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邁入大學畢業潮的季節又到了,很多大學生要被丟進職場叢林裡面,想盡辦法生存下去,在退去學校這層堅厚的保護殼之下,我們真的有能力自己生存下來嗎?我們知道自己有哪些籌碼甚至能力嗎?我們知道以後職場趨勢變化會如何嗎?我們知道自己就算迷茫也該如何往前進嗎?我觀察到很多大學生在面對職場的選擇,或是未來的生涯規劃甚至到解決事情能力的方法,都缺乏兩個重要的要素歸因所導致的。
第一、想像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九年一貫的教育,現今十二年國教,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規劃的目標都非常一致,就是考上好學校,非常簡單、單一的目標,這樣也導致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非常狹隘,導致我們以後不管是大到在職涯發展或是小到在執行某個項目在評估結果時,我們沒有能力去想像說,會變成怎樣,這時候可能很多人會想說,對於職涯發展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到會怎樣就怎樣的,那我只能跟大家說,對於不做功課、或是了解事情永遠很片面的人來說,那種想像力不是那麼有幫助到自己的,沒有適時地去觀察市場、社會的蛛絲馬跡,也沒有去了解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很容易變成空想,不過,我很鼓勵這種空想,因為總比沒有想還好,透過修正自己連結以及做功課的範圍,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建造自己的想像力。
第二、創造力:創造力跟想像力多少有些連動,而創造力不是很容易被定義的能力,也很難被一個標準化的能力,不過可以透過大學生如何給東西定義、給連結的過程,觀察出他的創造力如何,這項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發揮的出來的程度不太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度還有思維,我認為要擴大自己的框架,必須要先了解自己的角度在哪裡,不先清楚自己的思維還有角度,怎麼可能要知道如何擴大,很多人常說:「我怎麼沒想到。」其實不是我們沒想到,因為我們再怎麼想都想不到,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麼,不過當我們有這層觀察之後,可以去踩踏外面的世界了,至於要怎麼踩踏,就是在訓練自己創造力的技術了。
對於想像力跟創造力的呈現,我認為很多時候會受到空間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常以為我們擁有的空間就只有這樣而已,不過當我們回頭過來想想,只要我們想辦法跳出去,就會發現空間其實很大、彈性很多,要練習跳躍的過程,就得先理解自己的想像在哪裡、能夠做的事情有多少,以及自己的限制在哪裡等等,好好去理解自己理解的範圍後,其實要跳出去就比較輕易了,這也是在期許我自己在畢業之際,可以看到這個層面的自己,也期許台灣的每個新生代,可以翻轉,創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