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秩序背後的癲狂:藝術中竊盜癖患者的再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藝術史是由各式各樣的「人」所組成,那背後的人性和社會背景總令我深深著迷,曾經也有這麼一位藝術家,對於為疾所苦的底層人物投以關注,讓醫病關係重現在藝術史中。今天想從引述文獻的角度談談「竊盜癖」(Kleptomania),此字的英文是由klepto(竊盜、偷竊)和mania(癡迷到癲狂的程度)組合而成,意思是對偷東西懷有走火入魔的狂熱,不管竊盜已經是犯罪的一種依然奮不顧身地去做,難以控制自己。

竊盜癖被歸類在精神病學裡起於19世紀初期,在那之前,竊盜癖常常被視為犯罪,狂症患者甚至被視為魔鬼附身,被忽略是強迫症/疾病的一種。之所以獲得關注,與浪漫主義息息相關,浪漫主義重視個人性和自我的實踐,其中很大一個特徵是對瘋癲/理智的研究。在法國大革命自由的旗幟之下,看似在理智的相反端的精神患者實踐不同於民主的「自由」,在秩序混亂打破又重建的時代,何者為瘋?誰人是狂?怎麼樣的失控是能被容許的,怎麼樣的失序會引響這個社會而應該被體系/機制收編管理?...等等種種的界線設定成為醫生們討論的議題。

竊盜癖作為一種精神隱疾,曾於1822年被法國畫家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繪記下來。當時鬱鬱寡歡的傑利柯,受到巴黎醫生Dr. Georget的鼓勵著手畫了十幅病人肖像畫,這群病人各自執著於唯一的興趣癖好,包括竊盜、綁架、賭博,當時醫生對發狂的病人抱持著興趣,對他們為何發狂、背後原因還有體現在臉上的表情細細進行臨床觀察,傑利柯跳脫傳統藝術的框架,去寓言、宗教的象徵元素,回歸到實際敏銳觀察現實,最終將真實且未經修飾的面容呈現在畫布之上。

raw-image

傑利柯的十張癲狂病症肖像畫系列作品,起於1820年,完成於1824年,當時對這樣的精神疾病尚在研究初期,時間快轉,到1937年,當時流行的精神分析也被應用在「治療」狂症患者之上,在著名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說《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中,對其中一位角色梵舒樂小姐便是這樣描述的:

「是的,她(梵舒樂小姐)控制不了自己。你知道,但她確實……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特別是珠寶。那正是我(護士)為什麼隨時都得跟著她的原因。一點也不是因為她的健康,而是為了她這怪癖。我得經常保持警覺,幸而我跟了她這麼久,倒沒有發生過事故。」

這裡對梵舒樂小姐的介紹很有意思,梵舒樂是一位有身份地位的中年婦女,她的生活並不匱乏,而且偷竊很有可能害她失去自己的名聲,因此才聘用一位護士隨時預防。儘管如此,她仍然「控制不了自己」,表示竊盜犯是身不由己,偷盜物品並非出於慾望或貧窮,而是偷東西本身帶來滿足。當時的治療方式對於竊盜癖的治療,著重在精神分析層面,借書中醫生之口是這樣敘述的:

「他(醫生)...說這種病人的確身不由己。他的診所也有不少偷竊狂的病人,起因常常是由來已久的神經系官能病。」珂妮亞敬畏地複述這些話。「它深深根植於潛意識裏;有時只是由於孩童時期發生過的某些小事。他治療的方式就是讓病人回憶往事,記起那些小事是什麼。」

從該書中看得出來,在1937年,竊盜癖並不罕見,當時普遍的治療方式是透過精神分析來找出原因,如書中醫生所述「它(疾病)深深根植於潛意識裏」,患者可能經歷過童年創傷、可能對偷竊癖有走火入魔的偏執。病人的病識感近乎於零,往往深埋在潛意識中,被掃到心靈角落的一隅。

她(梵舒樂夫人、竊盜癖患者)總說是壞人放在她那兒的,從不承認自己有拿東西的怪癖。所以如果你當場逮個正著,她便會乖乖返回床上去,一面說只是出來看看月光,或是什麼的。

