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教半天都教不會!?【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讀書會part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看完的書跟教養似乎無關的書,天下文化出版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邊看我卻發現這本書跟教養上的連結,是非常多的呀!!!

raw-image

這本書的起點是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的「你看不見那隻大猩猩」的實驗,榮獲: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

從這個起點開始,作者發覺一連串人類受到錯覺操縱的影響,他們用科學研究、實驗論證的方式,一個個拆解這些根深蒂固的錯覺,還原原來的「真相」是什麼。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一開始我就被這本書打臉打到很痛啊!!!

因為我從大學時代開始半隻腳踩入職場,到工作十年的經驗裡,我最喜歡、也非常自豪的工作能力之一,就是我可以multi-tasking、同時處理很多件事情的能力,尤其是我也知道我的主管對於我這項能力是肯定的。

但是,科學證實,腦袋所處理的費力工作愈多,每一件工作的表現都會愈差!!!

在大猩猩的實驗裡,他讓受測者觀看黑白兩隊籃球比賽的影片,並且計算白色隊伍的傳球次數,不需要計算黑色隊伍的傳球;然而,這個計算數目根本不重要,計算傳球次數的目的,是為了將受測者的注意力,全副集中在螢幕裡的動作上,而實驗真正的測驗,是在影片進行到一半時,有一名女學生穿著全套連身的黑猩猩服,走到場景中箭,面對鏡頭,做出大猩猩的搥胸動作,然後走出鏡頭,全程歷時九秒鐘。

在受測者回答了傳球數目後,會被詢問:

問:你在計算傳球數目時,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尋常的事

答:沒有


問:你有沒有注意到除了球員以外的事物嗎?

答:嗯、背後有幾台電梯,還有牆上漆了幾個S。我不曉得漆那幾個S是什麼意思。


問:你有注意到球員以外還有其他人嗎?

答:沒有


問:你有看到一隻大猩猩嗎?

答:一隻什麼!?

大約一半的人都沒有看到那隻大猩猩。

看見大猩猩的人並沒有比較厲害、沒看見大猩猩的人也沒有比較瞎

當媒體開始轉述報導這個實驗,說著有些人就是「注意者」(noticer)、能夠看見大猩猩,有些人就是「忽略者」(misser)、看不見大猩猩。

但是,就科學家的反覆實驗證實,根本沒有所謂「注意者」和「忽略者」的類別,至少,沒有人在各種不同的測驗和情境下,總是一致地注意或忽略意外出現的事物。

真正能夠增加注意到意外出現事物的原因,在於「個人的某項特點」與「該情境的某項特點」之加總配對。

白話的解釋:經驗豐富的籃球員通常比不常打藍球的人更容易注意到傳球影帶中的大猩猩,而手球員並沒有比一般人更容易注意到籃球場上的大猩猩,即使,手球員也是團隊運動好手,而且手球所需要的專注度並不亞於籃球。

這同時解釋了大家應該都看過的影片:最受社會大眾注目的當代古典小提琴演奏家約夏・貝爾,在某個週五的交通尖峰時段,在華盛頓特區的朗方廣場地鐵站,全程43分鐘的演奏期間,只有七個人真正停下腳步來聆聽,而且如果扣掉一位認出他的人所捐的20美金,貝爾這場街頭秀只募得32.17美金。

網路瘋傳,說這是我們已經不懂的欣賞美好的事物,現代社會不懂的欣賞美與藝術。

但是作者認為這並不是唯一的解釋。

他認為「在每天通勤的路上遇到最受注目的小提琴演奏家無償表演」的機會,實在不屬於大部分人的預期,所以人們不是故意看不見、聽不見,而是他們正在專注於他們當下經歷的事:認真通勤、到達目的地,所以專注度並不會被轉移。

而那七位停下腳步的人,除了一名認出大師的人,另外兩人本身就是音樂家,另一人是三週前才聽過貝爾的演奏會,也符合科學實驗中所得出的結論,真正能夠增加注意到意外出現事物的原因,在於「個人的某項特點」與「該情境的某項特點」之加總配對。

尤其貝爾演奏的曲目,並不是大眾耳熟能響、比較通俗的古典音樂,抑或是電影配樂主題曲、這種更是容易與大眾生活經驗有相關的曲目,被忽略掉的機會就更是高了!

這跟教養有什麼關係呢?

我想到很多時候,孩子看不到一些我們能夠注意的事件,把爸媽氣得跳腳的同時,如果可以停下來想到大猩猩的實驗,轉個彎想想,其實孩子真的沒有看到!這並不是他的注意力有問題,而是他的生活經驗,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經驗並不相同,沒有一致的經驗累積,所以他看不見爸爸媽媽看得見的東西、意外、或是危險。

也就是說,他不是故意的。

誤以為你看得見的孩子也看得見,是一種認知錯覺

他沒有講也講不聽,打也打不動,他更不是教不動的孩子,他就是還沒有這個能力,也有可能因為他的生活經驗一直沒有給予他發現那些意外事件的相對應經驗。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高的專注度,只是孩子專注的事物,不一定跟成年人專注的事物一致,這些專注方向上的差異,其實也常常是親子衝突的起點。

科學家也說明,不只是根本沒有所謂「注意者」和「忽略者」的類別,人類演化中最重要的一個進展,就是我們能夠很專心的專注於應該專注的事物,進而忽略外在的干擾。

當增加工作難度,人們就必須投入更多注意力,就更容易忽略意外的事物,大腦的注意力資源有限,因此當我們使用的愈多,就愈不可能注意到意外事務。

當孩子專心的投入他的工作中,也會因為成長發展上,孩子自我挑戰,自主將工作難度提升,於是他就更容易忽略意外的事物。

不知道這樣分享完,媽媽爸爸們是否可以稍微深呼吸、消消氣呢?

