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對於大學生的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個邁入大學畢業潮的季節又到了,很多大學生要被丟進職場叢林裡面,想盡辦法生存下去,在退去學校這層堅厚的保護殼之下,我們真的有能力自己生存下來嗎?我們知道自己有哪些籌碼甚至能力嗎?我們知道以後職場趨勢變化會如何嗎?我們知道自己就算迷茫也該如何往前進嗎?我觀察到很多大學生在面對職場的選擇,或是未來的生涯規劃甚至到解決事情能力的方法,都缺乏兩個重要的要素歸因所導致的。
第一、想像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九年一貫的教育,現今十二年國教,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規劃的目標都非常一致,就是考上好學校,非常簡單、單一的目標,這樣也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非常狹隘,導致我們以後不管是大到在職涯發展或是小到在執行某個項目在評估結果時,我們沒有能力去想像說,會變成怎樣,這時候可能很多人會想說,對於職涯發展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到會怎樣就怎樣的,那我只能跟大家說,對於不做功課、或是了解事情永遠很片面的人來說,那種想像力不是那麼有幫助到自己的,沒有適時地去觀察市場、社會的蛛絲馬跡,也沒有去了解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很容易變成空想,不過,我很鼓勵這種空想,因為總比沒有想還好,透過修正自己連結以及做功課的範圍,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建造自己的想像力。
第二、創造力:創造力跟想像力多少有些連動,而創造力不是很容易被定義的能力,也很難被一個標準化的能力,不過可以透過大學生如何給東西定義、給連結的過程,觀察出他的創造力如何,這項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發揮的出來的程度不太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度還有思維,我認為要擴大自己的框架,必須要先了解自己的角度在哪裡,不先清楚自己的思維還有角度,怎麼可能要知道如何擴大,很多人常說:「我怎麼沒想到。」其實不是我們沒想到,因為我們再怎麼想都想不到,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麼,不過當我們有這層觀察之後,可以去踩踏外面的世界了,至於要怎麼踩踏,就是在訓練自己創造力的技術了。
對於想像力跟創造力的呈現,我認為很多時候會受到空間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常以為我們擁有的空間就只有這樣而已,不過當我們回頭過來想想,只要我們想辦法跳出去,就會發現空間其實很大、彈性很多,要練習跳躍的過程,就得先理解自己的想像在哪裡、能夠做的事情有多少,以及自己的限制在哪裡等等,好好去理解自己理解的範圍後,其實要跳出去就比較輕易了,這也是在期許我自己在畢業之際,可以看到這個層面的自己,也期許台灣的每個新生代,可以翻轉,創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從沒有想過這一天沒有預警地,來的如此突然。絲毫沒有痕跡、也沒預告、沒給機會準備,就從世界上消失了,我曾經問過天,為什麼要讓你走的這麼倉促,我曾問過天啊,為什麼要給我那麼多找不到答案的問句。 我從來就只是都不敢想而已,因為我害怕它.....
我從沒有想過這一天沒有預警地,來的如此突然。絲毫沒有痕跡、也沒預告、沒給機會準備,就從世界上消失了,我曾經問過天,為什麼要讓你走的這麼倉促,我曾問過天啊,為什麼要給我那麼多找不到答案的問句。 我從來就只是都不敢想而已,因為我害怕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Thumbnail
未來的日子值得期待嗎?我們又是否曾想像過自己未來的模樣和生活?
🌟 想像力,是我們的超能力,但無奈漸漸被世界封印。 🔒 大人的言語、社會的期待,讓我們的眼睛失去了光芒,漸漸成了分數的奴隸。😔 📚 教科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真理。一個未知且充滿可能的世界正等待著我們展翅高飛。🌈   🔥 好奇心,讓我們對世界保持永不熄滅的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Thumbnail
未來的日子值得期待嗎?我們又是否曾想像過自己未來的模樣和生活?
🌟 想像力,是我們的超能力,但無奈漸漸被世界封印。 🔒 大人的言語、社會的期待,讓我們的眼睛失去了光芒,漸漸成了分數的奴隸。😔 📚 教科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真理。一個未知且充滿可能的世界正等待著我們展翅高飛。🌈   🔥 好奇心,讓我們對世界保持永不熄滅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