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歐洲民粹與極權,公共媒體存與留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擁有公共媒體的國家,人民獲得更多的優質新聞以及真確的資訊。」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
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全球疫情當中,公共媒體在歐洲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宣導制定的相關政策,也教導了人們正確的防疫資訊。
身兼人民喉舌及政府監督者的公媒,按理其獨立性和經濟來源應受到法律的保障。
然而,這些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公共服務頻道,近年來卻接連受到政府以及極端主義的挑戰。

「對於記者的攻擊不斷增加,嚴重到需要聘請隨扈人員,這一點也不正常。」

-荷蘭新聞工作者協會 秘書長Thomas Bruning
圖片來源:ROBIN VAN LONKHUIJSEN / ANP / AFP
西歐-民粹主義的挑戰
曾被譽為世界一流媒體的BBC,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是向人民所徵收的電視稅,除非住戶主動申報家中沒有電視或者不收看BBC任何節目, 否則多數的英國家庭一年須繳交157.5英鎊(台幣 6,150元)的電視稅。
即便在疫情期間,收視率獲得不錯的成長,但是長期對於政府的溫和立場以及立場左傾的報導角度,新聞議題設定經常在環保、人權及跨性別等議題打轉,因此被戲稱為「都市人的節目」,使得立場右傾或者居住鄉村地區的閱聽者相當不滿,就連英國首相強森也曾批評BBC的不中立立場,揚言要取消BBC賴以維生的電視稅,改變成使用者付費的訂閱制。
除此之外,現在又多了Youtube和Netflix等串流影音媒體的競爭,電視不再被視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人民對於BBC的收看率年年下滑。
旨在通過向公民提供客觀報導來鞏固民主,並以BBC為雛形的德國、荷蘭以及瑞典公媒也受到了相同的挑戰。
在荷蘭,疫情在秋季後逐漸惡化,不斷攀升的失業率以及政府的封城政策,人民的不滿滋養了極端的民粹份子,在極右派的帶領下,原本的抗議遊行演變成警民對峙的暴力衝突,導致許多商家、醫院遭到洗劫和破壞。
在今年議會選舉中,荷蘭極右翼於150個席位當中獲得了29席,這是歷史以來最多的席次。

「公媒代表全體人民的"廣泛共識"在國際上發聲,但一個國家真的存在廣泛共識嗎?」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東歐-掌權者的迫害
公共媒體的獨立性受侵害的現象,始於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00年的掌權,新聞節目必須必須經過政府審核才能播送,在東歐的前蘇聯國家也開始依樣畫葫蘆,透過鑽漏洞,將人民的喉舌改造成了黨的喉舌。
最先以普丁為仿效者的是匈牙利總統維克多·奧本,2010年,他透過鑽法律漏洞,將匈牙利公媒重組成空殼公司,以躲避監督,成功讓公媒成了個人的宣傳工具。
在波蘭,自從法律正義聯盟在2015年獲得執政權,公媒TVP成為了政績的傳聲筒,立場保守的法正聯盟除了宣傳同黨的候選人,甚至推播反對移民的以及反猶的偏頗新聞,波瀾的新聞自由指數也從2015年的第18名掉到了62名。
2019年,波蘭公媒TVP充滿民粹主義、偏激的報導下,最終導致格但斯克(Gdensk) 市長亞當維茲在一場募款活動上遭到極端份子刺殺,身為親歐自由派的反對黨成員,亞當維茲支持移民政策以及LGBT議題的立場,成為執政黨的箭靶,經常在媒體上引述毫無根據的資料,指控他透過慈善募款來支助共產主義以及納粹團體。
儘管在事後,法院判定TVP需為煽動仇恨情緒的危險行為負起相關責任,但TVP自今仍未給予任何賠償,這樣的政治悲劇,是自1989年共產主義結束以來,從未見過的。
總結
大數據的演算,提供了人們便捷的生活,社群媒體自動推播我們所感興趣的資訊,為每個量身訂做不同的社群環境和體驗,也協助我們輕易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此深厚的同溫層,也意味者我們難以接觸到社會中抱持其他觀點的另一群人,這將會加深社會中的對立與不信任,嘲諷和謾罵取代理性溝通,候選人和立場的選擇成了智力測驗,這樣的現象最終引領我們走向仇恨動員和社會兩極化。
彼此的包容及穩固的制度,任何一者受到破壞,皆會是民主最大的不幸。
當媒體不在擁有監督政府的第四權,並以公平客觀的立場保障人民知的權利,接踵而來的將會是民粹主義的壯大以及掌權者的無限擴張。
資料來源:
7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12.08~ 波兰众院通过限制非欧洲经济区投资者持有媒体主要股权波兰众议院通过法案,禁止国内传媒由非欧洲经济区的投资者持有主要股权,被指是遏制国内一间多次批评政府的美资新闻频道。 法案以228票赞成,216票反对通过。反对派批评,投票结果是对自由的攻击,亦攻击独立于政府的媒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对法案深感不安,认为是针对波兰收视率最高的独立新闻频道。
Thumbnail
avatar
delvitoa011
2021-08-12
《歐洲與戰略模糊》讀後感-台灣人民必須抗議歐美以「戰略模糊」政治操作阻擾「台灣人民自決權」。由於台派的御用學者和政客不間斷地穿梭美國國會積極的運作,以致即使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含蓄地邀約台灣人民「主動的」站起來,然至今亦有不少美國政府官員和智庫研究員,主張採取「戰略模糊」策略,繼續塑造中華民國台灣當局美好的國際形象欺騙台灣人民
avatar
Sherry
2021-04-03
美中關係的新轉折 (4) : 美國、歐洲與俄國的基本構想美國準備要打的是消耗戰,也就是跟蘇聯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的擴大版。其中你會看到,美國會存心踩中共的紅線,激怒或羞辱中共,讓中共更沒有安全感,於是對外採取更加敵意與高傲的態度…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1-04-01
歐洲與中美新冷戰:評析潛在危險以及歐洲的選擇現正上演的美中新冷戰,歐盟則作壁上觀不願捲入美中紛爭當中。然而歐洲有可能在這波選邊站遊戲當中,能夠獨善其身嗎?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是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就指出歐盟如果不能對涉中議題展現團結的態度,反而可能在中美紛爭中失去話語權而且終將被美國施壓做出選擇
Thumbnail
avatar
Trans皓
2020-08-05
與歐洲有投資和貿易的公司,請留意最新的歐盟租稅不合作名單雖然過去一個月,新聞的版面幾乎都是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導,但對於與歐盟各國有投資、交易等往來,使用境外公司(常稱的OBU公司)並註冊在「常見免稅天堂」的企業來說,不得不留意,歐盟於2020年2月18日公布最新的租稅不合作名單,特別是黑名單榜上有台商最愛的開曼、賽席爾、薩摩亞等地…
Thumbnail
avatar
柯若
2020-03-03
民粹與民主的差別民粹不等於民主,所以民粹的本質是「反民主」,不願聽從多數民意,並且破壞民主制度,這就是民粹跟民主的差別。不過,民粹跟民主還是經常被搞混,人民經常被民粹所愚弄。 原因是民粹經常自稱自己是民主,所以民粹有著民主的外觀,並且利用民主的制度來奪權,
Thumbnail
avatar
凱夫斯基
2020-02-15
劉仲敬訪談 015 @ 20181212 論歐洲與鄭成功20181218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5集整理文稿
Thumbnail
avatar
陳易宏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