這本書我看到很多跟和孩子之間相處上,容易出現誤會的原因,請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讀書心得分享唷!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0會員
23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這本書的原書名為「京大式 おもろい勉強法」,おもろい可說是面白い的関西弁,作者山極壽一,生於日本東京,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理學部並一路完成博士學位。擔任京都大學校長後,以獨特的人類學背景,展開了狂放思考學的田野實驗。 在京都求學與生活的那一年,著實給了我很多共感。
Thumbnail
這本書的原書名為「京大式 おもろい勉強法」,おもろい可說是面白い的関西弁,作者山極壽一,生於日本東京,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理學部並一路完成博士學位。擔任京都大學校長後,以獨特的人類學背景,展開了狂放思考學的田野實驗。 在京都求學與生活的那一年,著實給了我很多共感。
Thumbnail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 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大家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甚至否認有大象。 我們以為,閉上眼睛,日子好過一點。 我們以為,沉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Thumbnail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 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大家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甚至否認有大象。 我們以為,閉上眼睛,日子好過一點。 我們以為,沉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Thumbnail
最近看了本書英文名叫做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文名則叫做快思慢想(覺得中文書名取的非常巧妙,把這本書的精髓一語道破),書中用心理學解釋了很多商業社會中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現象,讓我對工作上很多現象有了新的體悟 ..............
Thumbnail
最近看了本書英文名叫做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文名則叫做快思慢想(覺得中文書名取的非常巧妙,把這本書的精髓一語道破),書中用心理學解釋了很多商業社會中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現象,讓我對工作上很多現象有了新的體悟 ..............
Thumbnail
最近看完的書跟教養似乎無關的書,天下文化出版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邊看我卻發現這本書跟教養上的連結,是非常多的呀!!! 這本書的起點是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的「你看不見那隻大猩猩」的實驗,榮獲: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 從這個起點開始,
Thumbnail
最近看完的書跟教養似乎無關的書,天下文化出版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邊看我卻發現這本書跟教養上的連結,是非常多的呀!!! 這本書的起點是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的「你看不見那隻大猩猩」的實驗,榮獲: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 從這個起點開始,
Thumbnail
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亞里斯多德 要真正的「看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不管在求學考試中以及各種文本的閱讀中,或者從生活當中,我們不斷在看,也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但不一定真正看懂,可是當我們真正看懂之後〈禪宗所謂的頓悟或許太玄了,但是我們常說到的「體驗」或「體會」,也庶乎近…
Thumbnail
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亞里斯多德 要真正的「看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不管在求學考試中以及各種文本的閱讀中,或者從生活當中,我們不斷在看,也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但不一定真正看懂,可是當我們真正看懂之後〈禪宗所謂的頓悟或許太玄了,但是我們常說到的「體驗」或「體會」,也庶乎近…
Thumbnail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專注力>智力? 從以前到現在,我總是沒辦法專心於一處太久,或許是被成年之前的眼疾所影響,本人的專注時間從來就不高於半小時,因此也學會了在課堂中擷取老師所說的重點,但若是遇到那種贅字或是口癖太多的人,往往會因為過度在意那些多於並重複的字詞,而更快速就失去注意力,也因此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艱難。 不過
Thumbnail
專注力>智力? 從以前到現在,我總是沒辦法專心於一處太久,或許是被成年之前的眼疾所影響,本人的專注時間從來就不高於半小時,因此也學會了在課堂中擷取老師所說的重點,但若是遇到那種贅字或是口癖太多的人,往往會因為過度在意那些多於並重複的字詞,而更快速就失去注意力,也因此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艱難。 不過
Thumbnail
好奇心—學習跟成長的良方 “如果我只剩一小時拯救世界, 我會花 55 分鐘釐清問題, 然後最後 5 分鐘找解方。 ” — 愛因斯坦 為何偉大的科學家之父寧可多花時間釐清問題而不是趕緊找解方呢?
Thumbnail
好奇心—學習跟成長的良方 “如果我只剩一小時拯救世界, 我會花 55 分鐘釐清問題, 然後最後 5 分鐘找解方。 ” — 愛因斯坦 為何偉大的科學家之父寧可多花時間釐清問題而不是趕緊找解方呢?
Thumbnail
自學生會每天都是熱愛學習的嗎?像弟弟這樣一直都是以興趣點燃學習動機的小孩,總也有不想學,或是被環境要求而學,不是自己想要學的時候。
Thumbnail
自學生會每天都是熱愛學習的嗎?像弟弟這樣一直都是以興趣點燃學習動機的小孩,總也有不想學,或是被環境要求而學,不是自己想要學的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