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吃素,可以減肥嗎?

2021/04/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透過吃素,可以減肥嗎?
曾經我也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既然是問題,你就要去尋找方法解決,我選擇的方法是實踐。
是的,我曾茹素。
從小到大,我生活在佛道混合的家庭裏。身邊不乏信佛的親友,但茹素的不多,即使有堅持茹素的也僅僅是在初一十五每個月抱持兩天的慈悲心,吃吃會傷害地球的髮菜、齋料炒花椰菜,就真正意義上的素食而言,我的人際圈裏要到我在19歲加入到佛教團體工作以後,才直接接觸到常年茹素的人。
也因為加入了佛教團體,也因為曾經受到感召,夾雜了自己想要瘦身的私心,我開始吃素。當時候堅持了半年,那半年來的餐單,基本上就是植物油、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豆製品,當然還有不少的蔬食。吊詭的是,我沒有瘦反而胖了,體重飆升,我很苦惱。
低碳飲食後的身體變化。
不開葷,確實是很崇高的精神信仰,退一步說,如果身體並不適應這樣的飲食習慣,再崇高的精神,最終也要因為身體敗壞,而難以將信仰傳遞。
既然茹素不能瘦身,那我就得重新尋找方法來解決“肥胖”的問題。這世上,瘦身的方法論很多。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肯定聽說過地瓜瘦身。這套方式我用過,效果跟茹素一樣,最終彰顯的是你的“身寬體胖”,花半年時間實踐,這方法又被我打入冷宮,永不錄用。
接著另一套是七彩蔬食,也是茹素的一種,吃大量蔬菜、淋橄欖油、吃大量水果。經過幾星期實踐,我已難忍荷包消瘦,同時也難熬飢餓折磨,更要命的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瘦是瘦了,但接踵而來的是生病了。
在瘦身減肥的道路上,飲食法一直是很重要根本。不過,我們總被市場上流行的各種方式牽引著盲目迷信。老是相信有一套方法可以行走天下。實情是,天底下從來沒有一件事可以用一套辦法能夠解決的,尤其是生物性的。
動物生理結構的複雜,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并沒有一套簡單的理性推理、數學分析能簡單處理和解決,也因此,如果要瘦下來,或者活得比較健康,首要任務就是要先認同生物體的複雜和混雜性,否則,你老用單一思維去思考肉身這回事,恐怕要不斷撞墻。
我是何時開始醒悟,瘦要瘦得健康的呢?
說出來,營養學界的朋友肯定要撻伐。即使到現在,我始終認為賴宇凡的出現,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雖然很多朋友都抨擊她,說她所說的營養學觀點,有大半存在著讓人質疑的錯誤。不過,在整體大方向而言,就我這種好奇的實踐者來說,賴宇凡那三本“享瘦”書籍,倘若讀完并且試著去做一做,你會獲得想要的健康解答。
我這樣說,確實要負上責任。畢竟營養飲食這件事,不可以信口開河。不過,從我們所認識的許多飲食建議來說,試問,上從國家政策下到民間流傳偏方,有哪些飲食方法是絕對正確的呢?
尤其Ancel Keys的七國理論推出以來,在獲得美國權威心臟病協會和美國國會的背書,現在流行的“飲食金字塔”,不曉得讓多少人胖死了。目前,低碳、吃肥減肥、生酮大行其道,豬油椰子油等飽和脂肪重回臺面,我們信仰多年的不飽和脂肪、低脂、植物油瞬間成為危害,想來這營養學的圈子,真可以用“貴圈真亂”來形容。
無可否認,這個“真亂”的亂象,主要成因還在於商業資本和國家政策上。就好比我看醫生,醫生只能依照常規和已制定好的一套治療準則來判斷和給予建議;對病人,醫生不會破格超越常規,因為任誰都曉得,超越常規和準則,一旦發生醫療失誤,這責任不是誰可以輕易承擔。這話并不是說醫生有錯,只是在大前提下,醫生對病人開出的診斷是有一套專業準則和常規的,只要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内操作,絕對不會有問題,而如今對於肥胖或者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糖尿病、心臟病的飲食建議問題恰恰卡在這裏。
若要減肥先量腰圍。
又好比體重這回事,BMI體重檢測確實可以用來基本衡量一個人的體重是否超標。但如果將這套檢測用在有重訓并且有成效的人身上,那是很諷刺的。稍微有點人體構造常識的人都曉得,肌肉和脂肪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完全是兩碼事,一個肌肉多而脂肪少的人如果BMI超重,究竟他需要減脂還是減肌?這類問題,如果遇上“死腦筋”的醫生,恐怕會告訴你:“你的BMI超標了,該減肥。”
說回賴宇凡。
賴的出現,給我的最大收穫是,從她最“經典”的《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這本書裏,我吸收到了在當時很非一般、非主流的營養觀念。特別是吃素這件事。因為身邊有些同事極力鼓吹吃素,在我這個過來人看來,那是很不可思議的,正如前面所說,吃素確實是充滿信仰崇高精神的、是可敬的,但我遇到最荒謬的素食者是,自己懷孕時堅持吃素,孩子出生後也讓孩子吃素。
就我從賴的書籍、綜合阿金博士的飲食建議的觀點來看,讓未成年的孩子吃素,那是不想孩子正常成長。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長期吃素可能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身體缺乏維他命B12,雖然很多人都說,可透過其他方式如補給品來吸收。
問題來了,為什麽只要吃一塊牛排、豬肉、鷄肉可以解決的事情,非得搞到那麽複雜?非得用一大堆補給品來吸收可以從原食物裏吸收的營養成分呢?這種做法不就跟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一樣嗎?
