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部落格定位想一想:我從〈感官一條通〉學到的四件事!

2021/05/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引用自Sound on
最近一直在思考部落格的定位方向,但似乎越想越迷亂。剛好這段時間人在出差,多了許多的通勤時間可以聽Podcast,讓我意外發現了〈感官一條通〉這節目。從主持人小樹與各方來賓精彩的訪談中,得到許多刺激,對自己部落格走向迸發出相當多想法。
於是乎,便想寫篇文章,整整思緒。也希望能幫到與我有類似困惑的人(?)題外話,這節目其實2019年底就開始了,但我居然一直沒有注意到,實在孤陋寡聞啊。以下,就分享我從中學到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影響力比點閱率重要】

「創造影響力比點閱重要」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受訪時所說的,讓我相當觸動。她說報導者的文都不放點閱數,就是希望讀者能回到內容本身,也把記者從點閱率中釋放出來,做出真正能帶來影響的好內容。
自己建了姆斯的閱讀空間後,開始很在意Google Analytics的數據,並努力到處發文導流。但有時候,在臉書社團分享的文章明明很有回響,導流效果卻很差;又或者,文章點閱不錯,瀏覽時間卻很短、完讀率很低。這些都多少讓我有些沮喪。
但或許可以換個方式想。臉書的貼文,雖然沒有讓部落格文章被點閱,卻已經讓更多人知道這本書。而現代人時間寶貴,沒時間看我的文很正常,但一篇文只要能給一個人帶來點幫助,其實也就值了。
最近有得到了兩家出版社的贈書。或許這樣努力的寫,還是累積了一些什麼吧,我想。點閱當然值得關心,但不是唯一,創造影響是更重要的。
能帶出影響比追求點閱更重要

【第二件事:作品可以傳遞審美】

第二件事是從林宥嘉的訪談中學到的。宥嘉提到他在接聲林之王導師前就有許多節目邀約,但他一直覺得很怪,有種球員「演」裁判的味道。
但這幾年,他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夠大了,可以分享一些經驗,並開始有一種感覺:想把自己的審美感染給大眾,而接下了導師的任務。這句話乍聽中二,但從宥嘉的口中說出就莫名的有說服力。這些年也的確感受到他音樂多面向的爆發力,證明所言不虛。
我當然不敢說我的創作,是要傳遞審美給讀者。但這些年的閱讀,確實讓我培養出了一些知識的觀點與體系。而我想把這些收穫和更多人分享。透過我的選書,剪取我想表達的部分寫成心得;藉由書寫,傳達我的理解與在意的價值觀。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聽〈美食關鍵詞〉訪問江振誠時,提到要有自己的審美。當然每個人對美的看法迥異,但重點是要能說出為什麼覺得美。像是你覺得一顆肉圓好吃,要能說出理由,是喜歡它的口感?還是調味?唯有如此,才能去複製、修正,做出心目中好吃的肉圓。
而這與我寫心得似乎滿像的。透過書寫,梳理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並將從書籍獲得的知識與感動,透過我的心得,轉述再現出來。從這角度來說,或許我的確是在傳遞自己的審美吧?
創作其實就是一種傳遞審美的方式

【第三件事:沒方向也沒關係】

感覺有點軟爛,但沒那麼負面啦(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聽法蘭受訪時說,即便是現在,她都還是常覺得很迷惘,讓我不禁眼眶微濕。最近真的一直在思索定位問題,然後又轉不出什麼答案來,覺得有點無力,但或許這種感覺很正常,對吧?
很巧,我又在另一集得到更近一步的啟發。那是田馥甄在受訪時,說她其實是個沒什麼夢想的人。都已經這麼厲害,完成那麼多事的人居然說她沒夢想!但或許,這也是一種路線,對未來未必要有那麼清晰的輪廓,只要一步步踏實前進就好。
對現在的我來說,能週更其實也不容易了(尤其最近機台又很不乖,害我一直加班…)。放鬆點,給自己一點餘裕原地踏個步吧,還找不到方向也沒關係的!
或許每條路都可以走?

【第四件事:多元才能迸發出更多可能】

《長銷》提過,覺得自己的讀書心得類型很雜,受眾的面貌會不明確。比方說,我有發現自己在方格子的一些追蹤者,追的都是理財類的作者。我想,他們看到我寫村上阿伯的書時,應該在翻白眼吧?
碰巧,聽到幕後製作人出來面對那集時,製作人太陽小姐有提到有人覺得節目主題太發散,訪談的領域一下歌手,一下劇場演員,下一集又變導演,甚至還有上面提到的報導者總編。讓我驚呼:這不就跟我很像嗎?
小樹的回答是這樣的:每個人喜歡的東西其實應該都很發散,感官一條通想講的,就是這些看似發散的創作,只要你感官夠開放,都能貫穿其中,找到互相理解的脈絡。如果主題不這樣發散,其實有點違背〈感官一條通〉的命名。
這讓我回頭思考自己的部落格:姆斯的閱讀空間。既然主題是閱讀,當然不會只受限在特定領域的書籍裡。而取名為空間,是希望這部落格而能成為一個場域,讓不同面向的內容得以被看見,而大家也可以自由地進來,產生對話與交流。
之前讀M編寫的〈2020這疫年的閱讀氣象:看博客來與誠品的年末報告〉,內文提到「現在的讀者喜歡職場、投資與心靈勵志類的書籍。人們的『閱讀』以不再是娛樂導向,而是實務導向。
當然不是說務實不好,但我總覺得閱讀能帶給人更多的風景。在《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深度學習的技術》都提到過,要產生洞見,需要多元的攝取吸收。
記得邊譜的老闆阿四,在上〈在轉角發現微光〉時提到,他經營獨立書店,是希望能培養讀者獨立思考能力,多面向的來看這個世界。而在網路書店上,看到的就會比較窄,不是暢銷書就是書商想打廣告的書。
這樣的想法我很嚮往。當然我也寫過一些暢銷書心得,但我認為在排行榜外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好書,或許不那麼「實用」,但不讀真的可惜。
就算是想學理財,多吸收些不同角度的觀點,也是很有益處的。像我在《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得理財方法》裡介紹過威宇 & 阿堯的頻道。他們推薦的理財必讀書單中,就有我曾介紹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乍看跟賺錢無關對吧,但投資是需要多元的輸入才能產生獨到的見解。想有財,多看不同類型的書也是很重要的哦。
或許多元反而能走出美麗的彩虹?

【總結】

好啦,落落長的說了那麼多,簡單整理一下:
希望自己能更專注於文章帶來的影響,不要只被點閱綁架;可以試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再推出去一點,或許更能達到推廣閱讀之效;覺得沒方向也沒關係,繼續用自己的步伐前進就好;最後,我想我還是會先繼續寫自己喜歡的各類書籍,定位什麼的,只要繼續思考總會有著落的吧?
以上就是我最近聽了很多集〈感官一條通〉,得到的一些收穫。也希望這些碎碎念也可以幫助到一些跟我有類似疑惑的人囉。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175會員
200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