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看風駛帆

粵語:看風駛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每日一句粵語:1.看hon3風fung1使sai2(巾帆)lei6,2.受落

語料來源:影片2:30秒處:看風使(巾帆)lei6,就是中文的「見風使舵」。


lei6, 粵語另外造形聲字「𢃇」!有人以為是「艃」!那麼「使」字需用「駛」字!不過,在實際用法理,此字是「帆」義!那麼為何發「里」音呢? 其實,這又是禁忌語的例子!之前有「豬舌」不念「」音,而念「」音的前例!這裡的「帆faan4」跟「煩」字同音,不吉利,故改為「𢃇」,音近「利lei6」,寓意一帆「順利」的意思!。

另外,類似的俗語還有:「有風使盡𢃇」,「有風唔好使盡𢃇

《廣州俗語詞典》,就收了「有風使盡𢃇」詞條,解說為﹕「𢃇([巾里])﹕船帆。有風的時候把風帆放滿,讓船全速前進。比喻充分地利用有利條件去做有利於自己的事。」

順風不常有,來時就不應有所猶豫,立刻全數起帆,否則錯失良機。這個舉動相當「進取」,可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去盡便須承擔一定風險,但不行又好像「保守」了點。為此,航行中要不時留意風雲色變,適時「收」帆,在「風頭」吃盡的同時又可舒緩翻船的危機。換句話說,可盡卻不可盡到底,即是「有風唔好使盡𢃇」!

受落】sau1 lok6:為粵語中的俚語,意思泛指對他人所作的事情樂意接受,某件事情的發展符合自己的要求。

蟻民:這是漢語詞。猶小民。舊時統治者對老百姓的蔑稱。亦為老百姓在官長面前的卑稱。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今試還視我國人,蟻民之事官吏,下僚之事長官,有一不出于此途者乎?” 聶紺弩 《魯迅--思想革命與民族革命的倡導者》:“天才們給 中國 人民取個雅號:‘蟻民’,就是說人們的生命像螞蟻一樣的不值錢。”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3會員
967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語料來源: 每日一句粵語:無時停mou4 si4 ting4。不停也! 閩語, 1.無時閒 2.無時定tiann7 3.無時停 4.無時休 另外,華文台文線頂字典有收錄「無時恬 tiam7」。客語也有此詞:四縣「 mo11 sii11 diam24 」海陸「mo55 shi55 diam53
白居易所處的年代晚唐,正是大廈將傾,人心敗壞之時。所做詩詞,多所諷喻,但又平實易解,而這首新樂府詩,『天可度』,卻用了三個典故,說的是『人心叵測』,就算親如父子,近如夫妻,友如至交,在利益之前都有可能,翻臉成仇。其中一句,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對照今日的社會,說的義正嚴詞,大義凜
字音的流變,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避諱而改音,甚至改字! 而字一改,久而久之,後人不知緣由,就音隨字轉,這個字就改音了! 舉例: 這是苗栗劍潭古道,其中之一的客家歇後語看板。 【豬利傍酒 ---雙舌(蝕)!】 利字,在粵,客語中是舌頭的口語音字! 為何如此,因為在粵語 舌,蝕,兩字同音,「蝕」字
今日清明,加碼清明節詩賞析。最有名的是杜牧的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 網路上有粵語的頌讀:來看韻腳,紛,魂,村。分別是 fan1, wan4, cyun1,聽起來前兩個字的韻母 -an, 的-a, 病無發音,按閩語是ㄢ音,粵語聽起
中國十大哲理詩之一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ㄑㄩˊ,方言用字,為贛,吳,客,粵等所遺用。對應中文是第三人稱代詞,他。 客語用 佢gi11/gi55,粵語也用佢,keoi5 (渠發keoi4),
李商隱寫了很多無題詩,詩意曖晦難明,歷來無人可以完美解讀,其實,詩本是個人對當下時,地,物的情感抒發,只要你的心情對此詩有所共鳴,都可以拿來吟哦一番! 不知道為什麼會想起錦瑟這首詩,那種,虛幻,迷惘,哀傷,怨悔的心情充斥一整天。 然後,做了一個夢: 莊周臨崖聳立,風聲颯颯,抬頭四望,俾倪天地,
語料來源: 每日一句粵語:無時停mou4 si4 ting4。不停也! 閩語, 1.無時閒 2.無時定tiann7 3.無時停 4.無時休 另外,華文台文線頂字典有收錄「無時恬 tiam7」。客語也有此詞:四縣「 mo11 sii11 diam24 」海陸「mo55 shi55 diam53
白居易所處的年代晚唐,正是大廈將傾,人心敗壞之時。所做詩詞,多所諷喻,但又平實易解,而這首新樂府詩,『天可度』,卻用了三個典故,說的是『人心叵測』,就算親如父子,近如夫妻,友如至交,在利益之前都有可能,翻臉成仇。其中一句,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對照今日的社會,說的義正嚴詞,大義凜
字音的流變,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避諱而改音,甚至改字! 而字一改,久而久之,後人不知緣由,就音隨字轉,這個字就改音了! 舉例: 這是苗栗劍潭古道,其中之一的客家歇後語看板。 【豬利傍酒 ---雙舌(蝕)!】 利字,在粵,客語中是舌頭的口語音字! 為何如此,因為在粵語 舌,蝕,兩字同音,「蝕」字
今日清明,加碼清明節詩賞析。最有名的是杜牧的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 網路上有粵語的頌讀:來看韻腳,紛,魂,村。分別是 fan1, wan4, cyun1,聽起來前兩個字的韻母 -an, 的-a, 病無發音,按閩語是ㄢ音,粵語聽起
中國十大哲理詩之一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ㄑㄩˊ,方言用字,為贛,吳,客,粵等所遺用。對應中文是第三人稱代詞,他。 客語用 佢gi11/gi55,粵語也用佢,keoi5 (渠發keoi4),
李商隱寫了很多無題詩,詩意曖晦難明,歷來無人可以完美解讀,其實,詩本是個人對當下時,地,物的情感抒發,只要你的心情對此詩有所共鳴,都可以拿來吟哦一番! 不知道為什麼會想起錦瑟這首詩,那種,虛幻,迷惘,哀傷,怨悔的心情充斥一整天。 然後,做了一個夢: 莊周臨崖聳立,風聲颯颯,抬頭四望,俾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