擁有宗教信仰崇高精神是沒有錯的,但在吃不吃素這件事上,以我個人主觀視角出發,是沒太大必要的,我尤其針對“齋心不齋口”的人。我認識的一些讓我嗤之以鼻的茹素者,他們確實吃素,確實早晚都做早晚課,可做的卻是門面形式,而信仰内涵的,如:深入經藏、養心修心這些事情壓根沒做,單單齋戒了口而思想和行為上依然造業,這茹素還不如不茹。
當然,也有人不是因為宗教因素而持素,他們僅僅是為了地球生態著想,這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崇高精神,但就我的觀點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某些事物產生連接點的契機和時間點,尤其像我這種“逆向”的人,最怕碰到的就是他人積極在我面前提倡和宣揚他們所信仰的事情。
我并非不認同他們的推廣,只是當下因緣未具足,你硬要我認同,怕是强人所難。有句話說,強摘的水果不會甜,別試圖輕易改變他人的想法。這也是近來,我漸漸領悟的道理,進一步說,當你覺悟到有用的事情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和人生發生積極效用,實在不必急著為人師。許多年前,我也曾經在知道低碳、生酮、吃肥減肥的好處後四處宣揚,結果只換來一句——吃那麼多肉和豬油會心臟病。如今回想,那除了是痛的領悟,站在如今人人暢談我曾經推廣的飲食資訊反過來向我推銷時,我只能啞然失笑。
作為先行者,是孤獨的。尤其在飲食、思想和技術認知上的先驅。
正如健身這回事,我坦誠自己曾對健身房產生過極大的誤解和誤判,認為沒必要上健身房鍛煉,尤其是深蹲、硬拉。如今之所以改正思想,主要是因為透過學習,我瞭解到更多生理上,我們需要這樣做,至於堅持有氧確實有他的必要性,但從科學角度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重量的壓力會給身體帶來在肌肉和骨質上更堅實的保護,在減脂上,承擔大重量還能為新陳代謝、減緩老化上有更大和積極的作用。適當有氧是輔佐,無氧的重量訓練更應該堅持。
這些知識都是點滴從書本上換來,我常嘲諷喜歡報讀課程的人,明明一本幾十塊錢就可學到的知識,只要專注花一星期時間來學習,每天撥出一小時閲讀相關領域的書籍,不用半年你就可以成為相關領域的“半個專家”了。但人類與生俱來的“可以簡單誰想複雜”的惰性,卻讓我們走了更多彎路、撞了許多面墻。
幸運的人,可以如我這般找到正確管道、認識對的人,思想執拗又只想要在單一領域裏狗追尾巴的人,我只能報以同情目光,祝福他們。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現象的理解,如果不多管齊下,抱著好奇心持續接觸,往往很容易跌入平庸的惡裏頭。在飲食、健身這條道路上,我不敢說自己有多進取,但倘若要說我所知道的東西有多少,我想至少是比一般人多出很多倍。
然而,這個社會最諷刺的是“總白癡化”的人并沒有減少。東方人思想裏頭的“不恥下問”,或者我們所知道的活到老、學到老,并沒有在每個人的生活和思想中被真正明白和具體實踐。不論是電視、電臺時代的人,抑或如今的科技智能時代,總白癡化現象只見加劇而未見減少。可怕的是,我們的學習和認知方式,如今更趨向單一的平庸化,在社會達爾文主義情境中如頭套所料袋的狗那般瀕死的愉快著。
平庸無處不在,老問題的惡,在我們周遭無限循環。就拿閲讀與學習這件事來說,常有人問,為什麼需要閲讀?用詹宏志給出的解答:“閲讀書籍它可以形塑我們的模樣、構造我們的人生目標,決定我們的未來去向。在閲讀書過程中,書本會帶領我們去往一個危險的地方。”那塊危險的地方,對我而言就是跳脫常規,打破我們被舊有教育洗腦的認知。這并不是說教育不好,教育最好的是它給了我們識字的機會,當我們識字了就要學會閲讀,唯有透過閲讀,才可能發生思想上的突變、質變,讓我們更有勇氣和積極的舉起知識的火把,探討真相,追尋真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Nigel Ng
    Nigel Ng
    80年代人。喜歡讀書。不希望被看見的文字工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