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台灣社會族群與階級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語:lūn tâi-uân ê tso̍k-kûn hām kai-kip
台灣有很多種社會群體,這些社會群體根據階級、族裔、價值觀、與地理位置可以分為幾個族類,下列的分法主要是靠城市跟鄉村各類階級比對之後得到的看法。我認為這種分法能夠說明目前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趨勢:
外省權貴
政黨:國民黨居多
宗教:儒教(少數披著新教的偽裝)
生育率:1~2
人口占比:<1%
狀態:跡近滅絕
藉由老蔣遷台而來的族群,在90年代前對台灣政治具有非常大的控制力,民主化後因為大量人口外移+低生育率而逐漸滅絕,其生態位預計在二十年內將會被本土權貴完全取代。
本土權貴
政黨:民進黨居多,少數支持國民黨
宗教:新教與道教
生育率:2~3
人口占比:<1%
狀態:穩定擴張
清領與日治時代的士坤階級演變而來,雖然經過白色恐怖與二二八,但是其人口仍然處於穩定成長的狀態,加上自民主化後外移的情況不如以前明顯,目前正在填補外省權貴人口崩潰後的生態位。
與歐美國家之同行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真正忠誠於本土權貴的中產階級,只能仰賴意識形態的方式和布波族結盟。
布波族
政黨:民進黨跟台民時力搖擺
宗教:少數新教,其餘沒有固定宗教
生育率:<1
人口占比:25%~35%
狀態:自然而然的減員但是靠著來自於其他族群的補充因而人口占比持平
全名:布爾喬亞-波西尼亞人,為台灣中產階級的主要組成份子,年薪大約50萬到100萬,特點為儘管比世界其他地區的中產還要富有卻可笑的認為自己非常窮。因而成為拒絕生育的理由(但實際原因是只想享樂不想生育)。
本質上是美國全球化體系的產物,儘管如此在政治上卻具有一定程度的活躍性,是民運的主要動力來源,每批民運都會產生大量的領袖並提供本土權貴大量的管理人才。其中少數具有成為真正中產的潛力,但是依然改變大多數無可救藥的事實。
都市無產
政黨:除少數忠誠者,在所有政黨搖擺
宗教:偽)道教
生育率:<1
人口占比:15%~25%
狀態:自然減員並被移民取代而逐漸滅絕。
由外省低端人口與本土都市下層組成,特點在於極端仰賴社會福利體系存活,因而無子女者居多,因為這個特性而快速減少,其人口組成將會被外來(主要是非台灣地區的)移民所替代。
真鄉民
政黨:民進黨(南部)與國民黨(北部),但是近年來支持民進黨者有增加的趨勢,特點是多數會跟著本土權貴投票
宗教:少數新教,其餘道教跟佛教
生育率:1~3
人口占比:25%~35%
狀態:因都市吸收人口能力降低而逐漸持平,但是重建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台灣草根勢力,特點是對地方勢力有忠誠度但政治意識形態低落,大多數篤信宗教,為台灣文化的基礎,在二十世紀受到國民黨版現代化重創。但是在民主化後開始逐漸復原。
隨著地方自治的深化,與草根勢力和本土權貴的關係網再深化,在未來仍然是台灣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
高山族
政黨:國民黨居多,但是近年來支持民進黨者有增加的趨勢
宗教:新教與萬物有靈論的混合
生育率:少數有到3以上的
人口占比:5%~10%
狀態:快速擴張
遠古部落組織的殘留,特點是生育率高與參政率高;以及不易改變政黨忠誠度。雖然現在勢力不大,但因人口暴漲,未來對政治的影響度想必也會上升,假以時日將會成為足以左右台灣政治的重要勢力。
推測的未來趨勢
隨著外省權貴的崩潰,本土權貴將會長期控制台灣政治的鐵票倉,這會導致民進黨自民黨化,並長期控制台灣政壇,未來非民進黨勢力只能仰賴意外才能勝選。因此若是短期中國共產黨沒有成功入侵台灣,預計中華民國將會在不久的未來解體,並被台灣共和國所替代。
而台灣的主要長期問題在於都市人口生育率低落,與中產階級缺乏忠誠度。長期下來會導致外來移民(主要來自菲律賓、越南以及印尼)填充都市下層人口,因為現代一元主義的思想已被後現代多元主義所取代,這將會導致族群之間的割裂,最終形成長期問題。
95會員
13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那就唱歌吧》:轉型正義與台灣社會的對談  #海島演劇 #那就唱歌吧 #轉型正義 #心得向 文中較多個人觀點 #爭議性 觀看前請保持和平包容友善   接續上文所談到台灣自身的轉型正義問題,現在主流討論圍繞著兩個主軸,分別是國民黨版本的民主轉型已完成論調,與民進黨的過去錯誤未彌補主張。   以下所述的「現行的轉型正義」將以「促進轉型正義
avatar
王水星
2021-07-18
解嚴下的歌曲與台灣社會的連結—以滾石唱片的為例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avatar
雲瑾
2021-07-08
建築與社會的對話 – 2021年夏天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看見台灣建築從2021年7月8日開始,在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中,裘的團隊將呈現台灣的建築還有社區再造的案例,有別於比賽型的大型建築,裘選擇的案例具有更多的文化特色,例如作為宜蘭河慶和橋人行用的津梅棧道,由太平山林業作為靈感而生的羅東文化工場,台中豐原花博竹跡館等等
Thumbnail
avatar
Stevehuang
2021-06-17
網路治理及其概念介紹—以法院與社群平台使用者為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公司治理」,但大家是否聽過「網路治理」?網路治理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所謂的「網路治理」,是全球網路「多方利害關係人」根據每種角色所制定與實施的共同規則,旨在規範全球網路發展及使用。國際間探討網路治理議題範圍相當廣泛,2015年聯合國科學及技術促進發展委
Thumbnail
avatar
建佑律師_NoMoreLaw
2021-05-30
【綠色新政系列】一個兼具環保與社會正義的進步訴求 從美國與台灣看綠色新政 因為疫情的關係,想必大家都是要出門配戴口罩、不能出國旅行、很多活動也都被迫取消吧。筆者也和大家一樣,正經歷著各種疫情帶來的困擾。不過,這場疫情不只是為許多事物按下暫停鍵那麼單純而已,它更是一個警示,提醒人們重新思索環境的永續發展。 自從疫情開始延燒後,有不少自然環境開始"復甦" 的跡象。根據BBC的
Thumbnail
avatar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