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多元與包容只是一層乾燥易裂的表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末參加了一個給問題少年設計的創意思考工作坊。耗費整個週末出席一場激勵人心的活動實在不是我的風格,但活動負責人前陣子仗義協助了一項我被迫承擔、但人力與資源調配皆不合理的案子。就算是項人情債吧。
英文並沒有很流暢的我會受邀擔任全英文工作坊的輔導員,是因為我至少能夠進行中英雙語的翻譯。活動前的簡報已被告知少數學員恐怕需要中英翻譯的協助,但課程內容不會太難,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們真的低估了語言藩籬這回事

我負責的小組有三名英文為主、馬來文為輔的印度學員,兩名中文為主、馬來文為輔的華人學員。族群雖然不是造成語言藩籬的唯一因素,但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溝通分歧,族群是必然的因素之一。
族群雖然不是造成語言藩籬的唯一因素,但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溝通分歧,族群是必然的因素之一。
首先,在一個以英文為主要媒介語的工作坊裡,兩名華人學員就連基本的課程內容都聽不懂,需要全程聆聽輔導員的翻譯。主辦單位在理解了問題以後,也緊急改用了雙語進行活動,但一來,工作坊內容策劃負責人的馬來文並不是很好;二來兩名華人學員也不是全然掌握馬來文,最後即時的英中翻譯依然是必須的。
二、五名學員都不盡然掌握馬來文,要將工作坊的內容從英文轉換為馬來文來進行討論顯然並不容易,更何況華人學員還得透過我全程低聲翻譯的中文來理解這場活動,掌握度大大降低。最後所有的討論環節幾乎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印度學員飛快地以英文生產出結果,我將其翻譯成中文以取得華人學員的同意,達成共識以後再由印度學員對其他小組進行發表。
要將工作坊的內容從英文轉換為馬來文來進行討論顯然並不容易,更何況華人學員還得透過我全程低聲翻譯的中文來理解這場活動
這過程造成了兩個問題:三名印度學員的其中一名在英文拼寫方面有點障礙,但忙著翻譯的我無暇照顧她。於是無法在討論時做筆記的她,也開始找尋與華人小孩溝通的辦法。看著孩子們比手劃腳地找尋最適當的詞彙或圖案去表達彼此的看法,我感覺到了溫暖,但也知道,社會不能一直停留在比手劃腳。
其中一個華人學員的態度特別消極。大概十七歲的年紀,講話的方式卻像市場裡的華人大嬸一樣。只願意吃中餐,完全不碰其他類型的食物。在這個多元文化社會裡,她絕對只能活在舒適圈裡。後來我才發現她的母語是福建話,一個作為多元社會的媒介卻被主流邊緣化許久的語言,她只能在我長串的中文翻譯中找尋關鍵詞。這也導致她的中文聽寫都不好,即使允許她使用拼音也無法將中文拼寫出來,所以她很多時候都在放空的狀態,反正在她現有的能力範圍內,不管做任何形式的努力應該都是徒然的。
這就是我覺得她像大嬸的原因,那種對生命欠缺熱情,以及把“我不會”、“不知道”、“不能的啦”架設在自己周圍當作防護網的生活態度,唯一讓我覺得她青春的地方是她鍥而不捨地爭取所有可能的時間玩手游,但手游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辦法。
那十七歲女孩讓我覺得她像大嬸,是因為那種對生命欠缺熱情,以及把“我不會”、“不知道”、“不能的啦”架設在自己周圍當作防護網的生活態度
工作坊中的其中一項遊戲,是需要派一名學員從照片堆中找出五張照片,並將五張照片串聯成一個故事。我們組別裡最活躍、點子最多、英文也最好的學員,請我向那名消極的學員翻譯,要她去挑五張照片。消極組員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搖手拒絕,對著我瞪大眼說“我不會”。這名印度同學雖然沒有聽懂,但也看得出她想說什麼,馬上站起來堅毅地說:
“你必須去。不管你拿什麼照片回來,我肯定能把它串成一個故事。”

