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與人對話》| Ep. 2:朋友|你知道這迷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大概就是我在搭車的狀況(來源:網路)

這大概就是我在搭車的狀況(來源:網路)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在各類的平台切換間,我看不到他們抬起頭過。


「ㄟ~你知道這個嗎?」
「靠杯喔~不要再統神端火鍋了啦!」
「天哪~這梗圖好白癡哦!」
......


每一句對話的內容都離不開他們的手機;或者說,這根本不是對話,因為根本沒人在對話,每個人都想要說,但是卻沒有人想要聽。我坐在離他們兩張桌子之隔的座位整理文件,兩個小時過後我離開了,他們的雙眼還是依舊死盯著螢幕不放。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來源:網路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來源:網路

我很喜歡的作家、演說家 Simon Sinek 在探討千禧世代的特性(The Millennial Question)時提出了很獨到的見解。

人類生來就有歸屬感的追求,我們也渴望與他人產生連結,但是在我們最應該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係、練習社交技能的國高中時期,讓手機介入了這一段旅程;導致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互動建立長遠以及有意義的兄弟情誼、好姊妹。面對現實生活的社交無助感,於是我們繼續投身到網路世界尋覓慰藉。

在大學的課堂上,教授跟學生往往是兩個世界的生態;教授專注的是言語的闡述,但學生的注意力在手機上,每個人都活在屬於自己的楚門秀。近期我跟教授探討到一個現況,社交能力失去早就不是新鮮事了,很多學生甚至連口語表達、主動聆聽的能力都在式微;這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很多人已經不再開口了,打字、貼圖、表情符號比較豐富。有了這些科技媒介的加持,又何來需要開口的動機呢?因此我們成了人類史上最孤獨的群體。

美國作家梭羅(David Thoreau)在1845年選擇獨自到康科特(Concord)附近的「瓦爾登湖」(Walden)過了兩年低量社交的隱居生活;之後所出版的著名散文集《湖濱散記》便是記錄這兩年的隱居生活。之所以會強調「低量社交」便是因為梭羅對於社交的反思: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得太『黏稠』了。在我們跟其他人社交之前,最好先學著如何體驗事物。」

梭羅提到了很重要的事,「體驗生活」;事實上,跨越近200年的哲學反思,套用到現今數位時代下的人際關係仍繼續應驗著我們的「黏稠社交」。我們把關心朋友的想法誤植成了追蹤好友在社群平台上的現實動態、發文分享、按讚多寡... 害怕錯失的恐懼驅使著我們不停地在各個畫面之間游移,手指在Instagram 的現實動態上著了魔似的一直點只是為了不要錯過任何一個人的動態。

那些青澀的國高中生們,把「體驗生活」的時間貨幣全押在了網路上,所以也不難看到「線上熱絡,線下冷漠」的尷尬場景。我們邁入一種新型態的青少年記憶,而這樣的常態就如同Simon 在訪談提及的:

因為受不了在現實生活的社交挫敗,所以只好繼續投身網路的懷抱,導致愈來愈依賴網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16會員
250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1/05/04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2021/05/04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13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Thumbnail
2021/04/13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所有人都承認,自己具備其中一者:容易分心、難以閱讀長文,或只記搜尋方式而非內容本身。
Thumbnail
所有人都承認,自己具備其中一者:容易分心、難以閱讀長文,或只記搜尋方式而非內容本身。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因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獨處已變成一種技能。現在的科技生活,早已讓人不必說話,也能進行交流。把這種情況想得浪漫點的話,網路上的文字交流,彷彿是某種心電感應。但使用社群,倒也不見得等於在進行社交。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最常見的狀態,莫過於一直在網路上,接近無意識地漫遊。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三合院,還在用大灶煮熱水,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生活,沒想到詢問同年紀的朋友他們都說小時候就有熱水器了,讓我很是驚訝! 轉眼間,現在已經是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了,但還是一樣,大家還是跟我小時候一樣會比較用的手機是不是最新的或是蘋果的。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暫離日想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三合院,還在用大灶煮熱水,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生活,沒想到詢問同年紀的朋友他們都說小時候就有熱水器了,讓我很是驚訝! 轉眼間,現在已經是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了,但還是一樣,大家還是跟我小時候一樣會比較用的手機是不是最新的或是蘋果的。 你會如何設計自己專屬的暫離日? 暫離日想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不論你發什麼,我都不相信你是真的過得好。   對社群軟體越來越厭倦,不過是把人與人關係裡的討厭複製到了社群軟體上。沉默當然不是今晚的康橋了,是我們現實中的關係。
Thumbnail
不論你發什麼,我都不相信你是真的過得好。   對社群軟體越來越厭倦,不過是把人與人關係裡的討厭複製到了社群軟體上。沉默當然不是今晚的康橋了,是我們現實中的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明白,自己正身處在沒有手機,形同於與社群脫離的網路時代。成天受未讀訊息通知追殺,還有幾個人訊息未回,哪些存在相簿裡的圖片尚未發送出去⋯⋯諸如此類其實沒有立即做也不會影響人生的瑣事反倒成為每天耗費我們大量時間的主要工事。
Thumbnail
我們都明白,自己正身處在沒有手機,形同於與社群脫離的網路時代。成天受未讀訊息通知追殺,還有幾個人訊息未回,哪些存在相簿裡的圖片尚未發送出去⋯⋯諸如此類其實沒有立即做也不會影響人生的瑣事反倒成為每天耗費我們大量時間的主要工事。
Thumbnail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 我看著我眼前的那些人,我只是觀望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怎麼說話。突然,我的同事轉過頭來說:「我們就是離不開手機,是吧?」我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在等待的時刻,看著我們眼前的那群人,全都看著手機,還真是有一種錯覺。 隔天,看看捷運電車裡的那群人,我們
Thumbnail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 我看著我眼前的那些人,我只是觀望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怎麼說話。突然,我的同事轉過頭來說:「我們就是離不開手機,是吧?」我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在等待的時刻,看著我們眼前的那群人,全都看著手機,還真是有一種錯覺。 隔天,看看捷運電車裡的那群人,我們
Thumbnail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Thumbnail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