時至2021年,現在對於竊盜癖的治療加入了藥物輔助以及認知療法,從原本精神分析的層面,回歸到患者本身對偷竊行為的認知,如何解讀偷竊行為,回溯出沈迷的原因。精神疾病一直是現代文明中沈默的殺手,而治療的派別亦與時漸進,這次窺看精神病患者的在繪畫和文學中的再現縮影,亦簡單作為文明和瘋癲、理性和痴狂這廣大研究議題的腳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挑食藝術史的沙龍
12會員
13內容數
2021/06/30
我開始在英國的現代藝術雙年展擔任展場志工,參與的同時,我以旁觀者的身份,隨筆寫下觀察和記錄。
2021/06/30
我開始在英國的現代藝術雙年展擔任展場志工,參與的同時,我以旁觀者的身份,隨筆寫下觀察和記錄。
2021/05/20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2021/05/20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推特上宣布新一季倫敦觀光宣傳計畫,知名英籍畫家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設計的倫敦地鐵公共藝術引起熱議。 民眾反應並不熱情,並紛紛表示這件作品「他們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形容成「像是7歲小孩贏得繪畫冠軍」...重點是,作品背後的論述為何?
Thumbnail
2021/05/13
英國有英國的一套,蘇格蘭有蘇格蘭的一套。英國地方大選在2021年5月6日舉行,開票結果陸續出爐。
Thumbnail
2021/05/13
英國有英國的一套,蘇格蘭有蘇格蘭的一套。英國地方大選在2021年5月6日舉行,開票結果陸續出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巴黎的微光黃昏中,羅浮宮被沉默的期待所包圍,卻不知即將發生的竊案。在裡面,偵探珍·洛林(Jane Lorraine)安靜地穿過宏偉的走廊,她的腳步在大理石地板上輕輕迴響。空氣中彌漫著幾個世紀前油畫的氣味和微微的雕塑麝香。珍一直在追踪“幻影”(Phantom)
Thumbnail
在巴黎的微光黃昏中,羅浮宮被沉默的期待所包圍,卻不知即將發生的竊案。在裡面,偵探珍·洛林(Jane Lorraine)安靜地穿過宏偉的走廊,她的腳步在大理石地板上輕輕迴響。空氣中彌漫著幾個世紀前油畫的氣味和微微的雕塑麝香。珍一直在追踪“幻影”(Phantom)
Thumbnail
伊莎貝·雨蓓主演的《鋼琴教師》摘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出版的小說原著,有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的自我毀滅。 我們隔著文字看主人翁的自我毀滅,難道不應該產生一些 「如果不這樣,也許就不會那樣」的正反兩方思考嗎?
Thumbnail
伊莎貝·雨蓓主演的《鋼琴教師》摘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出版的小說原著,有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的自我毀滅。 我們隔著文字看主人翁的自我毀滅,難道不應該產生一些 「如果不這樣,也許就不會那樣」的正反兩方思考嗎?
Thumbnail
【波士頓勒殺狂】以1960年代「波士頓勒殺者」連續殺人案的歷史事件為軸,講的卻是揭發這樁新聞的兩位女性揭破案件的身心過程,乍看之下,很像2007年【索命黃道帶】,其實我在看的過程,反而感覺像是2016年的【關鍵少數】。
Thumbnail
【波士頓勒殺狂】以1960年代「波士頓勒殺者」連續殺人案的歷史事件為軸,講的卻是揭發這樁新聞的兩位女性揭破案件的身心過程,乍看之下,很像2007年【索命黃道帶】,其實我在看的過程,反而感覺像是2016年的【關鍵少數】。
Thumbnail
《鋼琴教師》不只有最奪人眼球的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所造成的自我毀滅。強勢帶來壓抑,反擊帶來奇異的力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里尼克筆下的故事發展,是兩車加速不踩刹車相向,相撞。
Thumbnail
《鋼琴教師》不只有最奪人眼球的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所造成的自我毀滅。強勢帶來壓抑,反擊帶來奇異的力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里尼克筆下的故事發展,是兩車加速不踩刹車相向,相撞。
Thumbnail
想起自由的模糊形狀,亦想起這次「法國經典影展」中的百態之美,透過這次空前的策展,有幸讓身在此刻的我們得以從銀幕裡回望那個自由年代,那些沒有情節、邏輯,無法被定義,甚至是無法看懂的電影,都真真實實地代表風起雲湧的電影里程碑──是餘暉底下的金黃色巴黎、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以及迷離在浮世裡的眾生魅影。
Thumbnail
想起自由的模糊形狀,亦想起這次「法國經典影展」中的百態之美,透過這次空前的策展,有幸讓身在此刻的我們得以從銀幕裡回望那個自由年代,那些沒有情節、邏輯,無法被定義,甚至是無法看懂的電影,都真真實實地代表風起雲湧的電影里程碑──是餘暉底下的金黃色巴黎、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以及迷離在浮世裡的眾生魅影。
Thumbnail
香港劇集《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2.0》(Brutally Young 2.0, 2022)正在熱播中,劇集以畫廊、畫家,以及商業藝術畫作為背景;自然格外令筆者想起已故日本作家松本清張的《天才女畫家》的社會派推理犯罪小說。 那麼寫了以上那麼多,筆者又想說明什麼?那就是,筆者原來什麼也不懂!
Thumbnail
香港劇集《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2.0》(Brutally Young 2.0, 2022)正在熱播中,劇集以畫廊、畫家,以及商業藝術畫作為背景;自然格外令筆者想起已故日本作家松本清張的《天才女畫家》的社會派推理犯罪小說。 那麼寫了以上那麼多,筆者又想說明什麼?那就是,筆者原來什麼也不懂!
Thumbnail
女性在文学中的位置,不管是创造文学的、还是被文学创造出来的,都有一点类似于灵媒的角色。
Thumbnail
女性在文学中的位置,不管是创造文学的、还是被文学创造出来的,都有一点类似于灵媒的角色。
Thumbnail
電影《女畫家與偷畫賊》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在偶然的情況下開始拍攝一位在畫廊展覽中有兩幅巨型圖畫被偷走的女畫家芭芭拉,因為有密錄攝影機的關係很快就抓到偷化的竊賊,芭芭拉出席了審判她問竊賊為何偷走她的畫?偷畫賊說:「因為我覺得它太美了。」這段對話勾起女畫家與偷畫賊之間的連繫。
Thumbnail
電影《女畫家與偷畫賊》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在偶然的情況下開始拍攝一位在畫廊展覽中有兩幅巨型圖畫被偷走的女畫家芭芭拉,因為有密錄攝影機的關係很快就抓到偷化的竊賊,芭芭拉出席了審判她問竊賊為何偷走她的畫?偷畫賊說:「因為我覺得它太美了。」這段對話勾起女畫家與偷畫賊之間的連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