揭開幸福的表層

我想組別裡能力較好的學員應該也感受到心理上的負擔。道義上他們不能對語言不通的學員棄之不顧,但他們不能就此耽擱了工作坊的課業流程。在成果發表時還必須假裝這是全組一致的共識,雖然他們也不確定那兩名學員有沒有聽懂。
我們已經沒有強勢的政府了,畢竟在宣布緊急法令以後,我們再也很難假裝慕尤丁政府是強勢的。少了被妖魔化的假想敵,為何我們也無所適從起來?
不同的語言群在建國的道路上到底還是漸行漸遠了。雖然我們自豪於一定程度上的多元與包容,只不過這樣的多元與包容,也證明了彼此永遠並不可能達成太多的共識。只要不發生像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這麼嚴重的事,我們還是能夠接受那一表層的幸福,縱使內部千瘡百孔,有人被無可奈何地淘汰了,但只要生活相對平穩就好。
認清這點事實多少會讓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各種分裂議題改觀吧。
比如華教如今還站在前線抵抗的是什麼?我們已經沒有強勢的政府了,畢竟在宣布緊急法令以後,我們再也很難假裝慕尤丁政府是強勢的。少了被妖魔化的假想敵,華教頓時也無所適從起來,開始變得不知所云。
我們究竟為何要在這片國土上講華語。華語使我們的背景豐富立體起來,但身邊許多事情都好像在泡泡以外那麼地疏離。我有時候覺得英文讓我自由,只有英文好才能讓我放飛自我;但有時候我也意識到,當馬來文不夠流暢的時候,我看起來就像這個國家的局外人。
我還在努力抓住著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來西亞永遠呈現著多元“平衡”,但很多時候只是不同群體在各種限制底下啟動的一套自我保護機制,並且互相牽制,以致這些“平衡”在一些人眼裡看起來像“妥協”,政治上則廣泛稱之為“協商的結果”。實際上,大家都在各自的安全區裡發展各自的,沒有踩過底線的話彼此便不會開戰。
馬來西亞著名的網路媒體《當今大馬》(簡稱《當今》)今天突然把網頁界面編程黑白,原因無他,今早聯邦法院判決《當今》藐視法庭罪成,罰款50萬令吉。
當農曆新年的標準作業程序,竟然只允許家戶內的二十名成員一起吃團圓飯,而且不允許到廟宇祭祀,引起了軒然大波。由於夜市剛被准許營業,網民也開始號召“到夜市拜年運動”。
今天先是首相慕尤丁毫無預警地做了直播演講。他大概是馬來西亞史上做最多直播演講的首相了,只是內容一樣地膩。畢竟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兩天前防長伊斯邁沙比里的宣布:抗疫限行令會一直延續到本月十八日。
詭異的工作氛圍讓我窒息。一些人手配置與工作內容的安排已經超出我能力所及的範圍,突然好多事我都無法著手規劃與處理,必須乾等上司的指示。有時候一等就到半夜,我只好邊吃晚餐邊完成。因為沒時間陪小貓玩,晚上睡覺的時候她還來抱大腿,超級心疼。
結子姐姐的過世讓我陷入了抑鬱,我有點說不清楚為什麼。我想我心裡是清楚的,熒幕上的事都是假的,但拯救過我的笑容,現在卻變成怎麼也掙不開的刺。現實叫我痛苦,哭泣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可是人前我還是得世故,必須承認自殺這件事是錯的,抑鬱是個人先天的不足,可是我嘗試表示需要被理解時,卻被輕蔑的玩笑帶過了。
馬來西亞永遠呈現著多元“平衡”,但很多時候只是不同群體在各種限制底下啟動的一套自我保護機制,並且互相牽制,以致這些“平衡”在一些人眼裡看起來像“妥協”,政治上則廣泛稱之為“協商的結果”。實際上,大家都在各自的安全區裡發展各自的,沒有踩過底線的話彼此便不會開戰。
馬來西亞著名的網路媒體《當今大馬》(簡稱《當今》)今天突然把網頁界面編程黑白,原因無他,今早聯邦法院判決《當今》藐視法庭罪成,罰款50萬令吉。
當農曆新年的標準作業程序,竟然只允許家戶內的二十名成員一起吃團圓飯,而且不允許到廟宇祭祀,引起了軒然大波。由於夜市剛被准許營業,網民也開始號召“到夜市拜年運動”。
今天先是首相慕尤丁毫無預警地做了直播演講。他大概是馬來西亞史上做最多直播演講的首相了,只是內容一樣地膩。畢竟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兩天前防長伊斯邁沙比里的宣布:抗疫限行令會一直延續到本月十八日。
詭異的工作氛圍讓我窒息。一些人手配置與工作內容的安排已經超出我能力所及的範圍,突然好多事我都無法著手規劃與處理,必須乾等上司的指示。有時候一等就到半夜,我只好邊吃晚餐邊完成。因為沒時間陪小貓玩,晚上睡覺的時候她還來抱大腿,超級心疼。
結子姐姐的過世讓我陷入了抑鬱,我有點說不清楚為什麼。我想我心裡是清楚的,熒幕上的事都是假的,但拯救過我的笑容,現在卻變成怎麼也掙不開的刺。現實叫我痛苦,哭泣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可是人前我還是得世故,必須承認自殺這件事是錯的,抑鬱是個人先天的不足,可是我嘗試表示需要被理解時,卻被輕蔑的玩笑帶過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有時候講話會口吃,考托福口說的時候曾經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現在在澳洲當雲端架構師,指導企業設計和規劃雲端解決方案。 同時經營《中途筆記》部落格與 Facebook 粉專,曾受邀至各大企業擔任教練與講師、作品刊登 10 多個媒體。 #海外職場 #跨文化溝通 #雲端運算 #閱讀筆記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有時候講話會口吃,考托福口說的時候曾經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現在在澳洲當雲端架構師,指導企業設計和規劃雲端解決方案。 同時經營《中途筆記》部落格與 Facebook 粉專,曾受邀至各大企業擔任教練與講師、作品刊登 10 多個媒體。 #海外職場 #跨文化溝通 #雲端運算 #閱讀筆記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