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人生~自由之前是有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三歲的小寶貝來說,在框內的填上顏色並沒有什麼不妥,反而是一直沒有指導的自由,是一種學習的抑制。
  名為<寶寶畫畫桌>的學習區內,放著以往大班學長、姊留下用黑色鉛字筆畫下的黑白圖,三歲的小寶貝在此一邊認識色彩,一邊學習如何運筆,一邊訓練小肌肉的力氣,一邊放鬆心情讓色彩奔放,隨著時間的流動,孩子的心獲取了安全感後,自然而然就會自己在空白的地方,畫下自己內心所想的事物。
  學習自由之前,先學會明白什麼是有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6內容數
幼兒園就是你想的那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番茄的屋塔房 的其他內容
 問題:天氣太熱,還不知道如何判斷溫度脫外套的小孩。   策略一:提醒。  策略二:利用班級學生座號,教導孩子判斷高低溫及穿著。  策略三:一個超固執的個案。
  結論:小一的小日記的人生,真是一場難忘的小學生活,不論對我還是對媽媽來說。   如果小學生活是一場夢,那小一就是一場反覆無法醒來的惡夢,尤其是每天在寫小日記的時候。
  這是我第三個小學生活了,這個世代的我,是一個課業頗多的小女孩。一邊寫著安親班的英文作業,一邊對因為我不太會寫英文而頻頻發呆而微怒的媽咪,回應一個可愛的鬼臉。對人生沒有什麼感覺的我,很少生氣、很少難過、很少大笑,靜靜的看著人來人往的這一切。可是,我還是會努力的過每一天。   
 問題:天氣太熱,還不知道如何判斷溫度脫外套的小孩。   策略一:提醒。  策略二:利用班級學生座號,教導孩子判斷高低溫及穿著。  策略三:一個超固執的個案。
  結論:小一的小日記的人生,真是一場難忘的小學生活,不論對我還是對媽媽來說。   如果小學生活是一場夢,那小一就是一場反覆無法醒來的惡夢,尤其是每天在寫小日記的時候。
  這是我第三個小學生活了,這個世代的我,是一個課業頗多的小女孩。一邊寫著安親班的英文作業,一邊對因為我不太會寫英文而頻頻發呆而微怒的媽咪,回應一個可愛的鬼臉。對人生沒有什麼感覺的我,很少生氣、很少難過、很少大笑,靜靜的看著人來人往的這一切。可是,我還是會努力的過每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習需要一段沉潛的時間。 在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的不一樣,絕對不是作品可以示人單一的面向。 不管任何課程,投注在其中的東西,或許其實都很像。 像是,專注度; 像是,目標; 像是,對自我的期許; 也或者是,過程中的自我批判。 不管大人或小孩的產物其實都很像。 大人給予孩子的若要不框架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開始決定學習課程在看花了眼中,先學 (以下是,我的新手經驗分享) 1.格子+控筆 在一天天的練習當中才知道,亂控筆跟控筆跟練的差距,一開始在Pinterest上找,控筆練習多到每天都找不同的圖練,沒系統就這樣練了幾天 手不受控制的抖~抖~抖了幾天。 只到看了這老師的教學,建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提到「學校」,你想到的詞彙會是「學習」抑或是「限制」呢? 我們時常會聽到學校猶如一個小型社會,但當發生霸凌事件的時候又認為學校的場域非常封閉,到底學校應該是開放空間或是封閉的環境呢? 不諱言地,當我翻開《在學校可以學到什麼呢?》這本書的第一頁,深深觸動我的文字即是學校是個「開放」空間
(禁止轉貼、轉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大人們發現的特點?小時候媽媽就有發現我是一個反應很快的寶寶。 我不知道為什麼天生就會發明各種不同的遊戲來玩,記得我還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筆在厚紙板上做遊戲課表貼在房間門上,一週不同天早中晚安排不同的遊戲跟妹妹玩。內容有: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學習需要一段沉潛的時間。 在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的不一樣,絕對不是作品可以示人單一的面向。 不管任何課程,投注在其中的東西,或許其實都很像。 像是,專注度; 像是,目標; 像是,對自我的期許; 也或者是,過程中的自我批判。 不管大人或小孩的產物其實都很像。 大人給予孩子的若要不框架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開始決定學習課程在看花了眼中,先學 (以下是,我的新手經驗分享) 1.格子+控筆 在一天天的練習當中才知道,亂控筆跟控筆跟練的差距,一開始在Pinterest上找,控筆練習多到每天都找不同的圖練,沒系統就這樣練了幾天 手不受控制的抖~抖~抖了幾天。 只到看了這老師的教學,建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提到「學校」,你想到的詞彙會是「學習」抑或是「限制」呢? 我們時常會聽到學校猶如一個小型社會,但當發生霸凌事件的時候又認為學校的場域非常封閉,到底學校應該是開放空間或是封閉的環境呢? 不諱言地,當我翻開《在學校可以學到什麼呢?》這本書的第一頁,深深觸動我的文字即是學校是個「開放」空間
(禁止轉貼、轉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大人們發現的特點?小時候媽媽就有發現我是一個反應很快的寶寶。 我不知道為什麼天生就會發明各種不同的遊戲來玩,記得我還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筆在厚紙板上做遊戲課表貼在房間門上,一週不同天早中晚安排不同的遊戲跟妹妹玩。內容有: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