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換汽車的新一輪工業革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媒體轉不轉戰網絡,根本上來說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因為傳統媒體本身就錯過了Web2.0的關鍵時刻,簡單來說,也就是在最該挖掘“護城河”的時期,傳統媒體不但沒有在管理、品牌、留住人才等關鍵問題上停頓下來檢視自己的問題,而且還對網絡的存在不當一回事,並不認為這是“馬車換汽車”的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東方日報轉戰網絡版,如果網絡真的容得下媒體的話,尤其是傳統媒體,那獨立新聞在線如今應當還存在。當今大馬也不用積極向支持者尋求打賞。

傳統新聞和文化媒體的萎縮,就是“護城河”的失守。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傳統媒體光環逐漸消失,不論報紙、電台、電視台都萎縮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彼此還在瓜分彼此本來就被科技巨頭瓜分到沒有半點空間的“剩余價值”。這現像看起來十分讓人摸不透,不禁要感嘆,難道沒有其他模式,突破重圍,讓傳統媒體變革?

模式,應該是有的。往好的方向想便是,我們還沒有找到。

那找到了,所謂“模式”或方法能用在傳統媒體上嗎?

我只能抱歉的說,很難。

傳統媒體過往的平台優勢,從2015年網絡科技時崛起後,所謂的“平台優勢”就不再存在,當文字、聲音、影像、圖像如此容易輸入和導出的情境裡,我們印像中的媒體平台如果還是維持舊有的管理、品牌、人才、經營模式,美好的光明只會繼續落在由程序員以數據、深度學習等方式打造的科技巨頭的招牌上。

朋友問我,怎樣看東方日報的紙本轉戰網站?

我說,轉戰是噱頭,問題出在沒有活水(資本)注入。

回到報紙最初被發現的情況來說,以西方而言,出版本來就是獨資或極少數有錢人的平台,直到人們發現出版可透過廣告專區利潤,於是它便轉變成一個包有“文化使命”和改變社會,同時可盈利又可傳播資訊的平台。這種形成,後來移植到中國也是一樣的。

在新聞報紙風行的時代,媒體一直是所向無敵的霸王,與此同時,因為有利可圖,守護這個“霸王”地位的人,大部分都是精英階層的人士。如果拿今日的媒體人才與昔日的媒體人才相比,那是無法比擬的,單單就接受新思潮,以及是否擁有批判和被批判的勇氣,都變成絕對的中庸去了,那也就別說為何科技企業財大氣粗了,因為它們也曾經是過去的你。

在面對一群由新精英階層,而且數學腦袋還那麼好的科技人才時,知識精英和人才嚴重匱乏的傳統媒體,必然走向絕境。至於能否絕境逢生,從網站上殺出一條血路來,我以為可能性不大。單單就傳統媒體裡沒有一個像樣的程序員團隊,就足以讓傳統媒體輸人兩個太陽系了。倘若以個人經營自媒體形式,倒可能創出新天地,若是以龐大企業組織試圖在網站和APP上開創“新天地”,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這機會是實在是太難了。

回到重點!真正讓一家媒體經營不下去的,依舊是資本問題(GoPro、Uber、OYO等科技新創公司也面對過資金匱乏的問題,沒人丟錢給你燒,你怎樣也燒不起來,不能什麼事都怪疫情)。在沒有任何投資人願意投資傳統媒體的情況下,傳統媒體除了繼續吃老本,電台、電視台、報紙互相內卷外,我實在看不到傳統媒體的新去向。

不過,媒體不會消亡,或者說,資訊傳播是不會消亡的。將來,新聞系或許會被關掉,但傳播系卻會很發達。

以上是我的一點隨性觀點,純屬主觀判斷,沒有任何數據支撐,聊以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gel Ng的沙龍
19會員
65內容數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現象觀察
Nigel 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接下來我又要恢復Substack那邊的電子報的發報。其實五月之後我的發文頻率就很高,累積文章量也很多,一直沒有發電子報的原因,是在思考「方格子」這邊的文章,有哪些是持續保持上鎖,不會把精簡版放到電子報去?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個貼文,大意是說, 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正在「斷崖式銳減」。 連馬雲這樣的人物,2005年之前的相關資料也都沒了。 他說, 原因當然是跟政治審查有關, 但另一個理由是,很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都消失了。 或許這樣說:新形態的影音服務出現, 從前的文字資訊的服務,不敵競爭,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個貼文,大意是說, 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正在「斷崖式銳減」。 連馬雲這樣的人物,2005年之前的相關資料也都沒了。 他說, 原因當然是跟政治審查有關, 但另一個理由是,很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都消失了。 或許這樣說:新形態的影音服務出現, 從前的文字資訊的服務,不敵競爭,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企業需要持續調整以契合市場需求,轉型是必然需要面對的挑戰。科技發展、ESG轉型、電動車、AI轉型、敏捷管理等需求頻繁。成功轉型的比例僅有20%,建議引入變革急迫感、強大變革領導團隊、建立明確願景與溝通、去除障礙、創造短期戰果、不宣佈勝利過早、深植變革文化。參考「領導變革:為何轉型未竟其功」。
Thumbnail
企業需要持續調整以契合市場需求,轉型是必然需要面對的挑戰。科技發展、ESG轉型、電動車、AI轉型、敏捷管理等需求頻繁。成功轉型的比例僅有20%,建議引入變革急迫感、強大變革領導團隊、建立明確願景與溝通、去除障礙、創造短期戰果、不宣佈勝利過早、深植變革文化。參考「領導變革:為何轉型未竟其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