日前夕,特別邀請我與蘊慧吃飯,說是為了感謝我在三十多年所結婚當日所拍的相片。  他們特地把當年我送給他們的結婚紀念相冊帶到餐廳一起回顧,看到在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拖到很晚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在美國911事件之後,全世界都在追緝賓拉登時,網路上流傳著一篇與賓拉登的假想訪問稿,其中有一段這麼寫著:   記者問:「你的策略目標是什麼?殺掉很多美國人?」   賓拉登回答:「不。如果這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會派特務去開漢堡速食連鎖店。」   這段捏造出來的諷刺性文章,其實是要提醒我們,目前的外食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實際的情況遠比遊戲中的那種「有點玄」的表現還要神秘。當我們進一步思考獵人看見了什麼時,我們會發現他的那些有技能的認知結構不僅僅是讓某些「因為太細微所以我們沒注意到」的事物浮現出來,而是,他所見到的事情對另一些人來說根本不存在。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實際的情況遠比遊戲中的那種「有點玄」的表現還要神秘。當我們進一步思考獵人看見了什麼時,我們會發現他的那些有技能的認知結構不僅僅是讓某些「因為太細微所以我們沒注意到」的事物浮現出來,而是,他所見到的事情對另一些人來說根本不存在。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